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3,(16):14-14
什么是“烂尾”新闻? @新华视点:某些地方处理热点事件时,为应付舆论和公众,“表态多,后续跟进少;道歉多,问责整改少;承诺调查多,真相公布少”。 新闻为何变“烂尾”? @新闻眼2012:官员用“正在调查”来回应。主要心态有六种:害怕担责,不敢公开;与舆论博奔,不想公开;工作没做到位,不好公开;无视舆论,不愿公开;担心闹大,不敢公开;调查涉及人员众多,存在利益勾结,不能公开。  相似文献   

2.
近日,据人民日报报道: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日前在全省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培训班上说:“我们的一些干部有个不好的习惯,凡是发生了矛盾或群众事件,首先往往是抓首要分子,查参与人员……问罪群众,这是神经衰弱,是没有力量的表现”。他还举了海南某农场一次事件为例,最后总结出一个道理:“只有不讲道理的领导,没有不讲道理的群众。”  相似文献   

3.
在2013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新华社做了统计,像河南义昌大桥垮塌事故、广州“镉大米”事件、王林非法行医事件等一些热点事件,至今仍然没有处理结果,有的上半年就被媒体追问过,却又烂了半年,并有继续成为“悬案”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时政资讯     
环保督查直指地方保护2006年12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西南环保督查中心揭牌。同年11月15日发生在四川电厂燃油泄漏污染长江事件,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定为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并要求尽快查明原因,追究相关责任人。为此,中心发出成立后的第一份“督查通知”。去年7月,国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五大区域环保督查中心,作为环保总局派出的执法监督机构。在现行体制下,地方环保局长由当地政府任命,往往出现环保局长“立得住的管不住,管得住的立不住”的现象。一些基层环保工作人员说,他们有三个“不敢查”:开发区不敢查,…  相似文献   

5.
“会考不会干”、“考试专业户”……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小部分公选干部的能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为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地方着手改革。江西省横峰县的“差额试岗”制度正在部分领导岗位的选拔中进行。  相似文献   

6.
七七事变前的两次“丰台事件”王昕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事件。七七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施侵略政策的必然行动。而在事变前曾发生过两次“丰台事件”,是其整个侵略战争的重要步骤之一。笔者因从事地方志工作,查...  相似文献   

7.
观点     
《廉政瞭望》2011,(2):10-11
血铅事件根源在地方保护有恃无恐 近几年,血铅事件一次次牵动人们的神经。2009年发生了6起较大血铅事件,2010年发生9起较大血铅事件。毋庸讳言,血铅事件是粗放发展方式的必然结果。当前,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着不少工艺水平落后、污染严重的涉铅企业。  相似文献   

8.
述职评议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评议的成功与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威。但是,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代表有时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却不敢真正开展评议,偶尔讲一些缺点,也只是打擦边球,含含糊糊,讲虚不讲实,进远不讲近,讲面不讲点,评议会往往开成被评者的“评功会”、. 述职评议变成“评功会”,影响极其恶劣。作为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各级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要敢于坚持原则,客观指出评议对象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要紧追…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一个地方发展好坏关键在一把手。从1995年开始,我始终抓住“一把手工程”不放,通过学习和教育,使基层一把手和党委想的合拍。每年还至少带他们到外地去一次,开眼界,“看比查”,换脑筋。4年来,我们坚持每半年进行一次干部述职、组织考核、群众评议,还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华夏大地的反腐潮声一浪高似一浪,一个个腐败分子绳之以法,一窝窝贪赃蛀虫落入法网。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人们所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出现扩大和蔓延趋势,一些腐败分子顶风作案的事件屡有发生。怎样治理才能更为有效?一、统一认识,猛拳出击。要克服认识上的误区。一曰反腐败影响经济建设。一些地方借口发展地方经济,支持和怂恿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滋生蔓延,甚至提出“无奸不商”、“繁荣娼盛”,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骗税等案件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党委政府以发展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11.
少空谈多务实时下一些地方,似乎什么工作不喊个口号,就无方向;不开个研讨会,就没典型引路。比如,每当一项新的工作开始,总是标语口号满街贴,然后就是被群众称为“老演员”的领导上电视“露脸”,搞电视讲话。一阵风过后,钱没少花,劲没少使,结果给群众留下的只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党建工作中喜欢开展一些新活动,推出一些新载体,自诩为“载体创新”、“方式创新”,但由于没有坚持求真务实,往往流于形式,有实际成效的少。这种现象虽然只是工作中的不足或过失,但本质上是党建领域内的一种“形象工程”、“工程”影响极坏,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13.
洪巧俊 《奋斗》2008,(4):60-60
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提出:“有人向我反映.国家粮库存在虚报现象。至少有两个地方粮库是空的。”他提议“下面到底存了多少粮食.建议国家好好查一查!”  相似文献   

14.
时下有人说现在当官的是:“多送多办事,少送少办事,不送不办事。”作为铁十六局一处三段段长陈清洲,掌握着投资两千多万的施工生产管理权,也算得上是一权在握的“官”,但从他身上却折射出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公正廉洁”的真正本色。1998年8月份,陈清洲带领队伍来到陕北神木县,担负起神延铁路DK55+700~DK61+900段的施工任务。铁路施工自然少不了要用一些外包队,一些人便瞅准这一“发财”的大好时机,从上场伊始便不断地来找陈清洲,想揽点工程干干,尽管一开始陈清洲就说出“三证一书齐全、公开择优使用”的…  相似文献   

15.
贺军 《党课》2008,(8):20-26
近年来,“无神论”这个词在媒体上已不多见了,而神鬼及其他一些迷信观念则暗自滋生,颇有市场。尤其当遇到天灾人祸时,封建迷信、求神拜佛更是甚嚣尘上。今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一些迷信思想严重的人把几个月来中国的灾难说成都是“8”惹的祸,并煞费苦心地把几次事件的日期都与“8”联系起来,试图加以“佐证”。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党员甚至领导干部不仅不抵制,  相似文献   

16.
今年年初,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指出:“我们正肩负着前所未有的繁重任务,只有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埋头苦干,才能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在全省“讲正气、树新风”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指出:“要对照履行工作岗位职责的要求,认真查一查是否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7.
严要求与“宠”和“捧”潘满庆对干部要求应该从严,这是对干部的真正爱护、对干部"宠"和"捧".只讲好话,只讲"人情",不讲原则。不讲党性,放弃监督教育,实际上是坑害了干部。一个人犯错误,常常有一个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一次到多次的逐渐发展过程。禹作敏作...  相似文献   

18.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是不少地方干部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虽然有的地方处理过一些表现平庸的干部,但大多是个案,没有形成制度,未能坚持经常。而且,处理一个人,往往需要好长一段时间,有的受处理的干部到处跑、找、闹,搞得你不得安生。这样一来,谁也不愿意再捅这个“马蜂窝”了。  相似文献   

19.
中央部署的“三讲”教育能不能搞好,广大群众很关心,也很担心,既热切盼望能真正解决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又怕流于形式,走了过场。那么,怎样才能取得实效呢?我以为,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能不能真正把自己置于“三讲”教育之中,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在“三讲”中...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山西长治市委、市政府针对一些地方开会只表扬,不批评,空话套话多,解决具体问题少的问题,专门发了一份通知,要求全市各县区各单位“查不出问题不开会,追不出责任不开会,解决不了问题不散会”。规定如果哪个地方开会只表扬,不批评,就给哪个单位的“一把手”挂黄旗并追究责任。这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这些年,我们听到和看到的表扬实在是太多了。大会、小会、红花、笑脸、奖状、锦旗、光荣榜、光荣册、发奖的音乐、领奖的过场,这些用句老百姓的话说,把眼睛和耳朵都磨出“茧子”来了。当然,对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先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