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4月15日,民政部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持雄安新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暨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座谈会。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特别是2017年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座谈会召开以来,民政部党组和京津冀三省市民政部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持续推动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和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京津冀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阶段,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布局,缩小区内差距、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成为京津冀实现高水平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所在。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提出了首都"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重要部署。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做好中共北京市委在市政协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协商的工作,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科技委员会等会同相关科研院所、院校,就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交通一体化建设、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等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内容,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9月17日至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率调研组就推进京津冀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和健康产业发展赴河北省开展调研。调研组一行在石家庄市召开了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座谈会。陈竺在调研中指出,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的首要目标就是希望在三地能够  相似文献   

5.
王元 《北京观察》2015,(1):22-23
<正>关于京津冀创新协同,要有更长远的考虑,建议不要做短期五年规划,一定要建立更为广阔的时空观念,建立十五年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方案。科技创新是国家和地区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和基础。2014年2月26日,习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协同创新体系亟须完善京津冀地理毗邻、经济文化融合互补,具有悠久的合作历史。京津冀  相似文献   

6.
<正>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没有产业的协同发展,就没有经济的协同发展,也就没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物质基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多,从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看,北京非首都功能区的产业转移和工业园区合作项目,以及针对打造区域产业链体系和区域创新共同体系等方面的各项努力,支持了河北、天津的发展,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仍存在多重、重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  相似文献   

8.
<正>4月1日上午,北京市政协召开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情况通报会。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讲话。会上,委员们听取了市交通委、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和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的情况通报。委员们还就交通一体化、城市规划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共北京市委交由市政协协商的重点议题之一,市政协将围绕这一议题展  相似文献   

9.
《松州》2017,(4)
<正>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15年6月9日,《纲要》以中发[2015]15号文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对赤峰而言,既是扩大开放、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基础设施相联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等全方位的考验。抓住了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周年。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城市副中心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五年来,京津冀三地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上来,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要求,在国家京津冀  相似文献   

11.
郭煦 《小康》2024,(9):44-47
<正>十年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四统一”要求,三河市从交通、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廊坊发展的“领头羊”。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按照京津冀发展规划,推动通州区与廊坊市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北三县”地处京津冀交界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10日,民政部组织召开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座谈会,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出席会议并讲话。黄树贤肯定了前一阶段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党中央作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决策后,京津冀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把民政事业协同发展作为大事要务来抓,加强了协同发展工作组织领导,建立  相似文献   

13.
顾晋 《前进论坛》2015,(4):63-64
<正>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就在一周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京津冀一体化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政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民政事业11月6日,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明确了"顺应大局、统筹推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先易后难、稳中求进,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的协同发展原则,提出了三地民政部门的10大重点合作领域,即共  相似文献   

15.
郭隆 《北京观察》2015,(1):18-21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渤海湾畔,激情涌起。2014年2月底,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协同创新,依靠科技创新深化区域合作,以提升创新能级推动产业转型,解决环境治理和社会发展难题,促进整个区域协同发展。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部分民主党派市委  相似文献   

16.
筑梦京津冀     
《小康》2017,(9)
<正>今年2月26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并发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三周年。三年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省市之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之路。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应该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审议通过,“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最重要一环,是提升京津冀产业竞争力的强力手段。然而,京津冀产业发展极不均衡,产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在京津冀地区市场活力有限的情况下,这不仅阻碍了京津冀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加大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难度。因此,为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有必要充分利用政府和市场两只手,构建合理的协调机制、激励机制、补偿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打造一体化市场环境,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京津冀产业发展格局,建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齐名的"三大国家战略"之一,京津冀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召开这个研讨会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回顾农工党中央和各级组织在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方面的议政建言成果,深入了解当前京津冀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商讨推进京津冀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对策建议。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3月24日,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9)
<正>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人才一体化、公共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与挑战,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生态、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一体化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人才一体化、公共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面临许多挑战和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0.
《天津人大》2014,(10):28-29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座谈会,首次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做好京津冀智慧城市和无线城市协同发展,对实现三地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基础通信服务的协同发展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