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适的傲骨     
羽戈 《廉政瞭望》2013,(14):52-52
胡适与蒋介石有一张著名的合影。摄于1958年4月10日。查曹伯言、季维龙编著《胡适年谱》,当天上午9点,胡适就任台中央研究院院长,在南港中研院考古馆楼上发表演说,称这一职位,自朱家骅卸任以来,蒋介石请他出山。他正在病中,  相似文献   

2.
正蒋介石成为黄埔军校校长是其发迹的起点,但他成为黄埔军校校长背后的真实原因却至今鲜为人知。其实,孙中山对蒋介石的任命是被迫的。蒋介石出任校长并非一帆风顺最早建议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是鲍罗廷。"1923年11月26日举行的国民党中央执委会第十次会议上,鲍罗廷就积极支持蒋介石出任校长一职。在他看来,蒋介石是一位能信任而且强有力的人物,‘受过军事训练,有军事经验,并且不是军阀;他没有白己的军队;他接近孙中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成为黄埔军校校长是其发迹的起点,但背后的原因却鲜为人知。孙中山是不得已"改变主意"让蒋介石当上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能够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其实是因为有斯大林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蒋介石当年在政坛起家的重要依托是黄埔军校,校长的位子是他的命根子,绝不轻易放手。但在北伐时期,蒋介石率军北上,黄埔军校校长的位子却交给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方鼎英。方鼎英虽然比蒋介石小1岁,但蒋介石却把他当老师一样敬重。在任命方鼎英为黄埔军校代理校长时,蒋对全校师生说:"方先生不单是你们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师。你们要像尊敬我一样,尊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文学家老舍、戏剧家曹禺在美国曾合写过一首诗,其中写道:"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嗙,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这个张校长,就是有着"南开之父"之称的张伯苓。他一生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绩著南开,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离开北洋水师1876年4月5日,张伯苓出生在天津一个贫寒的塾师家中。15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位于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了,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 “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会完成任务。” “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 蒋介石此时确实作出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  相似文献   

7.
1933年春天,因为叛徒告密,陈赓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抓获,后来被压送到南昌。蒋介石见到陈赓时说:“陈赓,你瘦了。”陈赓回答:“瘦吾貌而肥天下。”陈赓说:“校长也瘦了。”蒋介石说,“国家如此,生灵涂炭,寝食不安哪!”陈赓说,“身为一党一国领袖,校长瘦而天下更瘦,这是为何?”蒋介石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8.
胡适与中共     
胡适曾称赞毛泽东的文章“眼光很远大”。 毛泽东希望胡适能成为连接美国朝野与中国共产党的桥梁与中介。 胡适致电毛泽东,希望中共“痛下决心,放弃武力,准备为中国建立一个不靠武装的第二大党”。 1949年,胡适眼看国民党大势已去,登上蒋介石派来的专机飞往纽约。 1956年,毛泽东在政协会议上说,“胡适这个人真顽固,我们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到了21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相似文献   

9.
1924年蒋介石离职黄埔军校,是蒋介石一生中数次运用的“以退为进”策略中的一次成功范例.蒋介石从黄埔军校的离职举动,包含多方面原因,既有对黄埔军校校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有对军校筹办之初各种困难采取消极回避态度,还有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表示不满和个人政治野心没有得到满足的因素.无论何种缘由,蒋的这次离职之后的复职,无疑成为他谋求更多更大政治权力的重要转折点.其后,蒋介石利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一职,积累了雄厚的政治、军事实力以及众多的人脉资源,为其步入更高的政治舞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朱世海  邹国平 《世纪桥》2001,(1):44-45,64
邓演达(字择生)与蒋介石曾共同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在黄埔军校里,他们一个是校长,一个是教育长,在北伐战场上,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邓演达  相似文献   

11.
在人们的心目中,蒋介石一直都是一副独夫和民贼的模样。但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内,作为孙中山学生、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扮演的却完全是一种"革命家"的角色,因此当时颇受革命将士的拥戴和尊重。  相似文献   

12.
1949年10月1日清晨,蒋介石官邸。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来过几次电话,但蒋介石的回答仍然是“再等等”。“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讲:“任务取消!”周至柔大惑不解:“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会完成任务。”“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蒋介石此时确实作了一个正确的决策: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计划。蒋介石为什么要取消这一计划呢?因为他最后认识到,即使他们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他们能得到的只是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13.
著名学者梁漱溟有一身铮铮硬骨。当年知识界陈独秀、胡适等人倡导"全盘西化"的热浪铺天盖地,梁漱溟则坚守"调和中西"的观点。蒋介石慕其名命人转告:"请梁先生来武汉,我想见他。"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的心目中,蒋介石一直都是一副独夫和民贼的模样。但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作为孙中山的学生、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扮演的却完全是一个“革命家”的角色,因此当时颇受革命将士的拥戴和尊重。  相似文献   

15.
熊坤静  胡艳 《党史文苑》2011,(19):33-37
原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一书中,形容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就像在公园里乘坐滑车一样,时起时落"。可以这样说,在周恩来与蒋介石的长期交往中,他们既是齐心协力的朋友,又是唇枪舌剑的政敌。共事在黄埔军校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后,作为校长的蒋介石,为  相似文献   

16.
刺杀蒋介石     
贾占立  阿健 《廉政瞭望》2010,(13):60-61
蒋介石的一生中曾多次遇刺,险些丧命。最著名的是20世纪30年代江湖义士王亚樵指使刺客冒充记者,趁照集体相之机“刺蒋”,结果鬼使神差,蒋因故未露面,刺客孙凤呜只好将子弹射向当时国民党政府中地位仅低于蒋介石的汪精卫,蒋介石因此逃过一劫。事实上,蒋介石此前在广州任国民政府广州卫戍司令兼黄埔军校校长期间,已经两次遭遇刺客。  相似文献   

17.
一蒋介石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展和破裂的关键人物之一。大革命时期,蒋介石曾任黄埔军校校长,历任镇压商团、平定刘杨和两次东征的总指挥;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执委常委,二中全会后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相继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主席、组织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党部军人部部长等要职。这就是说,在整个大革命时期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学良说:“我知道,是老师张伯苓说的,我们是同师同年.西安事变前,周恩来曾与张学良作过一次会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学良将军在当时是一位复杂人物.他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蒋介石,改旗易帜,一度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人物.他为了追求强国措施,还曾与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婿交友很深,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有一定交往.张学良的所作所为,期望的是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但是随着日本关东军的炮声,蒋介石“绝对不可抵抗”命令的下达,他一步步认清了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尤其是张学良依照蒋介石的命令率军“围剿”陕北红军连连受挫后,蒋介石一直不同意他恢复被歼灭的编制,使他逐步弄清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阴谋;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渍散,仍能打败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这不能不使张学良的脑子里产生很多疑团,并心生敬佩之情,因此他急于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的方针底细.  相似文献   

19.
张伯苓1876年4月5日生于天津,南开大学创办人,亲任校长30年。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接受西方近代科学知识。服务海军期间,亲历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决心教育救国,创办新式教育,遂弃戎从教,在天津教育家严范孙的家馆教授西学。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为人阴暗、城府极深,向来不苟言笑,但每当对人谈起他打天下的大本营——黄埔军校,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立时情绪高涨,口若悬河。在担任黄埔军校校长期间,蒋介石一共培训了23期黄埔学员,其中一期和四期的毕业学员是他最引以为傲的。吕梦熊,贺衷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