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杨昌龄 《传承》2013,(4):130-131
在先秦时期,我国妇女地位已经开始跌落,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已经形成,妇女已经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已经受到礼教的重重包围和束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父权社会最终完全取代母系社会,妇女在这时逐渐被礼教束缚,最终从商的“牝鸡伺晨”到西周的完全退居家庭,主要料理家务,并成为男性的从属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考察男性女权主义知识分子对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男性女权主义先锋,顶住重重压力,"背叛"了男权王国。他们成为妇女选举权运动的发起人与推动者,并为之做出巨大贡献。从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男性妇女参政论者支持妇女选举权运动的活动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宪政"至"战斗"的历程,其指导思想也由自由主义转向社会主义。1928年英国妇女最终获得平等选举权,这一辉煌成果中包含着几代男性妇女参政论者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变迁对妇女的社会地位产生很大影响,一方面,由于全球化,妇女得以进入之前许多社会对其关闭的角色与社会领域,由此缩小了男性世界与女性世界在社会构建中的距离;另一方面,全球化对当代"归属政治"产生影响,最终在许多地方形成多种新保守主义和族群文化,从根本上扩大了男性与女性构建的差别,以及男人与女人在社会中的总体权力关系.新的女权主义"横向政治"将突破以往"归属政治"对妇女身份的界定.把全球化时代的妇女重新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4.
人们总是艳称着苗族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的自由,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一般说来,这有一定的根据,因为苗族不仅封建社会尚未充分发展,而且据说苗族不曾经过奴隶制社会,这样,“男尊女卑”“男权、夫权”之类旧制度。旧礼教和旧意识加诸苗族妇女的束缚,较之汉族妇女自然要少得多。这的确是值得称道的事。然而,倘若据此即得出结论说,苗族妇女的社会地位从来就很高,男女之间早就完全平等,从而恋爱婚姻也是天生那么自由,那就未必尽然。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除作社会调查而外,从大量民歌民俗中也可寻绎得出某种信息来。特别是有关婚姻的古老民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拉法格说过,“在各民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希奇的礼俗,博古的学者搜集了这些材料,而历  相似文献   

5.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基础上,以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为主线展开对社会历史的分析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思路。柯亨利用分析哲学、理性选择理论等方法对生产关系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发展束缚"、"利用束缚"、"最终的束缚"等概念。柯亨的讨论无论是在方法论层面还是具体观点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理解以及相关实践都富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谢芬芳 《传承》2011,(21):24-25
随着我国农村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留守在家,夫妻两地分居给婚姻带来很多消极后果,大量农村留守妇女面临婚姻危机。但由于农村留守妇女婚姻解体预后不良、传统观念束缚及子女成长等多种因素,使得处于婚姻危机中的农村留守妇女正面临着离婚难的"囚徒困境"。促进本地就业、实行农民工探亲假制、破除旧有的婚姻观及推行多元化婚居模式是走出困境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市域社会治理已经向政府、市场、社会、公民等多个群体或组织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模式转变。当前,"随迁"老年妇女社会参与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多元主体在协同解决"随迁"老年妇女社会参与时,在社会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环境,从整体上推动老年福利发展;在社区方面,加强社区组织力度,关心"随迁"老年妇女的生活,做好宣传工作,并组织适宜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加强社会参与;在家庭方面,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传统,发挥家庭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先秦时期,女性的声音获得了进入主流话语领域的机会,《诗经·国风》中的部分诗篇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经过春秋至汉代的阐释,掌握了话语权力的说诗者从"用诗"开始,逐步忽略了其中的女性声音,最终体现为《毛诗序》中有意识地用男性政治化阐释策略,彻底将女性声音的主体性从《国风》的意义系统中剔除。那些诗篇也从此成为被男性社会言说的材料,充分体现了男性统治秩序从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完全贯彻到话语领域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让妇女回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堂平 《长白学刊》2005,2002(4):79-81
在围绕"让妇女回家"的争论里,男女之间的差异和平等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从表面看,"让妇女回家"是关于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劳动分工问题,但它隐含了女性与家庭权力,女性与私领域,以及女性与性别本质等多个层次的问题.从社会性别角度解析"让妇女回家",表明其本质还在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0.
王桂芬 《长白学刊》2005,(6):107-107
从"五四"开始,妇女解放运动成为社会改革要题之一.这一时期,胡适、鲁迅、李大钊、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健将,在实际运动中感受到妇女恢复独立自主的人格,提高自身觉悟对妇女解放的至关重要性,都直接投入到了妇女解放运动中,成为妇女解放思想的直接倡导者.胡适明确指出:女子解放当从女子解放做起,此外更无别法.陈独秀认为:"解放重在自动,不只是被动的意思,个人主观上有了觉悟,自己从种种束缚的不正当的思想习惯迷信中解放出来,不受束缚,不甘压制,要求客观上的解放,才能收解放底圆满效果.自动的解放,正是解放底第一义".  相似文献   

11.
金梅 《小康》2006,(6):78-79
几千年来,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都是比较低下的。在“三从四德”等儒家礼教的束缚下,她们的生活被严格限制在狭小的空间里,如果稍有逾越,就会被视为另类而遭到贬斥。不过即便如此,仍有众多女性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尤其是一些著名官员的妻子,虽然没有显赫的文才武功,但她们  相似文献   

12.
茅盾社会进步视野下的妇女解放理论,徘徊于妇女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既有出于男性立场对女性世界的真诚关怀,也有明显的男性中心立场之偏颇。首先,茅盾以承担改造社会的责任来解放妇女,因而十分注重妇女素质的提升,却不重视妇女现实权益的争取问题。其次,茅盾在号召妇女参与社会工作的同时,也告诫妇女不要歧视家务劳动,但并未质问男性不承担家务的传统分工方式,而把解决妇女负担过重的问题寄希望于最终消灭私有制。再次,茅盾认为恋爱既是多变的又是神圣的,他在婚恋问题上因吸收了子辈男性的自我解放需求而偏重于坚持自由主义伦理,并主张男女间的绝对平等。  相似文献   

13.
男女平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然而,人们在谈论它的时候表达的涵义却不尽相同。通常有三种理解:第一,将男女平等视为无视男女生理上的差别,要求女性与男性在体力上完全相等,而且是以男性作为衡量平等的标准。既然男女生理差异是不可以抹杀的,所以男女都一样就变成了谬误,显得滑稽可笑。第二,将男女平等理解为由男权至上转变为女性至上。在小品相声中,常常可以看到妻管严的夸张描写,由此表明妇女的男女平等程度提高了,其实,这种建立在权力控制基础上的性别关系与男女平等的本来涵义相距甚远。第三,男女平等成为分配中的男女均等,无论贡献如何每人一份。应当说是平均主义思想的侵入和渗透。准确说来,男女平等是主张男女权利和机会的平等。人的基本权利完全平等的理念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核心,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模式中,它越来越提升到发展的首位和成为发展的最终目的。它完全不同于农业社会对人包括对于男性和女性的认识,是一种在工业社会中建构起来的新观念,应当说它试图颠覆等级关系,建立人与人之间权利平等的关系。什么是权利?彼彻姆在《哲学的伦理学》中指出:权利是去做、去要求、去享有、去据有、去完成的一种资格,是应当而必须的有效的要求权。是权力所保证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社会性别与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发现母亲>中的母教理论,指出,借助"民族国家"的男性表达实际是母教中妇女表达的缺失.今天的"母教理论"是对当今中国妇女运动的男权评价,也是对妇女角色冲突的男权解释,更是男性以民族的名义向妇女发出的呼吁.本文认为,母教的宗旨应是调动社会资源为妇女提供教育机会,发掘妇女的聪明才智,分享她们做母亲的经验,参与社会(社区)政策的制定.妇女是母教的主体,这一教育是她们经验和智慧的总结,是她们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唐代,受"以礼入法"的礼教与法律束缚和当时开放包容的社会习俗的共同影响,唐代家庭中的妻既"与夫同体",又被视为卑幼;既享有离婚改嫁权、财产权、家政权等权利,同时又须履行主中馈、承血脉、参与祭祀等义务;在复杂的宗法家庭由卑而尊的身份演变中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上,国家则通过制度层面对家庭尊卑秩序进行调整,维护统治秩序,实现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6.
每个时代妇女的精神风貌都会随着时风的变化而产生较大的转变。东汉妇女在儒家礼教一统天下的时风下 ,深切体现出与西汉妇女截然不同的崇名重节、守贞贵义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7.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曾受到过丈夫或男友的虐待,而在一些国家这个比例高达75%。在我国,妇女作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更是一种跨社会制度、跨文化、跨历史的存在。那么,在诸多受虐妇女中有多少人最终离开了暴力家庭呢?有关调查显示:能拿起法律武器向法院求助要求离婚的是少数,仅占受虐妇女的四分之一左右,最终能够被法院判决离婚的更少。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多数受虐妇女不愿离婚,继续留在暴力家庭呢?1.家本位观念束缚着受虐妇女走出暴力家庭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中,社会分派女…  相似文献   

19.
张莉姗 《人民论坛》2010,(6):276-277
对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杜少卿怀疑、反对八股科举,辞却征辟,拒绝入仕;对于封建礼教,杜少卿携妻游园、支持逃婚抗婚、反对纳妾、挑战朱熹,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杜少卿受魏晋士风影响,蔑视礼法,愤慨封建家族。以上三个方面成就了杜少卿"封建贰臣"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陈倩 《传承》2011,(27):58-59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其所描写的女性形象大多没有传统礼教的束缚,没有"贞顺""三从四德"等规范,打破了传统妇德论,是对传统观念的反叛。并且,这一独特也有其深层的原因和意义,是值得当今社会探求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