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楚文化精神的结晶──楚哲学蔡靖泉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形态是其精神形态,而哲学又是其精神文化的结晶和内核。楚哲学,即楚文化精神的结晶和内核。先秦时期熔铸南北文化而创新的楚文化,集中了东周文化的大半精华,反映了先秦文化的高度成就。楚哲学,则最具典...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是由多民族、多区域文化汇聚而成的一体多元的大文化。黄河流域的周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是构成华夏文化的两大源头。楚文化曾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过重大贡献 ,其精神内核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湘楚文化是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曾经深刻影响 2 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要培育和构建新时代民族精神 ,就必须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提倡符合民情、富有特色的人文精神 ,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的精神成果 ,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楚文化具有超越常规的积极进取精神、广采博纳的开放精神、强烈的创新精神、严格执法的法制精神等,这和当今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4.
<正> 如果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象征着楚人的开拓锐意和创新精神,那么,《楚文化史》本身,就不愧为一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之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正明的近作《楚文化史》,以楚文化发展的历史线索为经,以楚文化的内涵为纬,相互交织,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清晰展示出楚文化千姿百态的历史风貌,成为盛开在中国古代文化史研究园地一枝领异标新的奇葩。作为国内外第一部跨学科、全方位、多层面研究楚文化的专著,《楚文化史》的开创性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最能体现《楚文化史》开创精神的,还在于它那勇于开  相似文献   

5.
陈绍辉 《长白学刊》2010,(4):151-154
楚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吸收是长期的、多层次且全方位的,无论是从器物层面还是制度、精神文化层面看,中原文化都是源,中原文化作为楚文化的源头活水,对楚文化有着主源性的影响,并在一定意义上型塑并规制着楚文化的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湖北文化的魂。湖北文化以楚文化为核心,楚文化向有开拓创新的勇气,到近代又表现为“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随着湖北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实施“文化走出去”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夏日新 《世纪行》2007,(10):12-13
周朝初年,楚国熊绎受封时,只是一个方圆数十里的小国,被中原人视之为“荆蛮”,连参加周朝盟会的资格都没有,只配为周王室看守烽燎。然而不过几百年时间,楚人发愤图强,到春秋时期,就问鼎中原,成为诸侯霸主,而到战国时期,更是占有半个中国,雄居于南方,把楚文化推向辉煌,与中原文化竞相媲美。楚人之所以后来居上。创造了独居特色的楚文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形象具有浓厚的楚文化风采。黛玉的雅号为"潇湘妃子",她有湘妃"泪洒斑竹"的身影;黛玉有着屈原那样"苏世独立"的"诗魂";宝黛爱情是知音之爱,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互认作"知己",宝黛爱情是在思想、心灵和精神上产生共鸣的知音之爱。楚文化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重要文化源泉,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形象时应该是参考和借鉴了楚文化的精神和意蕴。楚文化风采彰显出林黛玉的气质美、诗性美和精神美!  相似文献   

9.
楚文化对湖南文学思想传统的影响概括地说 ,楚文化的核心是进取精神、开放气度和创造意识。朱汉民先生把湖湘文化的精神说得更细 :忧国忧民、实事求是、通变求新、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等等。这里 ,涉及到楚文化与湖湘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朱汉民先生认为 :湖湘学派是南宋时期的一个理学学派 ,而湖湘文化则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与湖湘文化的关系是 :先秦、两汉时期湖南的文化应该纳入到楚文化中 ;而南北朝及唐宋以来 ,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 ,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几次大规模的移民 ,使湖湘士民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  相似文献   

10.
重要发现在G20国家中,发达国家的国家治理能力整体偏强,美国排名第一,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从G20国家治理指数分项指标看,在健康指数方面,发达国家表现强势,G7成员国和澳大利亚排名靠前;在教育指数方面,多数发达国家的排名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中,沙特、中国和巴西表现突出;在生活水平指数方面,大部分发达国家属于中上水平,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在社会环境指数方面,发展中国家排名相对靠后,但中国在就业、营商环境等方面亦有突出表现;在国家调控指数方面,中国位居榜首,韩国、印度位列其后,三国领先于多数发达国家;在可持续性指数方面,发达国家表现强势,发展中国家中,中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创新竞争指数方面,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1.
道家文化和楚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属于地域文化;道家文化,属于学派文化。两者既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一方面,楚文化孕育了道家文化,如道家的基本思想、道家的人生态度、道家的文字风格,等等,都同楚文化的熏陶分不开的;另方面,道家文化又给了楚文化以重大影响。具体说来,它不但推进了流行于楚地的道家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丰富和深化了楚地的文学艺术和哲学思维。这两种文化的互动,从一个特定的层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地域文化与学派文化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就业成为结构性就业困难。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研究其制度构建及特色,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在创业理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计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借鉴,对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楚文化和道教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属于地域文化;道教文化则属于宗教文化。两者虽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中,楚文化对道教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特别值得重视。一是形成于楚地的道家学术,给了道教文化以直接的理论支撑;二是《楚辞》给了道教文化以极其深刻的影响;三是楚地的巫术文化,也给了道教文化以重大影响。可以说没有楚文化的特定文化模式,就没有现实中的道教文化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4.
<正> 新中国成立40年来,湖北的出版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为突出。仅以我们湖北人民出版社在出版地方文化方面的图书为例,就可见一斑。我们执行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的出书方针,出版了大量总结研究反映湖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的著作。上自先秦、下至当今,逐步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出书系列。在中国文化史上,楚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努力出版了一批楚史楚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的有:《楚文化新探》、《楚文化论丛》、《楚文化研究论集》、《楚国民族述略》、《楚文化志》等。这些著作对楚史楚文化领域中  相似文献   

15.
湖北楚文化旅游进一步开发的几点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涛  肖璇 《理论月刊》2004,(12):101-102
为了保证楚文化旅游的深入和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以战略的眼光来正确地定位楚文化,以武汉为突破口,调整楚文化旅游的发展框架,加大楚文化开发的保障和力度,以发挥楚文化在湖北旅游中的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楚艺术的精神特质刘玉堂如果把楚文化比作惊采绝艳的花丛,那么,楚艺术无疑是其中领导标新的一束。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政治上的“中原正宗”和文化上的“黄河一元”,楚艺术乃至楚文化遭受了本不应有的忽视和冷落、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尤其是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一批又...  相似文献   

17.
一、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人才 在刚刚进入21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之际,党中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赋予了素质教育以时代特征。江泽民在全教会的讲话中指出“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刻教训值得我们充分注意。一度被国际社会看好的一些新兴国家的经济在这场危机中严重倒退,说明发展中国家如果过分依赖西方发达国家,如果仅仅靠利用自己廉价的劳动力、消耗自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科学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科学解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这对中国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民族精神的塑造都具有深刻的创新启迪。  相似文献   

19.
楚文化在李斯生命历程、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李斯生长于楚地,习染楚国风尚,思想意识融入楚文化精神,形成较强的个体意识、激烈奋进的情感,其作品呈现出铺张扬厉、气势充沛的艺术形式。李斯刻石文采用三句一章结构,此种特殊章法在楚国典籍中极为多见,系楚国文学作品形式的影响。李斯故乡上蔡融会南北地域文化,富有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此种开阔、贯通的文化思维渗入李斯观念中,孕育出《谏逐客书》并成为李斯推行统一天下政策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20.
王伟  邵雍 《新东方》2013,(5):39-43
井冈山精神蕴含的信念价值、求是价值、创新价值和人本价值,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扬井冈山精神的信念价值,坚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发扬井冈山精神的求是价值,从实际出发,实干兴邦,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发扬井冈山精神的创新价值,解放思想,探索实现中国梦的道路;发扬井冈山精神的人本价值,动员群众,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井冈山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