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社会转型期 ,人们更需要有稳定的情感、社会认同和归属来适应经济关系的变化和社角色的频繁转换 ;市场经济发展和满足的是人的物质需要方面 ,以及与物质财富直接相关的精神需要 ;发展和创造层面的精神需要最容易被人们忽视 ,从而使理想和信仰的需要长期处于“缺失”或目标不明确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工自身共同努力。文化需求是社会人的一般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当新生代农民工物质需求逐步得到  相似文献   

3.
人们为了维持生存、或是某种生活质量要求的客观标准,我们称之为需要(needs)。这种需要具有层次性。经典的需要层级划分来自于社会心理学者马斯洛,他将人的需要层次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尽管饱受争议,但这种进化论式的行为主义模型还是得到了广泛认同。当需要不能被满足时,常常表现为某种匮乏,如物质、社会资源、情感及价值观等。各级需要一般可通过消费予以满足。  相似文献   

4.
道德需要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从共同的利益出发,执行和维护一定的行为准则的需要,是人的诸多需要的一种独立的形式。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社会需要,能够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个体完善自我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德育要以大学生的道德需要为核心,努力激发大学生的道德需要,提升大学生道德需要层次,促进大学生道德需要的自觉外化。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这一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哲学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的需要是人的全部生命活动的根据与动力,是人内在的、本质的规定性。人的本质的实现程度与人的需要的满足程度是直接相关的。主要是基于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及选集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研读,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1)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是马克思理论大厦的一块基石,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考察分析全部历史活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当今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迅速,人的需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在不断的社会发展中,人的需要也在逐步得到满足。因此,对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深入探讨已成为迫切的社会课题。对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内涵、内容、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分析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对当代我国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为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化、形象化的人文意识,是为了满足人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作为人的"发展的需要"的核心部分的审美需要而存在并显示其价值的.文学与经济、政治以及哲学人文科学在价值方面的不同,决定了文学在人的需要系统中的价值定位,印文学的价值是把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包孕在娱乐价值之中的感染性的、综合的审美价值,是一种精神价值,一种自由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三重本性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那里,人在实践中将自身展现为三重本性的存在,即"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的存在物。他从人的本性需要以及求得满足的方式两方面,把个人看作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把社会看作是一个随着人的需要和生产方式不断发展而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无限趋升的过程,这样,就由人的本性伸达到对人的实践本质的深层觉解。人之谜、历史之谜在更深层本质上得到了澄明。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物质需求相对应的精神文化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已成为新时代的任务。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不同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同,其中,白领女性的精神文化需求较大,本文以二线城市白领女性为例分析精神文化需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34)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不论是原始社会落后的物质资料生产还是当今社会高精尖科技的运用,探究其根本的原因,无非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但是,人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变得更加多种多样,更多的关于人的需要的难题有待于去解决,更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也不断显现。因此,我们需要再次挖掘经典的理论,并对已有的理论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解决新问题。所以,本文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进行再探索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建新 《理论探讨》2006,4(2):40-43
需要是有意识的自由的自觉的概念,是人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体现了人作为“类”的社会性。人的活动是实现和满足人的需要的基本途径,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成为推动人的活动的持久力量,这样,人的需要与人的活动之间就构成了双向互动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在人的需要不断产生并通过人的活动不断满足而得以逐步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应注重在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人的活动的全面性展现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时代精神 时代,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期,它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动的。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时代精神中的“时代”,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的时代性,是一定时代的精神主流和基本价值取向。而时代精神的“精神”,强调的是在一定时代为广大群众在思想上认同、在行动上践行的一种文化潮流,是一定时代的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3.
党员个人的精神懈怠,常常通过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表现出来,主要包括如下五种情况:(1)在面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时,表现为淡化理想、信念,而热衷于眼前实惠。(2)在面对精神和物质的矛盾时,表现为淡化精神修养,热衷于物质追求。(3)在面对是与非、对与错的矛盾时,表现为淡化是非、对错的明辨和斗争,热衷于无原则的一团和气。(4)在面对改革和继承的矛盾时,表现为淡化改革创新精神,热衷于固步自封、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07,(2):46-47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清泰认为,与发展一样,现在所讲的和谐是一个大概念。不能片面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因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这需要多个因素来支撑。在经济很不发达、温饱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候,经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在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今天,从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要出发,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就远远不够了。发展的概念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包括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事业的发展来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同样,和谐也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强调,在人与人的和谐上,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政府要处理好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关系,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构建起一个公平的制度框架,“既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要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两方面的权益都要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和制度保障,”这样才能带来社会的和谐与效率。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重视对"需要"范畴的研究。在他们的理论体系中,"需要"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而且还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从现实的人出发"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从三种不同视阈深刻揭示了"需要"范畴的本真意蕴:从本体论上看,人的需要是现实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的彰显,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内在尺度;从认识论上看,人的需要是自然、历史、社会三者的有机结合过程;从价值论上看,人的需要的满足是化解特定现实矛盾的价值实现过程,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必须通过主观目的和实现的客观过程二重标准来判定。  相似文献   

16.
美好生活充分展示出人民需要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前提,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这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美好生活不是用来享受的,而是用来创造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靠发展。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根本性。没有人的需要的发展和以能力为本位的整体素质等的提高,就没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的全面发展,也就没有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在人民的物质利益需求得到较大满足的前提下,人的精神利益实现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下意义日益凸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视域下人的精神利益实现有其特殊的时代意涵,主要体现在人的精神利益实现植根于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的精神利益实现的新要求,人民性是人的精神利益实现的根本特性。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的精神利益实现具有内在联系,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的精神利益实现提供现实条件和价值遵循,人的精神利益实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和精神动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视域下人的精神利益,应做到:以“无我”的精神状态,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人生价值;实现人民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耦合人民的美好生活期待;遵循人本逻辑,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8.
商业的作用     
刘艳 《学理论》2009,(24):105-105
只有认清了商业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将商业经营好,否则云里雾里很难跳出商业看商业。商业的基本作用包括:(1)满足人类的需要。(2)给人类提供服务。商业的高级作用包括:(1)满足人类正常健康的欲望。(2)帮助人类完成心灵的圆满或人生的圆满。  相似文献   

19.
毛婷婷 《学理论》2023,(1):16-19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下对共同富裕理论的深度阐述与重大发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包括:是人精神方面的需求,是个体对精神生活享有状态的呈现与衡量,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价值追求。目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存在的问题有:物质生活富足与精神生活富裕不相协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现象对价值观的侵蚀;精神资源的长效动态供应机制不足。因此,加强物质生活富足与精神生活富裕协调发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精神生活的引领作用,提升精神文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切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刘晓晨 《学理论》2013,(17):386-387
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政治文化思潮、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已经构成了"90后"大学生独特的生长环境,使他们显示出有别于其他年代人的普遍且鲜明的特点,如:"90后"大学生萌生功利化思想,存在生存压力、心理压力等问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是多才多艺、思想前卫的一代;善于观察和创新,接受能力强;法律意识强,自信而追求权利的行使。因此,如何洞悉"90后"大学生的精神需求,调整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和模式,正确引导、满足其合理的精神需求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