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体分离痕迹是指被破坏客体分离成若干部分,依据各部分对整体的分离特征,认定其是否是同一整体的痕迹。这种痕迹反映了被分离客体的分离线及各部分固有的和附加的特征。充分利用这种痕迹可以达到缩小侦查范围、揭露和证实犯罪的作用。整体分离痕迹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主要谈谈整体分离痕迹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2.
探讨断线钳剪切金属客体所形成的痕迹特征及其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交通肇事案件中的痕迹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案例简介1 1 轮胎印压痕迹在交通事故中 ,人与车、车与车之间发生接触 ,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物质与痕迹形态的相互交换 ,在双方客体上会同时留下痕迹物证和微量物证。印压痕迹的形成必须有三个要素 ,即造型客体、承受客体和作用力。造型客体、承受客体的作用方式不同时 ,所形成痕迹的种类、特点和形态是不相同的 ,造型客体的轮廓形态特征会直接反映在承受客体上。案例 1  2 0 0 2年 6月 2日 ,某路口 ,石某驾驶大货车由南向东右转弯时 ,大货车右前角与李某驾驶的两轮摩托车 (后乘其子 )相撞 ,造成二人当场死亡。经勘察 ,死者李某后腰部、后…  相似文献   

4.
现场勘查时经常会提取到金属承痕客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金属客体锈蚀。主要通过在刑事技术领域中除锈方法和锈蚀对金属表面形象痕迹影响的论述,它是如何改变痕迹的特征,为除锈后的鉴定判断符合点和差异点提供理论基础。最后论述了锈蚀痕迹和锈层在鉴定和侦查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行为实施后,引起受害人、客体物发生变化的统—体。犯罪行为、犯罪工具造成特定的物质变化(被害对象直接发生变化,现场客体物表面发生变化.现场客体物增加或减少的变化,现场客体物位置和组合形态发生变化).产生相应的遗留痕迹(形象痕迹、印象痕迹、心理痕迹、电磁痕迹),痕迹与行为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行为作用于犯罪现场空间而引起的一切能揭示犯罪心理的现象和状态。这些现象和状态包括犯罪所侵犯的客体,侵犯客体的准确性、特殊性;现场变化情况,现场变化特点;被害人的创伤程度、创伤特点;现场痕迹物品,痕迹与痕迹、物品与物品、痕迹与物品之间的关系;作案时间、空间的选择;作案的知识、经验、技术特征;作案的工具、手段、方式等一切与犯罪行为活动有关的能反映犯罪人心理活动和个性特点的因素。犯罪心理痕迹它以一种抽象的、潜在的形式存在于物质痕迹、意识痕迹及各种现象、态势、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7.
"TS取迹片"由江苏省公安厅刑科所研究发明,由中外合资扬州耐斯不干胶制品有限公司和靖江市长安仪器厂联合试制、经销,于1991年8月30日通过鉴定,专利号:91220057.X。该产品为刑事现场专用品,主要用于提取已发现的浅薄灰尘痕迹,其效果强于静电吸附器,适用于在各类表现不易分离的较光滑的客体上进行灰尘痕迹的提取,具有取迹完整,特征细腻,增强反差,可长期保存等特点。每片重量仅10g-20g,故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本品亦可解决灰尘痕迹提取中的一些技术难题,如黄棕色发泡塑料上的浅灰尘痕迹,只能远看而无法拍照的问题。彩色客体背景干扰痕迹清晰度的问题,不规则客体表面痕迹拍照变形和不完  相似文献   

8.
一、“钳剪痕迹”概念质疑目前,多数工具痕迹学教材和论文在分析钢丝钳和剪刀破坏客体形成的痕迹时使用“钳剪痕迹”这一概念,指罪犯利用钳剪刃口施行剪切作用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出现的变形,其外延包括钢丝钳的钳切痕迹和剪刀的剪切痕迹;分析受力时对钳切与剪切过程均应用材料力学中剪切变形的理论和实用计算方法,认为刃口给承痕客体施加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且相距很近的两个力,在此二力作用下承痕客体产生剪切痕迹,并应用了剪应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垂直定向反射照相法提取硅钢片上的油指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华 《刑事技术》2008,(6):45-46
1垂直定向反射照相法原理 由于常见指印等痕迹物质大多呈现非定向反射性质,因而痕迹物质的反射光垂直分量强度远远小于光滑客体表面的定向反射光强度,从而使痕迹与客体之间形成很高的亮度反差,在相机取景器里和在照片上,痕迹纹线以深色调呈现在较明亮的浅色背景上。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取球面客体表面已通过粉末方法显现的手印痕迹,是痕迹检验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笔者经多次摸索实验表明,只要改进胶带纸的粘取方法,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球面客体表面手印的提取效果,提取到完整或相对完整的手印痕迹。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游动配光检验的方法,利用配光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方法采用游动配光方法,对痕迹或客体进行“扫描”或游动配光。结果可有效显现非平面光滑客体上较大面积的各种痕迹,并可应用到其它配光技术中。结论丰富和发展了痕迹检验配光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现场勘查中,常能遇到霉变痕迹,因此,不能因为客体的陈旧、破烂而忽视对霉变客体的勘查。以下就本人在勘查霉变客体时,对霉变痕迹的一点认识。1与季节的关系梅雨季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连绵、空气潮湿,一般物体容易长霉,当手指等造痕客体去接触霉变的承痕客体时,在承痕客体表面就形成霉变痕迹(如霉变减层指印);在诸如梅雨等潮湿季节勘查现场时,应注意对霉变客体的勘查,切勿一遇现场就用刷粉的方法取迹。1996年7月30日,我县沙溪乡官山村村民丁某家,用于建房的现金万余元被盗,当时正值梅雨季节,丁某家中仅有的大…  相似文献   

13.
刑事案件现场勘察中,经常遇到光滑客体表面疑难指印痕迹的拍照提取问题。由于此类客体表面的疑难痕迹在一般漫射光照条件下,反差非常微弱,甚至很难观察到,所以只有在入射光垂直或近似垂直客体表面,且光亮度较强、光照面积较大时,才能发现较为清晰完整的指印痕迹。实践证明,以定向反射原理设计的同轴光摄影仪、近轴光摄影仪都是解决上述难题很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又发现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对痕迹表面积较大且不规则的强反光光滑客体(如弧形、多面、多棱的强反光瓷制品、搪瓷制品、电镀钢铁制品以及漆类制品)就无能…  相似文献   

14.
运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形象痕迹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数字图像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实践中也逐渐将Photoshop运用于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形象痕迹检验,运用电脑设备借助于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可以在不用显微镜等放大设备的条件下对指纹、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文件材料进行直接检验,用于痕迹任意倍放大,方向、角度的调整处理,痕迹特征的描述、标注、比对、分析认定,并能直接打印出比对结果。笔者根据自己学习、使用Photoshop进行形象痕迹检验鉴定的实践,现以砍切工具痕迹检验为例将检验方法介绍如下。1检验操作方法根据工具痕迹检验的理论,利用成痕客体表面上反映成痕工具刃口…  相似文献   

15.
从枪弹痕迹识别非制式枪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区分发射枪支为制式枪支与非制式枪支是枪弹痕迹检验鉴定的第一道工序。对于一些制造粗糙的非制式枪支,其发射的弹头、弹壳上的痕迹特征属性很明显,容易与制式枪支相区别。但对于一些加工很好的非制式枪支,特别是那些用制式的零部件组装的枪支,仅凭单个痕迹就很难与制式枪支相区分。本文就此问题作如下讨论。1 制式枪支的痕迹特征制式枪支的生产、加工都有严格的标准,各个零部件的数据要求精确到0 .0 1mm ,其表面光洁度更有特殊的工艺要求,所以制式枪支发射的弹壳痕迹都很规则,基本上能反映出造痕客体的形状大小和加工特征。对于有一定磨损…  相似文献   

16.
在现场勘查中,常常会遇到遗留在疑难角度客体上的痕迹物证。如:罪犯跨越阳台时,在阳台间隔墙外竖直面上遗留的加减层指纹;罪犯揭瓦入室作案,在房屋梁檀上遗留下的加减层指纹等。对这类客体上的痕迹需要在现场进行拍照提取。而现有的摄影器材,无法将痕迹拍摄下来。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研制出一套拍摄此类痕迹物证的简易器材:即“U”字型二次反射镜。  相似文献   

17.
钳具加工花纹对钳剪线条痕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钳剪工具在钳剪过程中与被钳剪客体相对划动形成的钳剪线条痕迹、加工花纹痕迹等形成过程的观察及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加工花纹对线条状痕迹及加工花纹痕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TS取迹片”由江苏省公安厅刑科所研究发明,专利号:91220057.X 该产品为刑事现场专用品,主要用于提取已发现的浅薄灰尘痕迹,其效果强于静电吸附器,适用于在各类表现不易分离的较光滑的客体上进行灰尘痕迹的提取,具有取迹完整特征细腻,增强反差,可长期保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啸 《刑事技术》2007,(3):51-53
配光检验是指通过选择照明光线入射角度和方向来调整控制检材反射光亮度分布并在垂直方向接受记录的方法。该方法在检验指印、鞋印和其他痕迹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显现一些在普通光线下看不见的潜在痕迹,也可以加强微弱痕迹反差或减弱客体对痕迹的干扰,从而清晰地显现痕迹。在实际的检案工作中,承痕体具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质地,痕迹物质的构成也千差万别,对光线表现出不同的吸收反射性质,很难在垂直方向上通过配光检验方法将痕迹物证的所有细节特征一次性完整拍摄下来,这样就给后期的检验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3个案例的检验,提出了“伴随痕迹”概念,并利用“伴随痕迹”挖掘破案信息和思路。方法常规痕迹分析方法。结论犯罪现场,有时工具未接触到的地方也会由于客体结构等原因形成痕迹,认识这种“伴随痕迹”对分析案件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