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涉及到法律观念或者法律运作的许多文章中,都以"秋菊"形象为载体,表达和论述各自的法律意见,并且倾向于用"秋菊"作为法律材料来体现一种较为"客观"的个案立场.但包括"秋菊"形象在内的各种法律观念或者法律观点,其本质都逃离不了作者自己的"政治性判断",其得出的法律结论也是基于此的立场选择问题.通过挖掘不同的"秋菊"形象背后可能存在的理论立场来揭示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近来读到陈源斌的小说《秋菊杀人》,心中暗惊。当年那个腆着肚子“讨说法”的秋菊缘何又要去“杀人”呢?细细读来,却发现秋菊已不是当年的秋菊,当年对法治存在困惑的秋菊而今为一个素昧平生的银行小职员执着维权,并在无意之中揪出了腐败的市长夫妇,将他们送上了“断头台”。秋菊何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自然与其当年的诉讼经历和在大众媒体上一举成名有关。小说里,出了名的秋菊后来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眼界开阔了,说话底气足了,不太像个农村妇女了。其实,秋菊从一开始就是农村妇女中的另类,她不仅不肯向侵权的村干部让步,而且对闯入乡土语境的…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告状的人,其实都是秋菊。只是没有成为秋菊之前,他们不知道。法官告状与秋菊打官司有什么不同吗?没什么不同,都一样执拗地对某个具体的不义,要讨一个“说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人十分看重对个人人格的尊重和权益的保护,像《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要讨个“说法”一样,一旦对簿  相似文献   

5.
邱局者,某县公安局邱姓局长之简称、尊称、昵称、谑称也。君不闻,大凡行政机关内,张局、李局、王局之声不绝于耳,谅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不足为怪了。所以,此邱局并非电影《秋菊打官司》之秋菊也。不过,这两年邱局倒也频繁打官司。与秋菊不同的是,邱局总是以被告的身份出现,而且屡遭败诉。秋菊打官司最终讨了个说法,而邱局打官司却是交了点学费。诸位看官或许要问,莫非邱局“喜讼成癖”?否则为何三番五次对簿公堂?非也,而是因为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以后,邱局作为行政机关的首长,便多了这么一条法定义务。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也。即便如此,笔者还要郑重声明:邱局之人,亦系假托,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欲知端的如何,且听逐回分解。  相似文献   

6.
人们大概还记得巩俐扮演的“秋菊”出庭打官司那个情节,这场戏是在陕西省凤翔县法院的大审判庭拍摄的,戏中的审判长就由凤翔县法院的法官充任。最近,还是在这个大审判庭里,又审理了另一起与“秋菊打官司”情节相似的案件,只不过,这个“秋菊”是本县一对夫妇,而对方是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7.
秋菊可以成为一个有关法律的见证,对秋菊形象的使用和分析,可以反观法律观念中的不同立场:其一,将邻里村里的纠纷求助于法律制度,意味着对法制建设的评价态度;其  相似文献   

8.
1992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秋菊打官司》上映.由巩俐饰演的女主人公秋菊的丈夫被村长踢伤后卧床,当村长将赔偿金扔在地上时,秋菊觉得有些受辱.为争一口气,她走上了告状之路.2016年,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范冰冰饰演的女主人公李雪莲,为了纠正丈夫侮辱自己的一句话,与上下各级部门斗智斗勇,打了十年交道.  相似文献   

9.
严淑云 《法制与社会》2010,(26):275-275
各学者通过对"秋菊"这一形象赋予隐义来进行各种法理分析从而得出各自不同或是相似的法律观念,本文也对此进行一些分析,提出了相关疑问。  相似文献   

10.
在电影《秋菊打官司》的整个影片中,秋菊的那句“俺就想讨个说法”的口头禅,虽然土得掉渣儿,但却很快风靡全国。一时间,“讨说法”就成了人们追求正义的时代潜台词,和对法律精神信仰的一种性格符号。  相似文献   

11.
郑金刚 《法制与社会》2012,(14):287-288
影片《秋菊打官司》因凸显了中国法制建设中诸多问题,已引发不少法学、社会学学者关于法律本土化的讨论,而从影片中诉讼当事人秋菊逐渐失去表述机会的过程与原因,同样反映出传统诉讼模式与现代司法诉讼程序的冲突,刚性的司法制度成功地将传统的“诉冤”模式排除在现代诉讼程序之外.  相似文献   

12.
一桩《秋菊打官司》的官司──对一起肖像权案件的性质认定张嘉林,杨柏勇,张中群影片《秋菊打官司》系青影厂和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合作拍摄。1992年2月该片摄制组在陕西省宝鸡市以客观拍摄的方法再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场景时,将正在宝鸡市河滨公园门前卖棉花糖的贾...  相似文献   

13.
到底是得了大奖的片子,《秋菊打官司》称得上艺术性、观赏性俱佳。不过,单以影片的某一具体方面论,在行家的眼里,未必便挑不出一点毛病。 不妨先从故事的结局说起。当呼啸的警车把村长带走了时,法律特有的严厉和无情使秋菊感到迷茫、困惑,官司打赢了,良心的重负却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在解决的诸多纠纷中.农村纠纷占据相当大的部分。在这个诉讼爆炸的时代,为何调解这种非诉讼机制会如此受农村地区的欢迎呢?我想,深入思考分析一下《秋菊打官司》这一部电影可得到进一步回答。  相似文献   

15.
《秋菊打官司》的官司之我见袁志良《秋菊打官司》摄制组在陕西宝鸡进行纪实性摄影时,摄下了一位在场卖花糖的公民贾桂花的形象。贾氏本人自称因“生理缺陷”(贾氏患过天花,脸上有麻子)从来“连照相都不愿”。影片公映后,贾氏形象公之于众大约四秒钟左右(但并不能明...  相似文献   

16.
吕思源  吕健 《政府法制》2005,(12):50-52
2001年8月3日,被告人司秋菊和李小梅应孙晓芬(另案处理)的要求,携带毒品甲基苯丙胺(摇头丸)2513粒计1020克,乘坐火车从福州至杭州,并于次日上午10时许,在杭州华辰大酒店8010房间,将上述毒品交给韩某、高某、张某某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并缴获全部毒品。据此,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运输毒品罪判处被告人司秋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一审判决后,被告人司秋菊不服,提出上诉,称其只知道送到杭州的是兴奋剂,不知道是毒品;1020克是摇头丸的总重量,而不是甲基苯丙胺的重量;其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属从犯;其还主动配合公…  相似文献   

17.
I服了YOU!这句话先送给大师老 谋子。 I服了YOU!这句话再送给陕西的 一些法官们。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张艺谋把 电影《秋菊打官司》的背景弄在陕西,让 秋菊操了陕西口音,俺还看不出玄妙; 后来,陕西发生了"麻旦旦处女嫖娼 案"、"受害人在法院喝农药自杀案"、 "枪下留人案"、"夫妻家中看黄碟被抓 案"等等让全国瞪大眼睛的非凡案子, 俺好歹咂摸出一点味道了:如今,见了 《中国青年报》著名的《冰点》栏目3月 31日刊发了近万字的《十年磨一案》, 俺终于对那布满窑洞的陕西刮目相看 了,对那里的一些法官说一句:I服了 YOU!I五体投地般服了YOU!  相似文献   

18.
薛爱娟 《河北法学》2000,(2):124-127
本文通过《秋菊打官司》案的分析,阐述了保护公民隐私权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我国隐私权和名誉权立法与实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为出发点,对该剧中所反映的相关法律问题做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以期对现实生活中有关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类似于《秋菊打官司》的故事。 一个因被迫接受绝育手术而留下严重后遗症的农村女子,为讨回公道,一次次上访于有关部门。然而,5个年头过去了,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面对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奇怪现象,这位年轻的女子拭干眼泪,在深明大义的丈夫和婆母的支持下,勇敢地向法律伸出了请求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