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马克思早期异化论包含着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萌芽──兼论对费尔巴哈之超越庄建儿研究马克思实践观的形成侧重于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及《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这是对的。但是作为同一时期著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槁》也不能忽视。这部著作所体现的早期典型异...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旧唯物主义、人本主义进行了批判,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变革性和优越性,在反思中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符永雄 《新东方》2002,(1):47-49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旧唯物主义、人本主义进行了批判,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变革性和优越性,在反思中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在对传统本体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对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马克思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它经历了《博士论文》时期的“自我意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异化劳动”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的“实践本体论”的长期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意识形态》清楚呈现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存在批判、建构、超越三重逻辑。《圣布鲁诺》章、《圣麦克斯》章接续《神圣家族》,完成了对狭义理解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费尔巴哈》章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础上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立场,实现了对一般意识形态理解与批判的存在论革命。唯物史观确立后,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内涵与功能作了建构逻辑上的全新理解,呈现出意识形态阐释视角从哲学存在论向政治社会学、从发生学向功能学的转换。马克思指明了超越意识形态的理论道路和经验道路。  相似文献   

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记录自己思想的一个笔记,虽然只有21条,字数不满1500字,但这简洁文字背后的深思却字字掷地有声,被恩格斯评价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实践观点的提出是《关费尔巴哈的提纲》最为重要的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理论地位,甚至可以说是核心地位,以至于要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切入点。今日,马克思的实践观在新时期呈现出了新特点: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更加丰富;作为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在新时期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时期的主要文本《〈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为依据,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出发点是人类解放,而人类解放不仅指的是经济的解放和物质资料生产力的发展,它天然地不可分割地包含着物质解放与精神解放、历史客观必然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双重意蕴。只有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个出发点,才能把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社会进步与以人为本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正>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继《神圣家族》之后再度合作的结果,写于1845—1846年。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界一直知道这部巨著的存在,但它的命运却颇为奇特。该著的最重要的一章,即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一章,直到1924年才第一次发表出来;而全部手稿的完整的评注本,迟至1932年才在德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中面世。这部著作的出版,立即在西方理论界引起了震动,尽管其轰动的程度不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来得那么强烈。也许是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两位作者在不同的场合曾多次提到过这部著作,而且恩格斯在1888年已经发表了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十一条提纲(这个提纲至少在原则上是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十分接近的)。如果说西方学者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更多地关注“异化”概念的话,那么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则更加专注于“意识形态”概念。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阿多诺(T.w,Adorno)和哈贝马斯(J.Habermas),特别地研究了意识形态问题,并提出了“意识形态批判”的概念。由于这部著作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得以发表,所以一些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哲学史家——如列宁和普列汉诺夫——都未能读到它并留下有关的评论。而由于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占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地位,所以确定其理论意义又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专门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领导哲学的基本规律田其治领导活动是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关系到多个方面,因而也就有众多规律。如果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认识,贯穿于众多领导规律中的基本规律,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  相似文献   

10.
张银 《传承》2010,(3):48-49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是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