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过秦”     
贾谊《过秦论》中的“过秦”一语,部编中学语文课本的解释是:“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过,这里是动词。”其他有关选本的说法与此略同。此说盖本于《昭明文选》李善注:“言秦之过”,但我认为还值得商榷。我们并不否认古汉语中的“过”可作“过失”解,也不否认古汉语中的名词可作动词用,然而,用这两条来解释“过秦”一语,却似乎有些牵强。理由有二:  相似文献   

2.
抚恤金     
“136元”,秦老爹春节前从邮局里取出抚恤金后,点数了三、四遍,“不错,是136元。” 当老袁拎着一袋糕点去看望他时,秦老爹头一句话就是:“托你福,现在有136元了。” 老袁是镇政府的司法助理,每当逢年过节,秦老爹拎着满篮的黑菜、荠菜、葱头往老袁家跑。老袁也要拎瓶酒、几条糕去看望秦老爹,两人这样来往已有25年了。  相似文献   

3.
徐进 《法学研究》1994,(4):78-84
韩非亡于秦,韩非亦使秦亡。非其力能堕秦城、败秦军,其学使然。人们曾给韩子冠以“法家集大成者”的头衔,对其学识的广博倍加赞许,但却常常忽视他已不是“纯粹的法家”。他的“集大成”并没有给法家增添新的光彩,相反,却把由商鞅阐发而行之于秦的法家之学引入歧途,淹没了秦法家原有的合理思想。前人常把秦二世而亡的责任记在法家的帐上,这是不公正的。仔细比较一下商鞅、韩非的法律思想,结论应当是:兴秦者商鞅的法治思想,亡秦者韩非的“集大成”之学。  相似文献   

4.
贾谊《新书·过秦》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文,司马迁曾全部采入《史记》。作者以“过秦”名篇,目的在于批评秦统治政策的错误,以为汉家统治的借鉴,这在下篇的结尾说得非常明白:  相似文献   

5.
“废”官作为对官吏“撤职永不叙用”的专用处罚,一直被学界所公认。然而,从现有公布的秦汉出土文献以及传世文献来看,秦统一之后,由于领土的急剧扩大以及爵位在刑罚体系中功能的增强,“废”作为秦特有的处罚方式,其“永不叙用”的处罚功能被分解出来。“免官削爵”“废锢”等词汇开始承担“废”官的原有功能,“废”逐渐从律令法制术语中消失。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已届80高龄的北京林业大学院士沈国舫向校方提出退休申请,校方以“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为由拒绝。沈国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最羡慕的人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准退休”的院士秦伯益——秦伯益曾是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他在2005年正式获准退休。日前,秦伯益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坦言,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监察制度源远流长,在组织机构、职责权限等方面均有独特的创建。本文以秦、汉、唐三个时代为代表,试析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一、历朝统治者都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并且日趋完善。 我国古代负责监察百官的称为“御史”。战国时,韩、赵、魏、秦等国所设置的御史,虽是国君基左右记事之官,但涉及百宫言行,已具有监察性质,至秦,中央设立监察机关——御史府,以御史大大为官,执掌“典正法度”,以御史中丞负责举劾监察,并派出御史监郡。《迪典·职官》载:“秦兼天  相似文献   

8.
《茶馆》剧照案与“角色”肖像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80年代初,以老舍名剧《茶馆》拍摄的同名电影给观众带去了隽永的回忆。而今,剧中“秦二爷”的扮演者、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却因《茶馆》中的剧照与北京天伦王朝饭店及北影厂打起了官司。 惹出纠纷的两幅剧照都选取了“秦二爷”身穿长衫手抚茶碗,面向前方端坐茶馆中央的形象,剧照还被制作成灯  相似文献   

9.
“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是秦法吗?张建国某些中国法制史教材或论著中,为说明秦法严惩盗贼,经常引用如下内容:《盐铁论·刑德》说:“秦之法,盗马者死,盗牛者加”。可是,如果查阅一下《盐铁论·刑德》篇,首先就会发现,原文中根本就没有“秦之法”3个字。请看《盐...  相似文献   

10.
看着天色一点点明沉下来,53岁的秦老师不由地着急了,“得赶紧想办法给教室扯根电线装个电灯啊,孩子们的眼睛都贴到书本上了。”其实,想给教室装电灯的愿望在秦老师的脑子里产生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可7个都过去了,事情却丝毫没有进展。风呼呼地刮进来,孩子们没敢关门,“关了门,这里就是黑洞洞一片了,”秦老师脸上满是苦涩。  相似文献   

11.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09,(5):6-6
“我以前估计中南海里,房子都富丽堂皇,进去才发现,跟乡政府的大院差不多。”——河南省内乡县牧原养殖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和其他12名基层代表,在北京参加了政府工作报告基层群众座谈会。事后说起在中南海和温家宝总理座谈的3个小时,秦英林称“既漫长又短暂”。  相似文献   

12.
陈明 《法治与社会》2006,(12):60-60
李小龙,汉族,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MBA在读,1971年3月29日出生于西安市长安区王寺街办西阳村一个普通善良的农民家庭,这里曾是秦阿房宫的西大门平坦肥沃的土地一望无边,西阳村是秦阿房宫的西大门,平坦肥沃的土地望无际,西阳村与秦阿房宫大殿遥相呼映,李小龙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就忠厚善良,为人谦和,乐于助人,在上学期间他非常聪明好学,努力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他语言不多,但时刻都会帮助同学,和老师同学们都结下了很深的友情,学校毕业后他回到了村里。他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用知识,改变家乡的面貌,实现自己的报负和远大的理想,他多次放弃了人们羡幕城里工作,他来到了西安华英公司冶炼厂,当了名工人,在这里他以优异的成绩,和聪明的智慧,辛勤刻苦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将大通河水跨流域调至秦王川地区的一项大型自流灌溉引水工程,支渠以上工程全长880公里,主要由隧洞群、大渡槽、倒虹吸及明渠等建筑物组成。引大工程已成为甘肃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创业精神干实事、办大事的窗口。图为全长2.2公里的引大秦工程东二干渠庄浪河渡槽,图2为引大入秦工程渠首枢纽;图3为全长11.65公里的引大入秦工程30A隧洞;图4为工作水头107米的引大入秦工程总干渠先明峡倒虹吸(摄影:陈永观)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社会》2008,(11):79-79
渭南市地税局,光荣的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2007年度“文明单位标兵”。把精神文明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加强征管,突出中心,实施“秦税工程”是该局取得成效的两大特点。该局在其工作综述中说:  相似文献   

15.
阮直 《检察风云》2013,(19):33-33
13年前建造的秦阿房宫景区还在那巍然挺立着,如今就要拆除了。当地文物部门为了避人耳目,只好说“将先对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固,然后建立一个全方位展现秦文化及秦代历史风貌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和城市中央森林公园。”  相似文献   

16.
曹旭 《检察风云》2004,(17):58-61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已经死去多年。但是,当年跟他们到台湾的那批士兵,现在又怎样了呢?——算命先生说:“每个人的命都是不同的,不能强求。”——那么,项羽坑秦卒20万,难道这怨死的20万秦卒,都是同一个命吗?——算命先生说:“不是的。因为个人的命运,要服从国家的命运。”——那么,人不就成了宿命的吗?算命先生不回答。有一个族群,命正如此——他们就是当年跟随蒋介石到台湾去的那批士兵,现在称为“老荣民”。  相似文献   

17.
近来,一位名叫“黛秦”的女网友在天涯社区抛出惊人帖,号称自己就是“中国的卡夫卡”,而且以“露屁股”大胆举动积聚人气、迅速走红。如此大胆的自我展示自然会引起一些网友叫好,不过更多跟贴者觉得想借露成名太幼稚,且不能长久。  相似文献   

18.
漫画长廊     
。今凹某公下海一不捞白不捞喻春华 .”熟外胃圈排忧 口李化球亡_J*,渭外礼)“/,j,吴之如破屋藏“轿”顾宗良“理论”依据教命当黑忙、分一不膨今日“司马光”杨升平怎么写不出好新闻秦漫画长廊~~  相似文献   

19.
岁刑,即年刑,亦即通常说的有期徒刑。中国历史上岁刑始于何时?史书中仅有某些零星记载和盖然说法。云梦秦简发现之后,从秦刑徒的刑期问题提起,一些学者相继著文对中国的岁刑起源问题展开了讨论。但是,无论对秦刑徒的刑期还是对中国岁刑的起源,均是各抒己见。从几年来发表的文章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第一,中国的“有期徒刑始自汉文帝改制”。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认为,“秦的徒刑是无期刑”,“真正实行有期徒刑,还是从汉文帝十三年的刑法改革开始的”,“东汉初年的卫宏把有期刑追溯到秦始皇以前,从而歪曲了历史的本来面目”。第二,汉文帝减刑诏中的“有年而免”,改革的只是废除在此之前的隶臣妾、鬼薪白粲、城旦春等刑满之后的奴隶身分,而不是指服苦役的期限。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的法家们,曾经憧憬过万物“皆有法式”的法制天下。商鞅就夸耀自己的“壹战”方略,可以达到父嘱子、妻喻夫:“失法离令,若死我死”之境界。但是有秦一代,法律获得的社会实现程度却很值得怀疑,因为“赭衣塞路,囹圄成市”之后,罚徒还是“相望于路”,这还没说多少法未遭迂枉纵。自秦之后,有法不必依则好像成了一个伦理标准。清代雍、乾两朝重臣何克敦训子说,律用四分足以治民,律用六分民不堪命,就具体地诠释了这个标准。在我们的民族传统中,真求法、求良法,真用法、用真法,是极为稀缺的,而代表文化中这种精神的先哲先贤,更是寥若晨星。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