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爱心创造出的奇迹──一个小哑女和一群警察的故事续编1995年11月底,记者获知一则消息:安徽省金寨县公安局长年收留着一名来历不明,不知姓名和年龄,也找不着父母亲人的聋哑少女。循着这一线索,记者来到了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革命老区、也是全国重点扶贫地区之一的...  相似文献   

2.
平凡是福     
鲁钟鸣 《政策》2009,(1):60-60
杜鲁门当选为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采访他的家人。有记者问杜鲁门的弟弟有何感受?他一语惊人:“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听罢此故事,我为杜鲁门的弟弟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3.
风雨四十载 携手相伴行──一位警嫂的故事本刊记者丁晓璐1956年,21岁的农村少女刘素琴从河北老家嫁到京城,开始了她人生道路的崭新一页──当一名警察的妻子。新郎官马鸿年,如今已是京城警界赫赫有名的预审权威,可当年还只是北京市公安局警卫处一个老实巴交的...  相似文献   

4.
尚道 《台声》2008,(9):10-13
8月8日至21日,为期16天的2008年全国台联北京奥运会观摩团在北京落下帷幕。在北京看奥运赛事、参观古迹、品尝美味、收获友谊,这一切都让每一位营员难以忘怀。而在这近200名营员中,还有一些营员不仅收获着和所有营员一样的感动,也有着他们自己的心情故事。而这些故事也同样感染着作为记者的我。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人民代表报》记者深入浙江16个县(市)区的人大代表联络站,探访代表联系服务选民的足迹,还原代表为民履职的过程,推出系列报道"代表联络站的故事"。系列之三讲述了9名代表"联手拆除"塑料加工厂的故事,故事虽小,却很典型。在这一故事中,民意表达渠道通畅,代表作用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障世界》2005,(8):32-32
4月29日早晨,南京某建筑工地的一名工人被发现猝死在睡梦中。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名死去的男子侧卧在床上,一副安然入睡的样子,据工友们告诉记者,昨天陈某还和他们一起干活,平时陈某的身体一直很好,怎么就突然死了呢?一名工友还偷偷告诉记者,就在前两天,工地上另一名37岁的工人也和陈某一样,在睡梦中死去.随后,警方闻讯赶来,法医对陈某的尸体进行了尸检。而工地方负责人对记者的采访出面阻止,表示陈某是突发疾病死亡的。  相似文献   

7.
5月15日,16日,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连续举行两场公益演出。一群平均年龄刚满20岁的残疾演员,用他们精湛的技艺,用他们的梦想、真诚、自信和毅力,真真切切地感动了6000多名台湾观众和媒体记者。5月19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访台演出载誉归来,记者采访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刘永泽,他给记者描述了现场许多感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人门、神门。鬼门,三门峡大坝举世闻名。军魂、民魂。国魂,三门峡军民气贯长虹。黄河泼墨,大坝为笔,中原铺开千里诗笺,一个个有名有姓有骨有肉有情有爱的人物族或缤工,有平凡的士兵,有普通的百姓,更有不平凡的奉献和伟大的牺牲。那血与泪凝成的一串故事就发生在年轻的三门峡市,发生在数百万生灵中l百我作为作家、诗人和记者,理当为他们树碑立传。徐洪刚和他的战友——救民子水火解民于倒悬前几年,新华社曾发了这样一条电讯:记者范磋军勇斗歹徒,数十名围观者无一相助…范建军何许人也?转业军人,某报记者。某日,他在某市的公…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记者去武警重庆总队医院玩耍,与朋友摆谈间,一个个发生在病房内外,感人而揪心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记者的心。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严春霞浦锡根)普陀区长征镇创办道德讲堂,积极展示公民道德建设成果,弘扬良好社会风尚。不久前,百余名与会者在讲堂上观看了一部短片,感受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李丽的精神力量;认真听取了镇上以“啄木鸟”为名的长征镇青年突击队在创建全国卫生城区中的动人故事;邀请《解放日报》退休记者作点评;由镇党委领导和主持人送给每位听众一个道德锦囊,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11.
彭应艺  周小荣  杨波 《公民导刊》2008,(7):59-59,F0003
十五年前,一名下岗职工,用不屈的信念和柔弱的肩膀,带领10名下岗职工在巴渝大地演绎了一段可歌可颂的创业故事……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延续30余年的人间真情故事。“文革”中,一名23岁的警卫班长奉命去监护一名特殊病人,监护中,他被病人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铮铮铁骨所感动,对病人给予了特殊照顾,当有人对病人下毒手时,他不顾一切奋力抢救,使其虎口余生,他退伍回乡后当了一名挑砖工,而他“监护”的病人复出后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老将军日夜思念警卫班长,终于如愿以偿,在深切怀念老将军的日子里,他生动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八面来风     
“路见不平一声吼”公交车上小狗捉小偷2003年1月1日上午,在成都市金沙车站,一只身着“喇叭裤”的黄色小狗在地上不停地走动,还不时和女主人亲热一下。突然,小狗“汪汪”地叫了起来,只见它一跳,前腿按住了旁边一男子的双手,男子吓得目瞪口呆。原来,这名男子伸手去掏女友的腰包。“它误以为你是小偷,”狗的主人赶忙前来解释,“它在公交车上抓住小偷都好几次了。”这名姓朱的女士抱起狗边抚摸边骄傲地说。在朱女士位于成都市群康路40号的家里,她向记者讲述了关于这只可卡狗的故事。这只狗是她2001年10月从百花潭狗市…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一位普通的河南民工在北京救人后悄然离去的故事,引起了全国多家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百姓故事》栏目以《良心》为题分上下两集报道了这位民工的事迹。今年4月,河南的新闻媒体也派出记者赴京寻找这位民工。功夫不负有心人,根据一位热心读者提供的线索,这位民工终于“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记者     
《时事报告》2012,(11):79-79
机器人记者是美国叙述科学公司发明的写作软件,这款软件拥有自动撰写新闻故事的功能。目前,机器人记者每30秒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它在体育比赛、房地产价格等方面的报道,颇受人们青睐。机器人记者的知识储备庞大、丰盈,并且它的“搜商”相当高,光是拼写稿速度和编辑能力,真实记者就已经望尘莫及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可能取代真人记者。人类和电脑运算可以天衣无缝地充分合作,比如机器人利用其完美的记忆系统成为人类新闻工作者的完美采编助手。  相似文献   

16.
刘静 《观察与思考》2007,(15):28-31
<正>浙江是一个名老中医辈出的省份,也是一块日夜产生着中医疗效传奇故事的宝地。对于这次轰动全国的中医存废之争,我们始终相信那句古话——事实胜于雄辩。为了证明这句话,观察记者辗转于杭城各大医院的中医科室,拜访了十余位名老中医,搜集了大量的中医疗效案例。那么现在,就请您跟随记者的采访脉络,在一品中医传奇疗效的同时,也让那些流言蜚语在不攻自破中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17.
3月26日上午,在上海嫩江路上的市光二村门口,一名黑瘦的男子举着一块20厘米见方的牌子坐着,牌子上赫然印有”嫖客”两个大字,还写有一名男子的电话号码和个人情况,引来众人围观。记者前去采访时,举牌男子避开围观者告诉记者,自己的妻子出走了,“肯定和这个男的在一起。”所谓”找嫖客”,其实是想找到妻子。  相似文献   

18.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07,(3S):50-51
2000年第9期,2001年第21期,本刊报道过原北京四海宾馆韶名职工8年维权,经过朝阳区法院八裁四判。最后争取刭300多万元工资和各类补助.保险的新闻事件,这一案例后来成为近年来全国劳动法及配套法规三大经典案倒之一。2006年年底,本刊记者再次到维权职工代表赵灿家中进行回访,听他讲述八年漫漫维权路上许多鲜为人知.催人泪下的故事。赵灿说,他近年来还帮助身边的许多普通百姓打赢了不少维权官司……  相似文献   

19.
“一座好的美术馆要让每个市民都为她自豪” 回想起上海美术馆与和热爱她的人们,李磊向记者谈起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已故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吴老曾经说过,如果他还有什么愿望,那就是希望在上海美术馆里有一面墙,上面可以挂一幅他的画。有人曾经问过吴老,为什么要把自己最好的作品捐给上海美术馆?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6,(22)
正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古稀之年踏访红军长征路,写出了一部关于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史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1983年,美国新闻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一再努力,终获中国政府同意,在古稀之年踏访红军长征路,写下一部轰动世界的新闻名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既为人们了解这一段传奇历史提供了鲜活的感觉,也为新时期的中国记者采写新闻、讲述故事展现了新颖的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