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卷阿是曾祖默深公(源)于青年离湘来宁时始置之居宅,地临乌龙潭,近傍(戈 皿)山,爱之,榜题小卷阿。时高祖父母均在堂。至中年,高祖卸世,奉高祖母赴扬州,另置一宅(挈园)。默深公时往来两宅,著述随之。厥后洪扬革命军兴,挈园毁于兵火,全家复归居小卷阿。曾祖耽嗜山  相似文献   

2.
正徐希善,1913年6月27日出生,今年101岁,江苏赣榆人,黄埔军校15期毕业。原民革连云港市委会副主委,连云港市政协第一届委员、第二至第七届常委(第七届兼副秘书长)。徐希善出生于书香门第,9岁入私塾学习,高祖和曾祖分别是咸丰和同治时期的进士,祖上曾经商创下了徐和泰的万贯家业,但自祖父这辈开始未能遵守"创业维艰宜思勤俭,守成不易且戒奢华"的祖  相似文献   

3.
袁剑平 《协商论坛》2011,(10):14-16
河南辛亥革命中被记人《中华民国史事日志》的革命党人事件共三条,我外祖父章培余占有两条。 去年蒙河南辛亥革命后裔的提醒和协助,我开始搜集外祖父章培余的资料。我母亲是遗腹独女,在外祖父29岁牺牲后6个月才出生,她一生致力搜集外祖父资料,因种种原因没有多大收获。  相似文献   

4.
"公之德兮,水盈豫州之泽兮.公之神兮,呵护豫州之民兮.公乎其来兮,天上狂澜须回兮.公平其去兮,盖莫不如泣而慕兮."这是当年老百姓在栗大王庙祭祀栗毓美所唱迎神送神曲中的唱词,表达了对栗毓美深深的怀念之情. 栗毓美(1778-1840),字含辉,号箕山,又号朴园.山西大同浑源人.在河南、湖北等地历任知县、知州、知府、粮盐道、开归陈许兵备道、湖北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护理巡抚、河东河道总督.因他一生光明磊落、两袖清风、不畏权势、体察民情和治理黄河有功,道光帝赐谥"恭勤".  相似文献   

5.
李大晋  王庆安 《春秋》2010,(5):56-57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孟秋的一天。一青年男子溯沂河而上。此人中上身材,玉面红润,虽是着布穿麻。却神清骨秀,楚楚不凡。青年姓公名鼐。字孝与,是蒙阴名门望族公氏之后。从其高祖至父已蝉联四世进士。其父公家臣曾任翰林院编修、会典编修官,并负责校阅《世宗实录》,名重一时。  相似文献   

6.
黄克 《当代广西》2009,(23):15-15
我家在东兰县武篆镇,与韦拔群同乡,在魁星楼旁边。我的祖辈四兄妹——祖父黄焕章、二祖父黄焕珍、三祖父黄书祥、始奶黄美伦都参加了韦拔群组织的早期农民革命。大革命时期我的老家是韦拔群等革命同志经常来往和开会的地方。三祖父黄书祥,也就是我的书祥公,由于秉性刚直、智勇兼备、斗争坚决,深得韦拔群的赞赏。  相似文献   

7.
张铭玉 《黄埔》2009,(3):18-19
我的祖父张难先是同盟会早期在湖北发展的成员。1911年他在湖北汉川听说武昌起义,立即赶到武昌投身其中。大革命时期历任广西两江善后督办公署参议兼讲武堂教官、广西榷运局长、琼崖行政委员、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土地厅长。  相似文献   

8.
于谦冤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少年英才立大志“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朝洪武三十一年(1398)四月二十七日诞生于浙江钱塘太平里一官宦之家。祖父于文,洪武年间历任兵部主事、工部主事,后致仕归家。父亲于仁终身“隐德不仕”。于谦自幼颖慧,于古人雅慕诸葛亮、文天祥之忠义。并留心史学,同究古今治乱兴衰之故,尤陆宣公(贽)奏疏,朝夕披阅,“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永乐十年(1412)  相似文献   

9.
走出沂蒙山区的天之骄子秦德纯,字绍文。1893年11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沂水县城关区埠东村。秦家属鲁中豪门,德纯的祖父仙桥为清代秀才。仲祖父秦奎良,为察哈尔延庆州知州。秦德纯姊弟四人,他居幼。六岁开蒙《三字经》,13岁到沂水县城读高小,15岁投考济南陆军小学,为军  相似文献   

10.
杨志文 《前进》2016,(1):59-61
正栗毓美(1778—1840),字含辉,号箕山,又号朴园。山西大同浑源人。历任知县、知州、知府、粮盐道、开归陈许兵备道、湖北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护理河南巡抚,道光十五年(1835)任河东河道总督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军务,道光二十年(1840)二月病故于治河工地。因治理黄河有功、办事实心,道光帝赐谥"恭勤"。民族英雄林则徐为其撰写了墓志铭。《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把家风列入党员领  相似文献   

11.
张钫     
张钫张钫(1886—1966),字伯英,新安县人。父历任陕西省州、乾州通判,7岁入私塾,17岁随母赴陕西乾州父亲任所续读。清光绪三十年(1905)入陕西陆军小学学习,两年后毕业,由陕西省选送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习他科。其间加入中国同盟会,秘密从事反清...  相似文献   

12.
毛大庆 《北京观察》2010,(11):58-61
<正>今年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杜孟模先生诞辰106周年。适逢共和国61周年华诞、"五四运动"91周年之际,我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踏上追寻祖父杜孟模先生那充满传奇人生的缅怀之旅,展开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放大他那远逝的清癯温厚的背影。中共北京大学党史中一份简历这样介绍他:杜孟模,字宏远,中共党员。1904年生于河南杞县。  相似文献   

13.
李绿园与︽岐路灯︾□李永庆李绿园,名海观,字孔堂,号绿园,亦称碧圃老人,祖居河南新安县。清康熙年间,豫西荒旱,祖父李玉琳(秀才)携家人逃荒,流落于宝丰县宋家寨(今平顶山市区),与其父李甲以教书为业。在书香世家的熏陶下,绿园勤奋好学,乾隆元年(1736...  相似文献   

14.
《春秋》1998,(3)
近日找出家中珍藏的一幅康有为书赠先祖父的墨宝,遥忆过去,追记他们间的一段相识相交的经历及背景。先祖父秦文炳(1882~1961年),原名道恬,字虎臣,山东历城县人。家世商读,明清洛口盐商;清咸丰五年(1885年)黄河于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洛口行商渐衰,  相似文献   

15.
《春秋》1996,(5)
吕海寰,字镜宇,莱州府掖县人,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出生。清末著名外交家,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历任工、兵、外务部尚书,曾出任驻德国兼荷兰国大臣,著有《庚子海外纪事》、《奉使金鉴》等。在维护主权等方面,较之当时的“道歉”使节,功劳卓著,遂以善办外交而著名。遭嫌赴京攻习制艺吕海寰,少时家綦贫。祖父书成,经年外出就馆;海寰3岁时,父晋陟亦游幕外省;全家赖母李氏精女红刺绣维系生计。海寰启蒙从师罗先生,及至祖父归来,即随祖父课读。海寰12岁时,能作八股  相似文献   

16.
唐高祖李渊二十子李元祥后裔武阳王李皎江嫡系靖王李远公,因逃避皇宫政变,避难翰林崎。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翰林崎离大田县城有6公里。山势险峻,道路崎岖,总人口有628人。但常住人口不足百余人。青年人都在外从业。——题引我想象得到它曾经拥有的辉煌历史,就像祖父讲过的故事一样,迭宕离奇。李氏后裔来到了这里——在这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求得一处“世外桃源”,也为自己的心灵寻到一处安宁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数字&声音     
《小康》2007,(7):14-14
“要将欠账全要回,我得活100多岁” ——乡政府给饭店打欠条重约1公斤,河南开封市通许县大岗李乡的万国生自1992年6月承包大岗李乡政府职工食堂后,收到乡里历任干部吃饭后签下的欠条累计近70万元。万国生为讨债多次奔波,但直至今日,仍无法追回。  相似文献   

18.
周培源先生是我的老师。周老家与我家又是几代世交,我们两家的往来,得从周老的父亲文伯公与我祖父童伯章的交往说起。我们两家是同乡,祖籍都是江苏宜兴芳桥,周老家住芳桥后村,我家住桥南河边,近在咫尺。清末,芳桥的读书人不多,文伯公常与祖父在一起交流思想,切磋学问。我祖父有八个子女,他就在家中开设学堂,教育我的父、叔、姑母等,周老也就来我家与父、叔们一起念书。因此,周老常说,“我与你父亲是拖鼻涕朋友”,意即自小就在一起。当时,文伯公与祖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振兴社会、教育先行”。祖父在镇上创办了阳山小…  相似文献   

19.
1898年12)q19日.郑振铎出生于浙江温州(祖籍福建长乐)。对这个出生异地他乡的郑家长孙,祖父疼爱有加,为之取名振铎,字警民。铎乃一种古乐器,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用的一一其寓意十分明显,祖父希望长孙将来有大作为。同时,祖父还给郑振铎取了一个颇具福州地方特色的小名“木官”,为的是好养,不至于夭折。  相似文献   

20.
在江苏省如市民政局,常有被拐卖妇女来求救,对于这些受害者.民政局信访员冒守康总是热情帮助,负责到底,一个一个地将她们送回家乡。1996年3月的一天下午,老冒正准备下班、一位蓬头垢面的姑娘一头冲进办公室,“扑通”跪在他面前:‘“大叔,救救我吧,我要回家!”姑娘名叫阎朝丽,刚满20岁,河南邓州市人,半月前在一次赶集途中被人贩子以介绍工作为由拐卖到距如皋市区10多公进而海安县农村,这天中午,她借上厕所的机会逃了出来。老冒一面安慰姑娘,及时向局领导汇报,一面与河南方面联系,因有关单位下班而未能联系上、老冒对坐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