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作为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利武器是通过《资本论》最终完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所做的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首先是将资本运动置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即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中考察,从而使其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这一原则高度决定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历史向度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本展开的一个"完整而又成熟"的最后形态,从而破除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历史魔咒,澄明了资本的现实历史运动。由此,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价值意蕴即破除资本运动规律的魔咒,破解"历史之谜",从而为人的现实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寻求道路得以最终彰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是科学分析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不可或缺的理论武器。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增殖逻辑导致的生产扩张、分配失衡和消费强制造成了资本主义内部危机。本文立足资本增殖逻辑全球化的大背景,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规避国际经济危机传导、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破除消费主义影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蕴含着生命政治学批判的诞生,主要体现于宗教批判的"神学治理"维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人口治理"维度,尽管马克思的生命政治学批判与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有着较大的区别:前者以"生命权力的逻辑"为批判对象,而后者的批判对象则是"资本权力的逻辑"。如果说福柯的生命政治学批判以"权力"为中心,那么"权力的形成"则是马克思生命政治学批判的核心。在此意义上,"权力、资本和生产"构成了马克思权力谱系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权力和资本构成了资本主义的资本权力逻辑;而权力和生产则构成了资本主义的生命权力逻辑。据此,在福柯与马克思理论传承关系的意义上,马克思是生命政治学批判的奠基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生命政治学批判的内在关联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恢复马克思批判理论在当代生命政治学谱系中的历史地位,而且在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生长点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劳动"作为当代劳动理论的重要概念表征了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范式的转型。作为以信息性、象征性和情感性为标志的"非物质劳动",不仅使劳动分工的全球化日臻成熟,同时其致力于消除资本的时空界限,构建新等级秩序的目的也暴露出了"资本逻辑"的本性——通过"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本权力"对同质化全球资本主义的最终支配。  相似文献   

5.
当代生态危机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资本逻辑的宿命,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结论,也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资本逻辑批判近年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尖锐批评。被誉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旗手"的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康纳,贯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创造性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双重矛盾必然造成的经济危机以及奇特的危机—依赖性,指出了"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质",从理论深层拒斥了"生态资本主义""生态可持续的资本主义"的幻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凸显出来。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中,包含着对现代性的深刻洞察。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他对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和"资本逻辑"的批判中。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是:客观上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在反思中发展;有利于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成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是对资本主义认知和反思的理论范式,时间和空间则是资本主义借以实现资本增殖和经济修复的重要理论向度。对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时空机制的不同探析,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出场方式,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显性视域、空间转向、现实进路的发展逻辑。在这一过程中,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当代变迁中接续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从而推动我们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视域认识和理解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应然性与必然性。从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伦理尺度来看,共产主义社会解除了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时间和空间的压迫形式,创造了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空形态,具有其实现的应然性;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当代资本形态的创新、“时空修复”机制的运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且最终会导向资本过度积累危机的爆发,进而彰显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随着两次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运行机制、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等方面都发生了新变化。国外学术界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人民资本主义论"、"新工业国理论"、"后工业社会论"、"全球资本主义论"、"涡轮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失败的资本主义制度论"等代表性观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由于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而引起的重大变化加以理论分析,却有意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私有制的弊端;西方左翼学者则更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理论既内生于近代西方思想史传统,又不同于主流财产权理论。与主流财产权理论不同,马克思不是"证成"而是"证否"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关系。在区分"作为劳动的私有财产关系"和"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关系"的基础上,他不是要证成私有财产与人格的内在"同一",而是相互"分离"。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产权本身就是反人格的",资本家对私有财产的掌控和垄断对无产阶级而言"是摧毁而不是培育了人格"。对私有财产的认知和批判,马克思总体上经历了青年时期的思辨哲学或形而上学视角,到过渡时期的社会哲学视角,再到成熟时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不断深入的进程。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的思想特质,在当今资本全球化时代依然具有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与空间问题是当前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理论焦点。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考察城市-空间问题,其后以列斐伏尔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敏锐洞察到资本力量对城市-空间的宰治,承继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资源,形成了"资本逻辑"的研究范式。但是倘若考虑到资本主义社会终将历史性消亡,特别是面对当今中国推进"以人民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提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以物为本"的现代城市化道路,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研究就应探寻从"资本逻辑"到"人本逻辑"的范式变革,即不再从资本主义生产出发审视城市-空间,而是应该将其视为求解当代人类生存与社会问题的始基,开掘其所蕴含的生存论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