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德格尔在《泰然任之》一文中指出了两种思想:计算性思维与沉思之思。计算性思维权衡利弊,达不到沉思。人们在这种思维中逃避思想,即逃避沉思之思。"沉思之思"思索存在问题,思考人在技术世界中的立身与持存。而当下中国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基于"沉思之思"层面上"思考人在技术世界中的立身与持存"的存在性、根本性、长远性以及终极目的性等深邃思想的指导,其显著表征就是各级政府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式的政策指向——这样的政策指向具有明显的牺牲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发展权利的特征。因此,基于技术世界中生态危机的状况,提出召唤思的教育,旨在培养人们的沉思之思,关注人在技术世界中的生物性生存、社会性生存、精神性生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塞亚.伯林(Isaiah Berlin),20世纪的顶尖自由主义思想家。伯林在1958年的演说"两种自由概念"中,分析了积极自由(positive)和消极自由(negative),对日后关于自由和平等的关系讨论产生了极大影响。本文在前人讨论的基础之上,系统梳理了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内涵、来由和理论基础,试图廓清其论说之深意。  相似文献   

3.
民法的积累、选择与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卫球教授(主持人): 各位老师和同学,下午好!今天由我来做主持人,我感到有些诚惶诚恐,因为参加讲演和评论的两位学者,均具有非凡的学术能力,我恐怕自己的思想可能跟不上他们,所以作为这个主持人,能不能协调好,我是没把握的.  相似文献   

4.
好书推荐     
我所能做的是呐喊江平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9月定价:27元本书是"法学家讲演录"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法学家的讲演,强调秩序与和谐、自由与权利、公平与正义,其理念之创新,精神之卓越,或使民主更趋进步,或使社会更尊民权,其意义在于国家更显昌盛,人民更为幸福。  相似文献   

5.
所谓价值相对主义,可以说是拉德布鲁赫之后的人们和学者对拉氏法哲学思想的一种概念层面的界定,其思想被很多学者喻为是在超越自然法思想和实证主义思想基础上的法哲学领域的一次突破和飞跃。然而,亦有不少学者对拉氏的相对主义思想持不理解的态度,认为其思想缺少一个学者在知识层面上应有的"极端性"或曰"个性",认为过于中庸的思想算不上真正的思想,是不可取的。而本文指出一种思想或学问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一个现实社会发展的有用性上,看它是否能实实在在的解决社会问题,因为理论毕竟是为实践服务的,也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对此,文中以"许霆案"为视角,探讨了拉氏的相对主义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是否具有价值性,而当代中国又是否需要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6.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的教法。但此教法一经提出,便引发旧时代学者对这一思想的不同理解和诸多纷争。当代新儒家学者刘述先以"两行之理"为理论预设对"四句教"以及这些纷争予以阐释和裁定,并在此基础上将"四句教"定位为阳明思想的最后定见乃至宋明理学思想的总结。这样的定位是不合理的。因为阳明思想的最后定见和终极宗旨是"致良知"方法论原则思想,这是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理解了这一点,不仅能为解决"四句教"问题之争以及评价刘述先的思想得失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把握阳明哲学乃至中国哲学的精神实质以及解决"合理的知识形态形而上学观念何以可能"的"哲学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成功奥秘"讲座,邀请名家来讲演,其中有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讲演前一个月,各种媒体就开始炒作,各界都想听一听丘吉尔的"成功秘诀".会场上座无虚席,丘吉尔走上讲台.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下的中国,可以说再没有任何一个民法上的问题比人格权更能引起民法学界如此的关注和讨论了。虽然立法机关已经决定将"人格权"作为民法典的一编来规定,但学者之间对此却尚未达成共识。更有学者坚决反对把人格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来对待。即使是同意民法典规定人格权的学者之间,就如何规定人格权的问题也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反对将人格权独立成编的学者也不在少数。抛开上述宏观争议不论,就人格权本身也有下列问题需要澄清:(1)人格权作为一种权利,其构成是否符合权利构成的一般理论?其客体是什么?例如,我国民法学者都认为,"生命权"属于自然人之人格权的  相似文献   

9.
行业     
正世界交通大会首次在中国举行【本刊讯】7月11日,第十四届世界交通大会在上海同济大学开幕,这是世界交通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会议为期五天。1500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交通领域专家学者,围绕当前全球交通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逾三分之二与会者来自海外。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世界交通研究会学术委员潘  相似文献   

10.
保险合同是合同的一种,但是对于保险合同当事人的行为规范及利益维护却远非一般合同法所能实现.德国著名学者波斯(P.Boss)曾精辟地指出:"基于保险机构之特性,为保护要保人及被保险人之权益,各国除了一般债权法外,尚应分别制定具有强制规定之保险特别法."  相似文献   

11.
戴文子 《方圆》2020,(8):74-75
她追求的已不仅仅是构建一个奇幻瑰丽的思想宇宙,更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文学生态系统,或者说是一种文学真正介入现实世界,与人类命运全然贴合的更高"生命形态"云游[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译者:于是出版年:2020-1"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全世界文学创作者都感同身受。"望着脚下的山谷,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温和而热情,一双灰褐色的眼睛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12.
龙场大彻大悟后,王阳明遂默记《五经》以求相互印证,这可视为一种以个人体悟与"圣言量"互察互照,即主观和客观相互勘验以求自我定位的重要方法,它代表了经典世界与心性世界在价值论上的契合,体现了经典心学化解读的历史发展新趋势。《五经臆说》成于龙场悟道之后不久,暗含有强烈的政治关怀。而阳明反复强调的"《六经》即心之纪籍"、"《六经》即心之常道"、"尊经即是尊道",则体现了一个时代学术思想的脉律跳动,反映了心学运动解经典范的重新建立。直到晚近,这一心学思想仍发出极大的声光回响,成为人类寻找安身立命之道必须时时回顾的重要精神经验和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3.
徐忠明 《中外法学》2006,(3):257-276
<正>2001年9月17日,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Derrida)应邀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会堂作了题为《全球化与死刑》(Globalization and Capital Punishment)的公开讲演,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死刑问题有过非常深刻而又独到的阐述。姑且撇开德里达讲演的精彩内容不谈,据我观察,全球化事实上也是眼下国内学者思考死刑问题的基本视野。而对那些提倡我国也应该尽快地废除死刑的学者来说,尤其如此;在他们看来,全球化乃是一种可资利用的论证策略。这与清末修律运动期间借着收回治外法权的理由提出废除酷刑的论证策略,颇有异曲  相似文献   

14.
魏磊杰 《法学评论》2024,(3):182-196
西法东渐初期,吸纳西方传教士的既有做法,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晚清士人秉持一种通经致用的比附之法,以图借助先秦法政思想重构新的普遍主义世界观,最终达致有效应对西方殖民现代性知识“入侵”之目的。经历百年沉寂,伴随中国崛起,当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者在新的世纪赓续了这一知识传统,此等“春秋国际公法”观背后的思维逻辑又被重新发现和调用,以求在学术层面有效推助各自学科本土化之同时,亦能在政治层面为业已进入后现代性时代的人类社会提供一种更为公平的世界愿景。对中国知识精英调用先秦法政思想的百年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可为当下必然需要依托传统法政资源塑造的中国国际关系/国际法新观念的对外投射提供诸多镜鉴。  相似文献   

15.
夜读《世界上最精彩的哲学故事》一书,里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哲学家休谟晚年时,对自己的学生有些放心不下,就把他们召集起来上最后一课。休谟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坐在旷野里。"学生回答。休谟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学生们说:"杂草。"  相似文献   

16.
季先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学者,一个对文化有着独特贡献的世纪老人,他生活朴素、思想质朴,就如他自己所晚的一样:"我语不惊人,貌不压众,不过是普普通通,不修边幅,常常被人误认为是学校的老工人."就是这样一个老人,说其是国之魂魄、民之肝胆也是毫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17.
德国比较法学的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比较法学在世界法学界占有重要位置.作为有组织的学术活动,比较法学最早开始于19世纪前期的德国,[1]而且其发展形态比较完备,其各个阶段在世界比较法学领域都富有代表性.尤为重要的是,德国学者对这个学科做出了非常出色的贡献.德国法素有"法学家法"之称,这一点体现在比较法领域也相当突出.因为比较法不同于部门法学,它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学术史,完全为比较法学者一手缔造.德国学者体系化的思考方式以及踏实严谨的学术传统在这一领域得到尽情挥洒,这一优势使他们得以长期领导世界比较法学的潮流,并且直至今天,其主导地位仍未发生根本性动摇.  相似文献   

18.
第十一届世界智能交通(ITS)大会于2004年10月18日至24日在日本名古屋市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五千多位交通运输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者参加了本次大会;上百家世界顶尖厂商、数十所世界知名高校和研究所以及众多国家的ITS协会组织介绍、展示了当今最新的ITS发展理念和策略以及相关的技术、系统和设备,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关于主权的真实规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小波 《法学研究》2004,26(6):23-35
语言要有意义 ,就必须或直接或间接地指示物理客体。思想和言说之谬误的根源在于 :混淆实名词 (即主项之名 ,包括物理名词和抽象名词 )和物理世界之关系 ,冒称前者是后者。本着此种语言观 ,宪法学者的首要职责就是解释主权的真相。此种身份定位决定了宪法的概念 :它是关于主权之构成和运作的真规则 ,包括道德无涉的宪法法律和惯例。在成文宪法作用仍待提升的国家 ,要解释主权的真规则 ,培育符合宪政的宪法 ,尤其要倚重宪法惯例。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是王胜俊院长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要树立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一周年。一年之后,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再谈这个话题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记得一位学者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你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总之,一切都始于你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