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纯 《台湾研究》2005,(1):53-58
近年来,台湾岛内极少数人士与党派利用“二·二八”事件大作文章。他们罔顾历史事实,甚至将“二·二八”事件歪曲为一次“台独”事件。这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今年适逢台湾光复60周年,笔者在查阅有关档案及其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拟对这一事件爆发的深层社会背景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全面澄清历史事实,并以此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  相似文献   

2.
闽台建设协进会是以福建人士为主组成的一个民间团体,成立于抗战胜利前夕,目的是为了协助政府应对台湾收复的种种问题。“二·二八”事件发生之前。闽台建设协进会与其他旅沪闽台团体一道为台湾的重建出谋划策,为要求改革台省政制问题和取消专卖及经济统制奔走呼号;“二·二八”事件发生之后,闽台建设协进会又联合其他旅沪闽台团体为避免使用武力镇压,尽快恢复秩序,重拾人心而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3.
对于60年前发生的“二·二八”事件的文学书写,近年来凸显了“统”“独”立场的对立。台湾文坛“本土派大佬”钟肇政的长篇小说《怒涛》等作品,热衷于渲染所谓“中国人”和“台湾人”的差异和对立,将当时社会主要矛盾——官僚统治阶级和广大民众的阶级矛盾,扭曲为两岸之间不同“人种”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而作者在对所谓“支那”施予全面抨击时,是以颂扬“日本精神”作为参照系的。这就成为日据时代开始形成的以“抗日”和“祖国爱”为特征的“台湾意识”,向着“亲日”和“去中国化”方向“自我异化”而成“台独意识”的一个明显事例。这种“异化”有着亲日仇华思潮在90年代以来的台湾涌动高涨的深刻背景,应引起人们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4.
值此江主席“七·一”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特写此学习心得。江主席去年发表的“七·一”重要讲话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江主席“七·一”讲话的主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们各项工作,包括国际战略领域的工作,都处于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2年生于美国芝加哥,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职于兰德公司、美国国务院和乔治·梅森大学,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该校高级国际研究院院长。1989年,福山在美国《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一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论。1992年,在前文基础上,福山出版了《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一书,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历史终结论”。2003年3月17日,应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邀请,福山教授在北京大学作了题为“‘9·11’后的世界:历史依旧终结?”(The World after September 11:Is History Still Over?)的学术讲演。在讲演中,福山教授结合“9·11”事件后新的国际政治形势,阐发了他对“历史终结论”的一些思考。本文即根据此次讲演的录音整理而成,供学界参考,以期引起讨论。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有些是我们不能同意的,为尊重作者著作权起见,本文未加删节,请读者在阅读时注意。  相似文献   

6.
于志国  姜丽 《工会博览》2008,(19):13-13
五洲·会议中心(以下简称五洲·会议中心)总机班主管王元曾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担任当时企业的总机班负责人,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她带领的的总机班被评为了全国“三八”红旗先进班组。  相似文献   

7.
1895年乙未割台和1945年台湾光复,是近代台湾史中两个极为关键的时刻,这时涌现的大量文学作品,表达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怒和抵抗,对于台湾光复、回归祖国的欣喜和欢乐,成为近年来两岸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特别因光复初期乃一格外复杂曲折的时期,它既是20世纪的百年中台湾与祖国真正融为一体的短暂的四、五年,成为当时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个焦点和缩影,同时又因发生了“二·二八”重大事件和白色恐怖等情况,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在美国社会政治领域的影响全面而深刻,移民问题则集中反映了这种影响。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发生后,移民问题急剧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并与美国国内种族关系上的张力以及各种族裔文化特性上的歧异和冲突结合在一起,弥散于美国社会政治领域的各个方面。本文通过审视美国在国家安全、社会认同、个人自由三个层面上对移民问题的态度和行动,试图揭示“9·11”事件后美国社会政治领域的矛盾和紧张状态。而重新达致各个层面的平衡,则是美国当下在政治、社会和安全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台湾的麻烦     
原文概要:乔治·W·布什对台湾“总统”计划在与中国的关系上举行“公民投票”提出了批评。他做得对。批评政府的人士认为。民主与独立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中国”的原则已经过时。中国不会为台湾进行一场战争。但他们在这三个方面都错了。他们没有看到前面可能存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度正直 《法制博览》2010,(20):48-49
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到英国一个小镇的旅馆住宿,在旅客登记本上签名时,发现在他之前有一位有名望的旅客是这样签名的:“冯·布特福德公爵及其众多仆从。”马克·吐温笑了笑,在旅客登记本上写道:“马克·吐温及其一只箱子。”美国一位百万富翁的左眼坏了,花很多钱请人给装了一只假的,几可乱真。富翁十分得意,常常在人们面前夸耀自己。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七·七事变”之前的近20年中,在日本占据下的我国台湾发生了一场有各阶层民众广泛参与反日爱国的民族运动。蒋渭水是这一运动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他信奉中山学说,同时也受五四新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较深影响。当国土沦亡,同胞在异族统治下呻吟时,他抛弃了安逸富足的生活,挺身而出领导抗争、救亡,最后为此献身。  相似文献   

12.
周静 《工会博览》2010,(12):5-5
日前,北汽控股公司1名持“京卡·互助服务卡”的职工因交通事故意外身亡,他的家人获得了2万元的赔付。这是北汽控股公司通过“京卡·互助服务卡”获得的首例赔付。  相似文献   

13.
那根正,原名叶赫那拉·根正,1951年10月生于北京,满族,系纳兰性德九世孙,慈禧太后内侄曾孙,叶赫那拉·增锡嫡孙。 慈禧系那根正曾祖父叶赫那拉·桂祥之大姐。桂祥二姐婉贞为醇亲王奕渐·嫡福晋,系光绪皇帝生母,宣统皇帝嫡祖母。桂祥之女静芬嫁给光绪皇帝,即隆裕皇后。 那根正1969到到内蒙古建设兵团,1987年调回北京。现任北京颐和园游人接待总站站长。根正先生自幼受到祖父、父亲耳濡目染的家学教育,对满族文化与满文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被业内称为中国满汉双文书法艺术家。国内外媒体称他为“颐和园的活字典”、“民族团结的金字招牌”、“中国民间友谊大使”。  相似文献   

14.
刘代领 《法制博览》2010,(18):14-14
贾迪·波德默是一名成功的犹太商人。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国所有犹太人,68岁的贾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讨对策,最后想出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向德国的“非犹太人”求助,争取他们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伟大的代表,是工场手工业和产业革命前夕的集大成的经济学家,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创建者。他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经济自由主义理论,构成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和商品经济运行的原则。他毕其一生对价值来源进行了细致思索,对竞争机制作用进行了深刻阐释,对积累的重要性及政府职能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虽然斯密的理论体系在现代看来有很多问题。但是,瑕不掩瑜,斯密缔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使以后的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的决策者,都不能跳过亚当·斯密这座高山。  相似文献   

16.
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美国学者,1970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并在美国空军服役5年。1980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博士学位。1980—1982年为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博士后,1982年至今任教于芝加哥大学,现为该校哈里森杰出教授(the R.Wendell Harrison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2001年10月,米尔斯海默发表新著《大国政治的悲剧》,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继1979年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之后对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最重要的贡献”,米尔斯海默本人也因而成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中美冲突”论则是其重要理论推论。2002年11月,约翰·米尔斯海默在芝加哥大学接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代表团的访谈。他首先概述了其“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然后回答了客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种业 《工会博览》2010,(9):50-50
本刊讯 日前,随着巨山农场和华城公司两家企业的工会将“京卡·互助服务卡”发放到每一位会员职工手中,首农集团工会大部分会员职工都领取到了“京卡·互助服务卡”。  相似文献   

18.
陈亦权 《法制博览》2010,(18):66-66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写了许多小说和评论去批判一些富豪权贵,而且被广为流传。其中有一篇名为《哈德森》的小说,更是对缅因州的不良权贵哈德森进行了彻头彻尾的讽刺和批判,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此,哈德森对他痛恨万分,想着要找机会好好整治马克·吐温一番。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27—28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国际问题研究的学术性与政策性”为主题举办了一次青年论坛。与会者围绕“国际问题研究中的理论与政策”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发展方向”两个议题,对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之间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刊“主题讨论”特刊载部分与会者为此次论坛所提交的书面发言。本刊主编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为此组讨论文章写了引言。此外,研讨会上,约瑟夫·奈等美国学者的相关文章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经作者及原载刊物授权,本刊将约瑟夫·奈及李侃如的两篇文章译成中文。一并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法制博览》2010,(7):55-55
1943年1月31日,英国空军185中队的威廉·达利驾驶一架“喷火”MKV战斗机(该战斗机主要用于争夺制空权,也可以用于实施照相侦察)前往德国空军驻地西西里机场进行一次侦察拍照任务。在抵达目标上空后,威廉·达利发现云层很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