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是一个影响苏丹经济发展进程的重大转折点。苏丹由于丧失75%的石油权益导致经济陷入困境,倚重石油行业支撑的发展模式被迫转型。目前,苏丹经济面临增速放缓与高通胀并行、出口创汇能力下降与财政投入捉襟见肘、外债攀升等诸多挑战。中国与苏丹经贸关系密切,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南苏丹独立带来的负面影响,中苏石油贸易和投资合作也受殃及。 相似文献
2.
卡宾达“独立”运动是现代非洲政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分离主义势力之一,自安哥拉独立建国以来长期威胁该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在具有相似性质的南苏丹分离运动于2011年走向全面胜利的背景下,这个困扰刚果河口地区近4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将何去何从是值得关注的。本文将在结合南苏丹独立所依赖的一系列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卡宾达危机发展的各种既有因素,同时讨论南苏丹现象发酵后可能给卡宾达问题的解决带来的新的不确定性。卡宾达未来是否能够成为第二个南苏丹将依赖于各方力量的最终博弈。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经营,中国在原苏丹创建了较为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形成重要的海外石油利益。但苏丹南北分裂后对跨越边境地区石油资源的争夺、日益复杂的种族宗教矛盾,以及各国激烈竞争的趋势,使中国维护自身石油利益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尽管如此,中国与原苏丹长期形成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及南北苏丹在石油等经济领域的相互依赖,为中国维护和发展在当地的石油利益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苏丹民族国家建构失败的主要标志就是2011年的南北分立。究其原因,首先是苏丹长期封闭落后,缺乏统一的历史实践和民意基础。埃及人以掠夺为主要诉求的征服式治理给苏丹的南北交往留下了深刻仇恨和痛苦记忆。阿拉伯穆斯林精英们以埃及为观察世界的窗口,在独立后未能有效运转英国人留下的国家框架。苏丹政府在独立后未能借助福利或社会保障体系减缓政治和阶级冲突;由于全球化带来的时代特征转变,苏丹政府也无法借助对武装暴力的合法性垄断减缓社会冲突,苏丹最终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走向分裂。分立后的苏丹和南苏丹依然面临着民族国家建构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经过多年经营,中国在原苏丹创建了较为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形成重要的海外石油利益。但苏丹南北分裂后对跨越边境地区石油资源的争夺、日益复杂的种族宗教矛盾,以及各国激烈竞争的趋势,使中国维护自身石油利益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大。尽管如此,中国与原苏丹长期形成的友好合作关系,以及南北苏丹在石油等经济领域的相互依赖,为中国维护和发展在当地的石油利益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南苏丹冲突的内部原因,认为“苏丹人民解放/军队”的分裂、基尔“大帐篷政策”的破产、各派对石油资源的争夺等导致了南苏丹危机的爆发。由于南苏丹政府和执政党内部缺乏和平化解分歧的有效机制,军事斗争成为解决政治纠纷的最终选项。本文还对有关南苏丹冲突的“部落战争论”提出了质疑,认为该论调无法解释南苏丹冲突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2011年南北苏丹分离以后,南苏丹开始了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进程。但是,部族冲突、反叛运动以及政治经济发展的停滞,反映了这一进程的诸多困境。南苏丹有沦为失败国家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南苏丹石油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苏丹是世界上最依赖石油收入和出口的国家,还面临着石油勘探前景黯淡,缺乏配套石油工业和石油基础设施、对从苏丹继承的石油合同的修改空间有限,以及与苏丹的跨界油田的管理问题尚未理顺等诸多困境。目前,在南苏丹的石油产业管理体系还尚未形成的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应当在充分理解南苏丹的环境与社会公平等问题的基础上,积极与南苏丹商议石油合同的继承与修改问题,抓住美国继续维持对南苏丹石油投资限制的机遇,巩固在南苏丹的石油投资。中国政府应当协调与南苏丹及苏丹关系中的石油利益,依托多边声誉机制和具有正式制度的第三方机制,改善中国与南苏丹能源合作机制的单一性,维护中国在南苏丹合法的石油利益。 相似文献
9.
苏丹达尔富尔危机的由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4年6月以来,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那里的阿拉伯民兵对富尔人、扎卡瓦人和马萨利特人等黑人部族居住的村庄频频发动袭击,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迫使大批黑人为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俄联邦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之一即为联邦内非俄民族间的领土争端。非俄民族间领土争端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文化传统迥异的两族领土之争、"小套娃"式的民族领土之争和"合的想分,分的欲合"型的。虽然目前非俄民族间领土争端趋向缓和,但其彻底解决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11.
苏丹南部公投结果已于 2 月初出炉,98. 83% 的选民支持南部从苏丹分离。苏丹总统巴希尔已宣布承认和接受公投结果,南方独立建国进程即将启动。未来苏丹南方政府面临公投后谈判、维持国内团结、重建和发展经济、维护安全稳定以及发展对外关系等一系列艰巨任务。预计苏丹南方政府未来政策将以和平发展、对外友好为基调。 相似文献
12.
现存世界秩序向何处去?现阶段的全球化向何处去?这是当今世界,也是金砖合作面对的两大根本挑战。金砖合作能否在维持世界秩序、创造新的世界秩序上发挥关键作用?金砖合作能否矫正全球化、创造有意义的"新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战略建议:金砖合作应该就世界秩序和全球化议题举行高峰会议,以超越目前的"务实合作"。在经济和金融上,金砖的"新发展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等正在建设和运行的新兴国际金融(发展融资)机构要成为以"新发展"为目标进行全球经济治理的实验。在和平与安全上,金砖合作也要进一步制度化,成为以世界和平为目标的全球安全治理实验——全球协调。 相似文献
13.
俄联邦共产党是当今俄罗斯最大的左翼反对派政党,在议会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普京执政八年的时间里.俄共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发展历程。梅德韦杰夫任总统后俄罗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梅普组合”新时期,俄共将面临新的挑战且发展道路将不会平坦。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模式:未能正确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苏联解体原因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克明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4):2-9
“军事共产主义”是俄共尝试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探索 ,但实践证明 ,这是一个错误。为了纠正错误 ,在列宁领导下 ,实现了由“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这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 ,把俄国引向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实践。列宁去世后 ,联共 (布 )领导层中围绕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派提出超越阶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随之被抛弃。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理论。在这一理论的引导下 ,苏联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严重对立 ,封闭保守 ,拒绝对外开放 ,排斥西方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 ,长期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把苏联经济搞成了一种军事化以至超军事化的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严重畸形 ,消费品经常短缺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下降 ,引起群众不满。苏联人民对这个“穷过渡”的社会主义制度垮台、对苏联解体反应十分淡漠。 相似文献
15.
苏联文化革命与苏联解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列宁晚期在总结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 ,提出文化革命的思想 ,这是列宁关于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考 ,即 ,一是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 ;一是改造国家机关。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但是 ,列宁之后的历代继承人都未能领会和贯彻他的思想 ,将文化革命仅仅局限在纯文化领域 ,而在改造国家机关方面出了问题 ,结果积重难返 ,导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潜力和现实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强大的科技发展潜力和军事实力以及独特的民族气质,为其重新崛起提供了现实可能。但是,它的重新崛起也面临政治、经济、人口、安全和自身认同等重重困难,受到来自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正The socio-economic transition of China features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from an agrarian society to an urban society,from an industrial society to an information society,and from a poverty-stricken society to an affluent society.Reform is theprerequisite and driving force of transition.Both transition and reform will confront with various resistances,obstacles,problems and hardships. 相似文献
18.
尼·伊·雷日科夫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5)
编者按:2008年6月11日,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尼·伊·雷日科夫一行四人来华访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科院院长陈奎元会见并宴请客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主持了报告会.报告会上,雷日科夫就苏联解体的原因以及刚刚翻译出版的他的新著<大国的悲剧>一书的相关内容做了演讲,并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相似文献
19.
Fidel Castro 《Diplomacy & Statecraft》2013,24(2):212-228
The history of Cuba during the last 140 years is one of both struggle to preserve national identity and independence and the histor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American empire, with its constant craving to appropriate Cuba and of the horrendous methods that it uses today to hold on to world domination. Prominent Cuban historians have dealt in depth with these subjects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in various excellent books that deserve to be readily available to our compatriots. These reflections are addressed especially to the new generations with the aim of helping them learn about very important and decisive events in the destiny of our homeland. 相似文献
20.
曼德商人构成西苏丹地区古老而独特的族群,他们不仅是撒哈拉长途贸易的重要中间商,还通过发展撒哈拉长途贸易,将伊斯兰教传播到了这一地区.当伊斯兰教被西苏丹社会接纳后,反过来又巩固了曼德商人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推进了他们长途贸易的发展.由此观之,曼德商人所推动的长途贸易与伊斯兰教在西苏丹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是个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