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承》2013,(8):5
波茨坦会议旧址对世界和中国都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在这里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向法西斯势力升起正义的旗帜。更重要的是向世界法西斯势力发出了最后通牒。人们不会忘记,正是在向日本法西斯发出最后通牒20  相似文献   

2.
李立 《统一论坛》2007,(5):49-51
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台湾同中国的东北和澎湖列岛一起归还中国,无论从法理和事实上都是毫无疑义的,也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为什么这个又成为问题了呢?这就要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共两党的内战以及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的干涉。  相似文献   

3.
回顾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谭荣邦一、战前反法西斯集体安全努力的失败30年代初期,面对法西斯势力的日益嚣张,世界各国人民纷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法西斯运动.世界各国进步团体和人民逐渐认识到联合起来的重要性.在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期间,54个国家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倪峰 《淮海论坛》2007,(2):31-31
到过德国的人大都要到离柏林不远的波茨坦去看一看.不仅因为那里出了一个著名的《波茨坦公告》,还因为那里有象征德国司法独立和民族法律信念的一座磨坊.一座老式磨坊。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坛》2010,(3):39-39
<正>号称"军人国王"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后来被德意志各邦君主拥立为德国皇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现在德国街头还有他骑着青铜战马的塑像。当年他在距离柏林不远的波茨坦修建了一座行宫,有一次这位皇帝登高远眺波茨坦  相似文献   

6.
班玮  魏建华 《台声》2013,(6):16-16
5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了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的波茨坦会议旧址。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07,(1):41-41
德国波茨坦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对巴伐利亚山区的监测研究中发现,大雨可能引发地震,降雨量与地震发生次数相关。  相似文献   

8.
200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5周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伟大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也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正当世界人民为了争取永久和平,重温这一段本来不愿年年触及的苦难史、悲壮史时,从西方和东方,又传来了极右翼势力活跃猖獗的报道。他们还在为新法西斯扬威,为老法西斯招魂。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4,(1):22-26
2013年12月1日,是著名的《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1943年12月1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之际,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确定了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的处置原则。1945年7月26日,三国首脑又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再次明确宣告《开罗宣言》所规定的条款必须实施。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4):34-34
鉴于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同是9日,毛泽东在延安枣园窑洞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一切人民军队对日寇实行“广泛的进攻”.10日,日本裕仁天皇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4,(1)
《开罗宣言》作为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重要的国际文件,早在1943年就已经确定要打败日本,将被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并使其无条件投降的战略目标。而中国的钓鱼岛属于中国台湾省管辖,自然也包括在归还中国的领土范围之内。《波茨坦公告》重新确定了《开罗宣言》的宗旨和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对日本的战后处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完全符合当时和战后的国际正义秩序和国际法规则,与强行法和全体国际利益没有违背,具有完全的国际法效力,必须予以遵守。对于日本政府和安倍内阁不断挑衅战后国际秩序,企图推翻战后日本国内和平政治体制及重新武装的做法,中方和国际社会可以从诸多角度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周永生 《新东方》2014,(1):46-50
《开罗宣言》作为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重要的国际文件,早在1943年就已经确定要打败日本,将被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并使其无条件投降的战略目标。而中国的钓鱼岛属于中国台湾省管辖,自然也包括在归还中国的领土范围之内。《波茨坦公告》重新确定了《开罗宣言》的宗旨和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对日本的战后处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完全符合当时和战后的国际正义秩序和国际法规则,与强行法和全体国际利益没有违背,具有完全的国际法效力,必须予以遵守。对于日本政府和安倍内阁不断挑衅战后国际秩序,企图推翻战后日本国内和平政治体制及重新武装的做法,中方和国际社会可以从诸多角度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3.
由於希特勒德國發動破壞世界和平的法西斯侵略戰爭和支持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战爭,中國於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宣布同德國處於戰爭狀態。希特勒侵略者被消滅以后,一九四五年的波茨坦會議决定了德國應當發展成為和平、民主、統一的國家和締結對德和約的途徑。但是由於美、英、法三国一貫  相似文献   

14.
周鑫 《理论月刊》2009,(7):153-15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同盟国为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以及弥补自身在战争中的损失,对德国进行了强有力的经济制裁.而1945年8月3日由苏美英联合发布的<波茨坦会议公报>中的相关条款成为了对德经济制裁的纲领性文件.本文即试图从该公报出发,对战后对德经济制裁政策的制定、执行以及影响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5.
<正> 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51周年之际,日本竹下登内阁前国土厅长官奥野竟一再口吐狂言,放肆地为二次大战中日本的侵略罪行翻案,为日本法西斯翻案。今天,我们在发展与日本的睦邻友好关系的同时,不能不警惕日本法西斯阴魂不散,一小撮右翼势力梦想卷土重来的狂妄野心。为此,研究一下当年日本法西斯政权确立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条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郑一晗  孙鑫晶 《台声》2014,(1):29-29
开罗会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会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巨大支持和鼓舞,对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中日之间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波茨坦举行。同时,作为会议的副产品,中、美、英三国于7月26日联合签署发表《波茨坦宣言》,向日本发出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抗战中的中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因成为美国的盟友而一度被视为“大国”,但却先后缺席了雅尔塔、波茨坦会议。正是在中国缺席和不知情的情况下,由三个大国决定了与中国主权相关的事宜。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同法西斯势力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所有战胜国和受害国有必要重温历史,重新审视二战以来的相关国家是否承担了其本应承担的责任。国际社会的主流民意是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但是近些年来日本及西欧的右翼势力有所复活,用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严重歪曲历史事实,为法西斯主义招魂,给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与宣传带来新的挑战,也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这种状况值得警惕和批判。  相似文献   

19.
试论罗斯福总统对待欧洲犹太难民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广东 《前沿》2008,(2):184-187
1933—1945年罗斯福执政时期,也是纳粹德国反犹、迫犹逐步升级的时期,在法西斯侵略面前,他选择了“充当世界民主的堡垒”,在救助犹太难民上显示出人道主义的姿态。然而,在国内强大的孤立主义和反犹势力压力下,他是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他的这一态度对犹太复国主义和其后的历届美国政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范永红 《友声》2005,(6):40-43
1945年夏,德国法西斯灭亡,欧洲战争 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盟军 在亚洲各战场对日军发起反攻。7月26日, 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 本立即无条件投降。但是,日本军国主义统治 集团执迷不悟,继续负隅顽抗。据此,盟国决 定对日实行摧毁性打击的最后一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