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必将引起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等领域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政策研究工作如何顺应形势,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的客观要求,更好地为决策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形势与要求 在不同的国度,尽管经济社会进步程度  相似文献   

2.
当前,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快、加大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和力度,使其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新路子,已经成为摆在高教战线全体同志面前的一个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3.
卷首     
《民主》1998,(11)
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二十年光辉历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这个根本性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大幅度增长,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年年有余,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  相似文献   

4.
关于现行人事制度转轨变型的基本思路王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为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目标,也为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这就是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适应建立和发展这一新经济体制的需要,逐步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人事制度。...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如何适应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局需要,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入的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拟就加强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一、加强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1.加强高校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正在触及一个根本性的关键问题,即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环节,是一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深刻变革。它已经唤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在参与市场平等竞争的进程中“潇洒上路”。但是,  相似文献   

7.
坚持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方向,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体制,这既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任务,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一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现代化当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现代化的大生产。为此,必须改革已经不适应现代化要求的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为了坚持改革和开放,现在人们发现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改造传统文化。由此可见,社全主义现代化要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造,它实际上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要在一个拥有十亿人口和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古国里,创造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社会。这是一项把具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历史,推向一个崭新发展阶段的伟大的社会工程。没有最新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形成最新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关系源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所以,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要互相适应,互相促进,配套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必须对直接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是,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单独进行,如果它孤军前进,传统的上层建筑形式必然与新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特别是与经济体制关系直接的政治体制的某些部分,会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形成掣肘.它不仅有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且会使新的经济体制难以按自身  相似文献   

10.
搞社会主义,根本依据在于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同样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本质要求之必然。一、社会化大生产一般本质与经济体制商品经济形态中日益发展起来的社会化大生产,不同于以往一切古老的生产:人类和自然界的物质变换不再囿于狭窄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以商品经济“物的依赖性”为  相似文献   

11.
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994年.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史上又一个不平凡之年。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和要求,D在新的一年里,中央将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外贸、计划...  相似文献   

12.
体育产业化已有我国高校悄然兴起,那么在商校现有的经济体制下,要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要经历一个适应和发展的过程的.从分析我国高校实施体育产业进程中存在问题入手,对如何加快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化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探索和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面临着三个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建设正处于从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变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展开、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阶段。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是探索、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主线,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使改革深入、健康、顺利地进行。下面,从七个方面来谈谈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认识。一,从八年多的改革实践看探索创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意义八年多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到1984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通过普遍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同时也遇到了来自旧经济体制内部的重重阻力.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是旧经济体制的核心和基础,如不触动这一“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难以确立.根据笔者对一些国营企业所进行的调查表明,现有的“国家所有制”是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造成生产资料大量浪费的根本原因.因此将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转换为“企业所有股份制”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的根本途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要完成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面对高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政治任务。“讲政治”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针对“有些领导干部脑子里可以说没有政治这根弦了,有的甚至到…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标志,社会主义从理论转变为实践,大体经过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十月革命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巩固、发展时期。其特点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欧亚大陆十多个国家。这个时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第二个时期,从五十年代中期到目前这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不断改革和完善的时期。其特点是社会主义各国都先后在调整自己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这个时期大体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是体制改革提出,准备和尝试阶段。例如,1956年我们党在“八大”前后曾经提出了“三个为主”,“三  相似文献   

17.
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一系列重要理论。为了很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地探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到今年10月1日,《民族区域自治法》已经实施10个年头.日前,记者在京专访了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他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标志着我国民族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实践证明,它对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国家的统一,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我国致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这部法律的某些内容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应当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使之相应完善,特别是要强化其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使之更好地为民族自治地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  相似文献   

19.
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条道路是从农村改革开始,发展到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改革。这一场改革使我国的经济从一种封闭、半封闭状态转向积极利用国际交换的开放型经济,从僵化、半僵化的模式转向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用新体制来取代旧体制,这是一场非常广泛、非常深刻的革命。它几乎会触动到每个人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尽快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破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旧思想、旧习惯,树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五、激动人心的年代: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物质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并借助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必然要求改变原有的经济体制,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社会空间.邓小平深深地理解这一点,并明确指出:"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1].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说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内部构成上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那么,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从生产力的外部形式上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正如邓小平所说:"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2],"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