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组织勤工俭学学会 以李立三、赵世炎为代表的这一派,为了加强对在法勤工俭学生和华工运动的领导,曾提议建立“共产主义同盟会”,由于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而称之为“劳动学会”。该会最初的8名成员是:李立三、赵世炎、吴明(陈公培)、鲁易、袁庆云、周钦岳、熊自难。 1921年3月1日,劳动学会联合勤工俭学讨论刊社、勤工俭学互助社、勤工俭学第一组、  相似文献   

2.
赵勇 《湘潮》2015,(1):6-7
五四运动时期,不少青年为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赴法开展勤工俭学运动。当时新民学会积极组织,不少女子积极响应,而蔡畅即是其中的先行者。蔡畅发起"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学会",在法四年参加三次重大斗争,并加入新民学会和旅欧支部共产党。本文从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兴起背景和蔡畅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及其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女革命家蔡畅,并力求从女子角度展示留法勤工俭学这场意义重大的海外留学运动。  相似文献   

3.
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湖南最有影响的青年社团。蔡和森是学会的筹备发起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对学会会务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1920年7月提出修改学会宗旨为"改造中国与世界",改造学会为共产党组织,随后联合部分会员开展建党活动,直接导致学会的分化与消亡。新民学会提供了蔡和森到北京最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机会,造就他成为留法会员甚至留法勤工俭学生中的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从蔡和森在新民学会中的活动可以全面的诠释会员个体与学会兴衰成败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孙石月 《党史文汇》2000,(12):23-23
自 1919年3月 17日第一批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至1921年以后,再很少有青年以勤工俭学为目的去法国留学。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潮之后便很快归于沉寂。这一骤起骤落的运动,留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勤工俭学使青年学生体验和实践了“劳工神圣”和“与劳工为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当年勤工俭学运动的参加者子晖曾总结说:“我们至少做到了三件事:一、没有钱的穷学生也能出洋,打破了官费阔少的专利;二、中学甚至小学的也出西洋,打破定要大学专门然后出洋求高深学问,即人才教育贵精不贵多说。尤其很…  相似文献   

5.
黎余 《当代党员》2021,(6):25-27
寻路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到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史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四川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赴法人数最多的省份,重庆则是四川开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四川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人数达511人,而重庆仅巴县和江津两地就有93人。  相似文献   

6.
张杰 《湘潮》2016,(4):26-30
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由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成立的一个进步团体,84名会员中有19名女性。新民学会女性群体与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有密切关系,她们是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也是留法学生政治运动的重要参与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锻炼和培养了她们的才干,促使她们迅速成长。探讨新民学会女性群体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关系,对于深化新民学会的研究,以及弘扬湖湘女杰精神,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寻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开展,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这年2月,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人在北京创立留法俭学会,同时设立留法预备学校,到1913年6月共有100多名学生前往法国。1913年孙中山领导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留法预备学校遭到取缔,吴玉章等人被迫流亡海  相似文献   

8.
1930年2月11日,一架军用飞机从重庆广阳坝机场成功起飞。驾驶这架飞机的吴宥三因此成为四川驾驶军用飞机第一人,他终于实现了自己飞上祖国蓝天的梦想。而这一梦想,在他赴法勤工俭学时便深植于心,并为之不懈努力。带着梦想赴法留学"五四"运动前夕,为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浪潮在全国掀起。四川地区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由吴玉章亲自倡导和领导。在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源起于辛亥革命前后,至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达到鼎盛。这场划时代的伟大历史运动,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一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共党史、中国现代革命史增添了光辉绚丽的画面,给后人、特别是给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上奋勇前进的青年一代留下了宝贵的启示。回首百年,当人们透过一个世纪的革命风云,重温这段历史的时候,运动的策源地——保定,则成为人们追忆留法勤工俭学历史不可绕开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1919年至1920年间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上海的开展情况,重点从为什么从上海出发,留法学生到上海报到,查验赴法资格和订购赴法船票,在沪候船期间的生活等几个方面阐述,详细分析以上海华法教育会为主的各种学生团体和机构,如何帮助约1600名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走上留法勤工俭学之路,以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1919年3月,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者从上海出发,拉开了留法勤工俭学的大幕,周恩来、邓小平、蔡和森、聂荣臻、陈毅、向警予等一大批有志青年心怀报效祖国、改造社会的雄心,陆续踏上追寻真理的航程。今年3月,上海陆续举办了系列活动,纪念这场100年前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相似文献   

12.
正一百年前,一大批中国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斯时世事沧桑,变起俄顷,内忧外患,备受欺凌。这批有志青年,希望接受西方文明精髓,拯救衰落中的祖国,于是迈出沉甸甸而又必然的一步。历史没有给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指明现成的道路,更没有谁为中国的前途担保。一切要靠自己去求索。为什么选择法国?参与创办留法俭学会、倡导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吴玉章说: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为了恢复重建,急需大批劳动力,因而放宽了对中国青年的入境限制。在一些进步社团的鼓励和帮助下,当时不少中国青年学生先后赴欧洲勤工俭学,从而形成了一股勤工俭学的热潮,史称勤工俭学运动。  相似文献   

14.
在五四运动以后兴起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湖南,由于有以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等为首的新民学会的积极推动,投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人数为国之冠”。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由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保定市委共同举办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研讨会,近日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发祥地河北保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围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这一主题,并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在会上作了主题发  相似文献   

16.
党史之最     
《湘潮》1989,(9)
最早在湘发起留法勤工俭学活动的人 1917年10月,华容籍青年罗喜闻、戴勋等人在广州结识广东留法俭学会会长黄强,遂起留法勤工俭学之念。他们返回长沙后,筹备组织留法预备学校,后因经费、校舍无法解决,只好作罢。1918年2月,罗喜闻等人赴京参加留法勤工俭学预备活动。不过,罗喜闻等主要是解决自身求学,所以未在湖南造成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温长松 《当代党员》2023,(Z1):98-99
<正>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留学运动。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在青年特别是学生中传播,一部分优秀的勤工俭学生自此走上革命道路,为我们党的成立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来自四川巴县(现重庆市巴南区等地)的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18.
在五四运动前后形成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全国各地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者达一千七百余人,其中仅湖南一省即达四百余人,占全部人数的近四分之一。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规模之大(人数仅次于四川),涌现与造就出来的风云人物之多,在全国名列前茅。笔者认为这与以毛泽东及其  相似文献   

19.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在四川,先进人物为推动留法勤工俭学的健康发展,先后在成都、重庆开办了留法预备学校。邓小平是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之际进入重庆留法预备学校的,在重庆一年的勤奋学习与参加爱国运动,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留法勤工俭学无论在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都是十分有意义的一页。他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实践运动。经过留法勤工俭学这一深刻的世界性的时代性的社会实践的洗礼,勤工俭学的学生尤其是其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者,成为中国第一批最为出色的马克思主义者。 虽然留法勤工俭学的初衷并非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但它是一场深刻的世界性的时代性的社会实践运动。实践出真知,先进的实践造就先进的思想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