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2月13日,是华中农业大学新学期的第一天。上午8时,在该校植物保护专业2003级《农业植物病理学》课堂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与学生坐在一起。他认真地听讲、记笔记;课间,他和学生、老师愉快地交流。临走前,他幽默地嘱咐学生:“病理学涉及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等重大问题,马虎不得。大家听课要用心,学习要用脑,可不能像过年逛超市,过了就忘。”  相似文献   

2.
至高荣誉     
1997年夏天,我到阿克苏市公安局讲课,一位垦区公安局的副局长,我院92届毕业生来看我们。一见面,他就激动地说:“蔡老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写了份演讲稿,我局的干警去演讲,得了农一师演讲比赛演讲稿写作二等奖!”接着,他又兴高采烈地讲述如何运用在校学习和实践过的修辞等各科知识指导他的部下参加演讲比赛并获奖的经过。没有寒喧,没有客套,一下子就进入了师生都极感兴趣的话题。毕业离校几年之后,当年的学生仍然这样强烈地感受着在校学习的体会,我感到了由衷的欣慰。  相似文献   

3.
怀念毛泽东     
每逢国庆,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开国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一生是传奇的。人们习惯称他为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但我以为,还是称他“人民的大救星”最贴切。小时候唱《东方红》,听老师讲故事,在我们心目中,毛主席就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圣人。他对百姓“慈”、对贪官“狠”、对强权者“硬”,让老百姓活得特有尊严。  相似文献   

4.
针对部分学生难以通过部分难度较大的课程而导致辍学和生源流失的问题,费力斯州立大学于1993年开始推行基于“同辈学习”的SLA工作室项目,通过专业教师、学生助教、学生导师形成一个老师辅导、同辈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群体,形成稳定的学习伙伴关系,协助CPA2.0以下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加强预习、辅导、答疑、日常测评,建立有效的测评、反馈、分析机制,成功地帮助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本文通过SLA项目与一帮一、班级导师制度的对比分析,寻求提高学生成绩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道熙先生和我家有通家之谊:他是我父亲的学生,和我大哥是同学,又是我三哥和四姐的老师。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从西安回到五通桥区,在一所中学任教。1966年“文革”风起,全区中小学教师集中在五通桥中学“学习”。不久,“首都红卫兵”南下“煽风点火”,所到之处,如无毛主席语录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节的一个晚上,我与一班老同学相约到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师家里拜年。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这些已经踏入大龄青年行列的学生。在嗑着红瓜子喝着功夫茶聊天的时候,老师关切地询问我们的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当他得知在座每一位学生的收入都超过他时,他打趣道:“如今你们都比老师有钱,这也是‘青出于蓝胜于  相似文献   

7.
一位老师遇到他以前曾教过的学生。这个学生在校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学生首先发话:“老师,你说我没学好文化。可我问你,你知道什么是骗文化、穿文化、玩文化、性文化?”老师望着眼前这位已成“大器”的学生,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8.
智慧人生     
《人事天地》2006,(2):39-39
懒得喊 有个人很懒。一天早上,妻子买菜回来,喊他开门,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地说:“我懒得开,等风吹开门你再进来吧!”妻子只好破门而入,说:“我买回肉来了,快起来拿菜板。我来切。”懒丈夫说:“我懒得去拿,你就在我背上切吧。”妻子想治一治他的懒病,就真的在他背上切起肉来,切了几下,发现丈夫的背上出血了,妻子心疼地问:“啊,出血了!痛吗?”丈夫拉长了脸回答:“当然痛喽,只是我懒得喊就是了。”  相似文献   

9.
2004年,我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家里人高兴坏了。但阿爸和阿妈也格外担心,怕学费不够,怕我一个人在异乡会受欺负。老师骑了一天的马赶到我家,跟阿爸和额吉(妈妈)说:“让萨出娜去吧。湖北是个好地方,现在国家政策好,助学贷款可以帮助她。”由此.我踏上了到湖北求学的道路。,2009年5月,我即将毕业。当看到“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鲜红的海报,我激动地报了名,来到大别山深处的吕王中学.当一名乡村女教师。  相似文献   

10.
1985年,阳新县19岁的农家孩子蔡翔考上咸宁医学院。开学不久,经常有同学邀他逛街玩游戏看电影。蔡翔谢绝了所有约他玩的同学,像高考时一样晚睡早起擂功课。因为他牢记着,为了自己读书,父母让4个弟妹小学毕业就辍学了。他必须加倍学习,否则对不起父母和弟妹们。  相似文献   

11.
识人     
一天,柏拉图对老师苏格拉底说:“东格拉底这人很不怎么样!”苏格拉底问:“这话怎讲?”柏拉图说:“他老是挑剔你的学问,而且不喜欢你的扁鼻子。”苏格拉底笑了笑,缓缓说:“可我倒觉得此人很不错。”柏拉图说:“你怎么会这样认为呢?”苏格拉底说:“他对母亲很孝顺,每天都照顾得非常周到;他对老师也十分尊重,从没有过不恭的行为;他对朋友很真诚,常常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帮助改正;他对孩子很友善,经常和他们一起做游戏;他对穷人富于同情和怜悯,有一次,我亲眼见他搜出身上最后的一块钱丢进乞丐的破帽子里……”  相似文献   

12.
1968年,刘宗柱出生在长阳县钟家湾村小坳子一户贫寒人家。一岁时生病打针,医生失手伤及他的坐骨神经.使他落下终身残疾。在11岁那年,母亲离他而去!从此,“贫寒”使这个家几乎到了崩溃的地步,父亲带着刘宗柱和他两个妹妹艰难度日。为了挣钱,刘宗柱辍学在家开始学着烧瓦卖。吃苦耐劳的他在15岁这年赚了1000元。因烧瓦对体力要求太高,  相似文献   

13.
从事语文教学近叨年了,实践中,我对诗歌教学产生了较浓的兴趣。究其因有两个:一是诗歌具有语言凝炼、内容深厚含蓄的特点,教学中极富发掘的价值,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吸弓!力;二是诗歌韵律和谐,教学中亦教亦吟,亦学亦诵,整个过程“诗声”朗朗,课堂诗意融融,令人陶醉。我体会,一首诗歌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环环紧扣、激发起学生种种强烈的欲望、并逐一满足学生欲望的过程,是诗作者、教师、学生诗情共鸣的过程。我把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入诗一解诗一一诵诗”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激发“入诗”的欲望。选人教材的诗…  相似文献   

14.
钟二毛是一个瑶族作家,这个身份让我很感兴趣,我一直想知道,一个在大都市里定居十几年的少数民族,他是否还是山里人的骨子,他的血液里是否还有民族的文化因子。看钟二毛的《回家种田》,我有一种出乎意料的惊喜,小说用一种辛酸又辛辣的语气,用一种介乎戏谑与现实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农民与农村的残酷故事:18岁的“我”高中毕业选择回家种田,但家里人和村里人不理解,甚至嘲笑;无奈,“我”只好踏上外出打工之路。大城市的冷漠与歧视让“我”找不到任何认同感和归属感,于是“我”再次选择回家种田。  相似文献   

15.
邻居吴冠中     
殷红 《人事天地》2008,(7):30-30
我和吴冠中先生毗邻而居,他的家新年和旧年一样没有任何形式上的变化,他的生活现在和以往一样也没有任何实质的改变。我注意到吴先生节前刚刚理了发,就问:还是街边师傅的手艺?吴先生显得特别得意地告诉我,街边理发师傅们搭了简易理发室,冬天理发不在街上了。很多年以来吴先生总在街心公园的林荫小道边,花两元钱找个“蹲摊”的理发师傅剃头,遇见了,我就会开他的玩笑说:这么有价值的脑袋怎就这么廉价地“处理”一下?  相似文献   

16.
边婧 《人事天地》2009,(17):11-11
进入职场已经一年了,对那些拼杀职场十余载的“白骨精”来说,一年只是他们打打牙祭的时间;而对于那些刚刚进入职场的“菜鸟”来说,一年足够让他们跳N次槽了。在这一年之中,我努力地调动自己各部分机能去学习职场生存法则,我观察、我融入、我行动、我后退、我受挫,我总结……我并不是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但这一年下来,我发现不管是在业务方面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我居然都还“混”的不错。现在,我仍然向老员工学习工作方法,也在不断观察着新进员工,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规则让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向城市转移,我市三县农村出现了不少“空巢”家庭和“留守儿童”,出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这个问题引起了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注。根据“中办”要求和市政府的年初目标工作任务分解,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问题,我们组织了相关人员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分析了辍学原因,提出了解决辍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有一些记忆,注定要铭刻在心灵深处。 1984年,我还在中国人民大学上学读书。5月的一天,系党总支向大家宣布:在全系400多名学生中,挑选50名“政治素质高、身体素质强”的低年级同学,参加国庆35周年庆典。我的名字就在那份50人名单之中!这消息。让我足足兴奋了好几天。  相似文献   

19.
目前职业小学须生能真正把数学学好或者说是在“享受”数学的学生却少之可怜,更多的学生只是抱怨、无奈,甚至把数学当成了一个“魔鬼”,有了“心理障碍”。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都害怕数学呢?就我个人认为,  相似文献   

20.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读高中时最后一学期的第一堂英语课。我们这些男孩子(那时学校没有女生)正翘首期待着新老师的到来。不多时,一位个头高大、约莫40岁的男人走了进来。他腼腆地说:“下午好,先生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