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修养撷英     
《前线》1998,(11)
“粮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为一把烟叶勒紧裤腰带贺龙嗜好抽烟,在长征途中,他常常断烟,没烟就抽茶叶,抽树叶。1937年春的一天。警卫员拿着一把烟叶高兴地对贺龙说:“老总,您又有烟抽了”。贺龙接过烟一看,黄澄澄的,味好香,是上等的川烟。“哪来的?”“买的。...  相似文献   

2.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9):78-78
口味 “我们家小孩喜欢吮手指,怎么都改不过来,没办法,一狠心我买了点辣椒油给抹到指头上。” “后来改过来没有?”“嗨!别提了,这孩子现在非川菜不吃!” 死因 一朋友见我抽烟越来越多,关切地说:“把烟戒了吧!没好处,我叔抽了20多年,结果年前死了……”  相似文献   

3.
在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周恩来抽烟的镜头:周恩来在焦急地等待东北辽沈战役前线消息时,特意从警卫员手中要了一支烟,熟练地抽了起来。当然,电影是文艺作品,是真是假,不得而知。然而,笔者由于工作关系,曾经访谈、接触过周恩来的亲属和他生前的身边工作人员200余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告诉我:周恩来一般是不抽烟的。  相似文献   

4.
廖保平 《廉政瞭望》2014,(19):76-76
过去伶界有句话叫“不抽大烟,不过一千”,就是说一个名角儿要是不抽大烟,家里没有烟榻烟具,说明角儿还不够有名,生活品位还不够高,别人就不会开出超过一千块的价钱。抽大烟俨然成了名角的标配。  相似文献   

5.
话剧《祝你健康》里的丁少纯,有个口头语叫做“可也是”。他要戒烟,丈母娘说没见过谁抽烟抽穷过,也没见过谁戒烟戒富过,他说“可也是”;他认为一个工人打野鸭子卖不像话,丈母娘说这又不是投机倒把,来得明  相似文献   

6.
由“你一个月挣多少工资?”所想到的老木前不久,在山西某县听到这样一则故事: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到该县视察,在县委书记的办公室里,该县县委书记拿出红塔山烟招待胡富国,胡富国问他:"这烟你平时一天抽几盒?""连招待别人带自己抽,也就是两、三盒吧。"县委书记...  相似文献   

7.
柒禾垛     
土屋门前高高的柴禾垛,对今日农场青少年来说是陌生的,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却是淡忘不了的远去了的记忆。 四十年前,现在的老人男的是精壮后生,女人丰满健壮,他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在莽莽荒原上,住在干打垒的土屋里,白天抡起坎土曼开荒造田,累得精疲力竭,夜晚在土坑上照样制造出了婴儿的啼哭。有了家就得生火做饭,还要取暖过冬,垦区又不出煤,因此家家门前都有一个高高的柴禾垛。 那时新疆比现在冷,“胡天八月即飞雪”,好在土屋门前就漫生着红柳、梭梭柴,男人抽一袋烟的工夫就可以打一捆柴禾回家,常看见男人抽着莫合烟,看灶门前女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初,河南信阳市纪委出台新规,要求在该市范围内的公务接待活动中,要抽河南烟,喝本地酒,吃信阳菜。这是信阳几年前实施“禁酒令”以来的又一新政。  相似文献   

9.
作为老革命、老党员,孙谦一生好吸烟、好喝酒,这一点,在文学界和他的朋友中是人所共知的. 曾任山西省文联常务副主席的赵望进,在一篇访谈文章的开头是这样介绍孙谦的:"他操着满口文水话,边说边抽烟,一支接着一支,磕烟灰的是一个随时能装在口袋里的古色古香的四方小盒子.谈到兴趣高的时候,他干脆脱掉鞋,圪蹴在椅子上,一圪蹴就是两三个小时,烟还是一支接着一支……"孙谦在家一起床就开始抽烟了,下乡采访的时候不断地抽,伏案创作的时候不停地抽.  相似文献   

10.
宗合 《党建文汇》2009,(6):54-54
那天的统计课讲的是“可能性”。教授说,当我们发现一个人或一件事有A或B的可能性时,概率要比同时具备A、B的可能性更大。然后他举了个例子:“现在我们来做个试验。题目是,什么样的男人是完美的?换句话说,你们最想嫁什么样的男人?来看看在多少男人里可以发现一个这样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元宵节,有着“微博反腐第一人”之称的周文彬离开安徽省利辛县的老家,到相隔200公里的毫州市,他需要为次日开庭的二审官司做一些准备。在走进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大门前,从不抽烟的周文彬小跑到旁边的商店,花45块钱买了一包烟。“进去跟法官说说,抽抽烟。”  相似文献   

12.
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小平抽了口烟,不紧不慢地说:“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从此,南沙再无战争。“突出政治”在全国盛行时,胡耀邦在一次会议上说:“突出政治要看具体情况,在游泳时,该突出的就不是政治,而是鼻子。”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1,(20):57-57
大街上,两个男人在吵架。 “你是一头笨驴!”一个男人大声喝道。“你是一头蠢驴!”另一男人反唇相讥。有行人路过劝道:“都是一家人,何必伤了和气呢?”  相似文献   

14.
刘良 《四川党史》2001,(2):42-46
一、酒 量 许世友嗜酒如命,酒量超人。他的理论是:“酒形似水性似火,实属阴阳之阳,乾坤之乾,刚柔之刚。长期以来,饮酒者女人为少,男人居多。阳加阳,刚加刚,所以能饮者,都是十分刚强、十分性烈的人。”他还说:“中国人才抽400多年的烟,就检验出它有百害无一利,一旦成了习惯上了瘾,‘尼古丁饥饿’就迫使你点上一支,既不能提神,也不能解困,口干舌燥,满嘴烟臭。可酒,中国人不知喝了几千年还是上万年。这‘久经考验’的实践证明:多喝有害,少喝有利,至少是多利少害,所以1953年我就戒了烟。” 许世友说“多喝有害,少喝有利”。他的“多”和“少”…  相似文献   

15.
欧阳旭 《当代工人》2011,(19):14-14
白天,他背着挎包、装着材料,在全国四处游走宣传吸烟有害;晚上,他并不熟练地摆弄着因特网,宣扬“在地球上消灭香烟”。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反烟第一人的张跃,至今已经反烟13年,走过的城市近300个。张跃有个“抢烟”的绝活儿:看到有人抽烟,便手执反烟的宣传资料上前,在递名片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翻出池莉的散文隼《熬至滴水成珠》。这市书整饰上设计大气美观,硬皮精装,配了大量的插画,随手翻看,没想到竟一下子沉进去了。看了两篇写作状态实录,一是关于小说《看麦娘》的,一是关于小说《有了快感你就喊》的。《看麦娘》写的是一个女人的故事,《有了一l央感你就喊》关注的是一个男人的故事,一个名字叫卞容大的男人,他有一句“名言”,是关于男人的心理剖白的,“男人骨子里头还是男人。”不动声色,却见深刻。  相似文献   

17.
刘美伶 《当代贵州》2013,(24):36-37
罗守全有一个梦想:让这山沟里再次响起石灰遇水时的沸腾声、碾子滚动与地面发出的摩擦声和手艺人们的欢笑声。71岁的罗守全点燃了烟,一言不发地坐在离香纸沟风景区售票点不远的地方。这是走进上陇脚村的必经之路。对面的树荫底下,女人们一边完成手里的十字绣,一边聊着家长里短,男人们则坐在靠后一些的地方抽烟。他们都在等待游客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10,(13):54-54
毛泽东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抽烟已无从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烟瘾就比较大了。红军每次下山打土豪、筹款时搜罗到的报纸,毛泽东会将它们当宝贝,等报纸传阅后,他就让贺子珍把画上记号的重要文章剪下来,分头收藏,把报纸边裁下来作写字纸,其余的用作卷烟纸抽早烟。  相似文献   

19.
《新湘评论》2010,(13):54-54
毛泽东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抽烟已无从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烟瘾就比较大了。红军每次下山打土豪、筹款时搜罗到的报纸,毛泽东会将它们当宝贝,等报纸传阅后,他就让贺子珍把画上记号的重要文章剪下来,分头收藏,把报纸边裁下来作写字纸,其余的用作卷烟纸抽早烟。  相似文献   

20.
何雄飞  杨洋 《廉政瞭望》2010,(24):24-25
“领导也知道,我顶多就是抽根烟。” 老刘皱了皱眉,掏出一根将军牌香烟点燃,“只要把经济搞好了就是最好。” “不惹麻烦是最好。”街道办的老张连续8年被评为单位先进,心里一点也不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