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 《人大论坛》2010,(5):28-29
2010年3月1日,随着全国首创的地方生态法规——《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正式施行,一部顺乎发展、集中民智、体现创新的地方性法规应运而生。白此,贵州省贵阳生态文明建设在法制的轨道上从起步阶段步入了纵深推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大》2013,(3):56-56
2012年年底,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城市规划——《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实施,爽爽贵阳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一年,贵阳市呈现出发展加速、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创新突破的良好局面,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3.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阳同全国一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三十年来,勤劳智慧的贵阳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无愧历史、无愧时代的光辉业绩。如今的贵阳,处处充满生机,时时再现辉煌,成为一座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避暑之都"、"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等众多光环的现代新兴城市。  相似文献   

4.
王婕 《新东方》2005,(7):13-15
早在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以来,国内一些地区就开始着手建立节约型的循环经济,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这里摘引几例——一、贵阳的工业“生态链”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在2002年成为中国第一座循环经济生态试点城市,制定了配套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地方性法规,为建设循环经济提供了制度和法制保障。贵阳选择金阳小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住宅小区和消费行业等5  相似文献   

5.
刘永明  周先荣 《政策》2008,(11):37-39
武汉是典型的富水城市,长江汉水市区交汇,拥有大小湖泊166个,市域1/4以上为水覆盖。丰富的淡水资源是武汉市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保护利用好这一战略资源极为重要。长期以来,武汉市为此付出了不懈努力。2005年,武汉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武昌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作为试点的重要内容,计划总投资87.69亿元,对区域水系进行综合整治.旨在打造全国最大的城市湖泊湿地群、世界一流的城市生态旅游风景区,这是武汉市近年须用大手笔做好的一篇“水文章”。  相似文献   

6.
正在贵阳这个人口462万、面积8034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20余平方公里的城市中,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建成的那天起就受到贵阳市民的无比喜爱。位于贵阳市中心城区西南部的特殊区位,担负着贵阳重要水源地保护和贵州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双重任务,公园的建设选择了一条超常规发展之路——贵阳模式。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涵盖花溪区、南  相似文献   

7.
作为全国首批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安徽铜陵市的市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姚玉舟对循环经济促进法有说不完的体会。喜的是,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使铜陵这座资源枯竭型工矿城市重新焕发了活力与青春,  相似文献   

8.
《天津政协公报》2011,(11):10-12
<正>一、加快天津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我国启动了低碳省和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8市被列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目标着眼于研究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低碳城市,是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天津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  相似文献   

9.
从首批国家卫生城市,到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再到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当这众多荣誉接踵而至,外地前来取经的人们,总会问张家港人:奥秘何在? 其实,只要置身于这座处处洋溢着笑脸、充满活力的城市,观察市民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便会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0.
《今日中国(中文版)》2005,54(6):F002-F002
2000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了《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按照规划在城区西北部的金华、阳关一带建设一个城市新区,即金阳新区。金阳新区的规划定位为:生态环保型、园林式、数字化、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集行政办公、文化娱乐、商业金融、体育运动、高新科技、教育科研为一体,与老城区构成"双中心、多组团、众星捧月"的城市格局。金阳新区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投资环境和交通优势,贵黄(贵阳--黄果树)、贵遵(贵阳--遵义)高等级公路和321、210国道呈扇形辐射全区,距老城区仅12公里。  相似文献   

11.
江苏是全国七大重点旅游省份之一,1998年旅游业收入突破400亿,国际旅游接待突破百万人次大关,旅游创汇超过4亿美元,位居全国第五,地少、人稠、经济发达,这样的省份能否开展生态旅游,回答是肯定的。江苏省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力度取得较大进展,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示范省。投入终有回报,由于对水体、森林、海岸带、湖泊等生态资源的整治维护,为江苏的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南京,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1998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优秀旅游城市。1996年,有关方面曾对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35个城市边际损益度调查并评定等级。这是国际通行的城市景观生态价值的边际效用分析法,即城市  相似文献   

12.
建阳市位于福建北部,地处闽北中心,与武夷山毗邻,是我国南方重要林区,全国商品粮基地。由于有丰富的光热、土地、森林、生物等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基础.多年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尝试以及群众日益增强的环境保护意识,1996年2月,建阳市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13.
谭畅 《小康》2013,(8):92-93
绿色产业、绿色城镇、绿色消费,2100多位国内外政商领袖,在生态城市贵阳,共同探讨绿色变革与转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说,"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莱西市城建局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园林城市的总体目标,以打造城市建设亮点,提升城市品位为主线,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国家生态示范区和山东省文明城市活动为契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城市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市生态环境更加优美,2004年底顺利通过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达标验收;2005年8月底通过了山东省首批“文明城市”达标验收。2005年9月17日通过了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考核验收…  相似文献   

15.
生活资讯     
第二代身份证换发首批试点三城市,2008年全国基本完成目前,已有浙江省、上海市、广东省、深圳市举行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试点换发证首发仪式,这标志着全国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已经正式启动。从2005年开始,将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集中换发证工作,同时停止制发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到2008年底,基本完成全国集中换发证工作。  相似文献   

16.
王平俭 《江西政报》2008,(18):46-48
2007年,国家开始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江西生态良好和鄱阳湖淡水资源的优势,做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学决策。并提出了把鄱阳湖区建设成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改革开放前沿区、城乡协调先行区和江西崛起带动区的战略定位。可以说,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结合我省省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必然要求,是争取江西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有利地位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本世纪初,城市管理现代化的浪潮在全国蓬勃兴起。作为全国数字城管首批十个试点城市,杭州从2006年3月开始就建成运行数字城管,着力落实信息采集“一机制”、部门协同“一张网”、及时解决“一命门”、服务民生“一热线”等工作举措,切实履行城市社会管理相应职责,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发现问题靠举报、处置问题靠突击,解决问题靠批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贵阳市,是“公园省”贵州的省会,境内山环水绕,风光旖旎,文物古迹众多,少数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气候四季宜人。贵阳市辖三县一市六区,地处乌江支流南明河上游,这里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多样,激流飞瀑星罗棋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自然景观。2006年是贵州省确定的对外宣传年,作为省会城市的贵阳在打造森林之城的城市品牌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功举办了“森林之城魅力贵阳——2006城市形象推广大赛”。10月15日,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森林之城魅力贵阳——2006城市形象推广大赛”在贵阳大剧院举办成果揭晓电视晚…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上海》2008,(3):46-47
提起上海金山区,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其石化产业,如果说要勾画一个图景,往往在想象中都是一些色调冷峻的厂房、机器等。其实,近些年随着产业的成熟与发展,金山也在积极拓展城市功能,其标志就是金山新城区规划建设的付诸实施。自2000年8月新城项目破土动工以来,随着金山从产业定位向城市定位的角色转换,一座现代化的滨海生态新城区正在悄然崛起。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2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从1996年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2006年首批"国家生态市",再到2016年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生态文明奖",张家港人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下苦功,每十年一个台阶,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进的新路子。特别是近年来,张家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