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9·11”事件后,中亚地区的安全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内部的安全环境、外部的安全影响作了分析。着重论述中亚地区地缘政治形势在近期的走向、地区安全问题的表现以及克服安全威胁的现实出路。打击“三股势力”和反恐在中亚固然任重道远,但对于地区安全更深一层的因素,比如地缘政治和国内政治的问题,社会经济领域的弱点,地区内跨国合作的紧迫性,同样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近一年来,美国积极实施“整合”南亚和中亚地区的战略构想,美在南亚与中亚除明显加大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投入外,还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这一战略动向显示,布什政府正试图通过推动南亚与中亚经贸等领域的融合进程,维护并拓展美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美国的诸多举措业已对有关地区产生一定影响。但从中长期看,美国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将受到多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3.
中亚地区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各国独立以来,整个地区因面临各种"新挑战",如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有组织犯罪、毒品和武器非法交易以及非法移民等问题.从历史发展、地缘政治状况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看,中亚地区所处安全环境非常脆弱且极易受到恐怖主义的威胁.中亚国家在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运动合流的情况下,纷纷制定了相关的国内反恐政策,同时也加入到了地区和全球性反恐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一向把中亚地区视为本国的“战略后院”,不容其他大国挑战其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本文通过对俄与中亚国家双边与多边军事合作的分析,揭示了俄罗斯中亚地区军事安全战略与军事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条件下我国如何在与中亚国家开展全方位合作中不损害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亚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亚是全球生态问题突出的地区之一,并以咸海生态危机为标志.生态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中亚国家的社会发展并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本文把中亚生态环境问题分为四类并分别做了说明;介绍了中亚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概况和制约环境生态治理的因素,指出主要由于经济财政困难,中亚环境治理迄今未取得重要进展.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中亚国家必须进行区域协调与合作.中国应从中亚生态危机中吸取教训并与中亚国家在生态环境领域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6.
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中,除了东盟、“10+1”和“10+3”等由国家主导的合作模式外,还存在另一种由专业性国际组织主导的合作模式。本文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为个案的分析,考察亚洲开发银行在促进地区合作上的作用。本文认为,亚行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了倡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融资者等多种角色,起到了有效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后,美国乘中亚的“权力真空”之际,开始染指中亚地区。阿富汗战争后中亚地区的国际战略地位突现,美国实现在中亚地区驻军的目标,美俄战略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使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加大;北约东扩,中亚地区国家成为北约和平伙伴,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更大。尽管中亚地区存在大国的竞争,出现各种国际力量与组织并存的局面,但是在反恐问题上,各国只有合作与协商,才能取得共赢,才能促进中亚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地区。2017年,中亚各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政局总体稳定,安全方面没有发生大规模暴恐事件。中国与中亚国家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取得进展。.同时,应注意“一带一路”建设在中亚面临的风险挑战,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中亚经济战略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屹峰  潘光 《和平与发展》2009,(1):31-35,46
冷战结束后,美国中亚战略的重点几经波折和调整,现已趋向成熟稳健,形成了以推动中亚区域合作为中心的经济战略,并取得了显著实效,为美国在中亚的存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和现实基础,对中亚局势的走向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美国的中亚经济战略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中亚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中国可以顺势而为,尽可能通过多边机制参与美国主导的经济项目。  相似文献   

10.
中亚安全合作机制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冷战后的中亚为背景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亚国家在新的国际形势下 ,为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安全合作机制而进行不懈努力的过程。通过构建中亚军事安全合作复合体、经济安全合作圈层结构、非传统安全合作雁行模式 ,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合作 ,使中亚地区的安全格局明显改观 ,但从长远看仍面临诸多挑战 ,需要中亚国家和人民来共同应对。  相似文献   

11.
中亚石油地缘政治与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亚地区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在中亚围绕着石油为主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已成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当务之急。新疆毗邻中亚的区位条件以及辐射扇面宽广的地域几何形态,确立了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特殊地缘优势;中哈石油管道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建设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时代的来临;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依托的能源合作为建设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otential of the Organis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OSCE) to be an agent of socialization in the fiv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 of Kazakhstan, Kyrgyzstan, Tajikistan, Turkmenistan, and Uzbekistan. In drawing on both rationalist and constructivist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socializ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 organization's inability to provide tangible material and political incentives as well as Central Asia's indigenous culture and institutions impede successful socialization dynamics. Moreover, the power-oriented elites consider the bulk of the OSCE activities to be a threat to their grasp on power, not only making socialization almost impossible but also making OSCE–Central Asian cooperation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sustain. Recommendations to increase the OSCE's influence in the region concentrate o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st-benefit calculation of Central Asian governments as well as a more responsive attitude to traditional institutions in the OSCE's approach toward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欧盟出台了《中亚战略文件》,确立了欧盟与中亚5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把欧盟对中亚战略作为欧盟总体外交、全球战略、大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方面与中亚国家进行全面合作。边界安全、能源管线建设以及欧亚交通大通道的建设是欧盟与中亚国家合作的主要领域。欧盟对中亚战略实施的成功与否对欧盟作为全球行为体的地位和作用将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和考验。  相似文献   

14.
阿富汗与中亚有着非常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同时阿富汗问题对中亚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随着2021年美国仓促撤军、塔利班重新夺取政权,中亚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引发大国为争夺地区安全和经济主导权展开新一轮地缘政治竞争,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又遭遇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中亚地区安全的新特征、新变化的梳理和分析,发现阿富汗变局后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动和世界格局加速调整,云南省已成为我国通向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南亚和东南亚之间泛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结点和物流枢纽。昆明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型城市,在全省的对外开放中起着中心和领跑者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昆明市建设面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国际化中心城市的优势与机遇。  相似文献   

16.
自冷战结束以来,东亚地区秩序一直处于转型之中。从域内大国权力分配格局、不同层次制度安排形式及地区认同意识等构成地区秩序的三个要素来考察,美国在东亚地区仍处于政治安全领域的主导地位,但在经济和地区认同方面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权力状况呈现出一种"不完全霸权"的态势。未来新型的东亚地区秩序将在美国的"不完全霸权"、中国的崛起及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等因素相互博弈的进程中以和平方式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东亚公共卫生合作机制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公共卫生合作机制是在东亚地区流行疫病不断暴发、危机四伏、公共卫生安全面临严峻的情况下产生的。并在积极探索新的多边对话与磋商机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东北亚区域或次区域组织也通过各种途径,拓展公共卫生合作领域,积极加强与西方大国、国际组织等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拓展东北亚合作的时空维度。但由于东亚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导致各国对公共卫生安全存在明显差异,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公共卫生合作的健康成长。因此,为了东亚地区的稳定与发展的大局,东亚各国必须抓住机遇,合理调动各种资源,适时制定东亚公共卫生合作的战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亚五国发展回顾与跨世纪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五国1991年先后独立至今,已经度过了9个年头。在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国家草创初期之后,各国的政权建设趋于成熟稳定,经济生产开始缓慢恢复,对外政策也逐渐灵活稳健。但是,随着中亚地区①内部各种矛盾的发展和地区外部势力影响趋强,中亚各国在跨入新世纪时仍将面临纷繁复杂的形势,广阔的前景与潜在的危机共存,构成了中亚各国发展的共同特点。一中亚五国独立后克服了最初几年暂时的迷惘和彷徨,在政权体制、经济发展和对外政策等重大领域中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奠定…  相似文献   

19.
东亚历史上曾先后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华夷秩序以及以日本、美国为核心的霸权秩序,在以国家主权为国际关系核心机制的当代,这些反映不平等国家间关系的秩序无法复制到当今东亚,东亚的现实也决定了不存在孕育这些秩序的土壤。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种趋势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当今东亚秩序的建构,然而一个统一的东亚秩序的建构又受到该地区复杂的大国关系的制约,东亚秩序将摇摆于“东亚”与“亚太”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