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全球化浪潮兴起,全球金融体系呈现出了从过去严格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趋势,金融控股公司成为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组织形态。本文分析了在目前分业监管的体制下,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监管中存在的监管法律缺失、监管体制和模式落后等问题,并就如何完善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及金融监管模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混业经营已成为市场的发展趋势,但我国的相关法律规范和金融监管却没有跟上混业经营的步伐,导致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违规事件和监管空白,市场呼唤对混业经营的法律上的肯定,同样更要求对混业经营监管的完善。本文简要回顾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从混业到分业再到混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现实挑战,着重论述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的金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模式自2004年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运作坚冰融化之时面临较大冲击,混业经营已显端倪。这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提出了紧迫的现实课题。面对混业经营的大势所趋,监管真空使得分业监管显得力不从心抑或成本加大。根据入世承诺,2006年底国内金融市场彻底向外资开放。保险资金运作风险与保险市场竞争强度相伴与日俱增。本文立足这一现实国情,认为我国应当引入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监管的公开规制理念,建立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各监管当局信息共享机制与信息披露制度,尽量降低资金运行风险,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大型金融机构逐步实现了向金融控股公司组织形式的转变。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逐步建立起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组织体系及法规体系。在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面临来自国外和自身发展的巨大压力,于是出现了许多类似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准金融控股公司。在分业经营的制度框架下,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向金融混业经营过渡的最佳选择.而我国目前对此类公司的法律规制明显滞后。应当从法律上界定金融控股公司,对全融监管权力进行合理的法律配置,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5.
金融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趋势,我国金融业2006年将全面放开,面临跨国金融公司的挑战。分析、借鉴西方典型的混业经营模式和混业金融监管体制,已成为当前我国金融法律界热点话题。本人认为采用金融控股公司及其伞型模式监管体制符合我国的国情,并提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及法律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的即将结束,我国将面临着对金融经营模式和监管体制的重新选择。本文通过剖析我国监管体制的历史演变,深入探讨了世界混业经营潮流下,我国构建监管体制的设想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金融业事实上已经属于混业经营模式,而我国金融监管依然是专业化分工监管体制,存在与金融实践不一致、监管过度与监管空白并存、缺乏掌控金融全局的权威监管,不能很好地预防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弊病。应该借鉴最适合我国金融监管实际的国际经验,改革金融监管制度,其核心在于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目前采取分业经营体制的银行业向混业经营体制转变已是大势所趋。鉴于目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着金融机构产权不明、金融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各监管主体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及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应通过改革金融机构的产权结构、健全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加强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及建立金融机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等措施来确保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德国金融监管制度经历了从分业监管到混业监管的转变。本文在概述德国金融监管体制变迁的基础上,并分析其对中国当前金融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论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风险监管体制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塞尔文件基础上形成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体制,在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适应混业经营的金融活动主流趋势,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风险监管体制的构建,宜采取制定统一的金融监管法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金融监管外资银行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在监管外资银行全能化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现有的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的体制已经不适应对外资银行全能化业务的监管。 外资银行的全能化经营使我国建立在传统经营模式基础上的金融监管制度框架已经严重滞后于金融行业的发展现实。按照我国现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监管方式,由中国人民银行、证监  相似文献   

12.
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 ,金融混业经营将成为现实 ,这对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立法提出了挑战。针对我国金融业的现状 ,本文认为应单独制定一部金融控股公司法以规范金融混业。该法的立法目的要侧重于追求安全与效率 ,保障金融控股公司的稳健经营 ;该法的立法体系应包括金融控股公司的界定 ,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准入与退出规则 ,监管主体及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欣闻天津将尝试率先放开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以滨海新区为金融试验田,将持有北方信托、渤海银行、渤海证券、天津市商业银行等多家金融公司股权的泰达控股打造成为成为天津市第一只金融航母。而深圳也早在2006年的《深圳市金融业创新报告》提出探索混业经营模式,建立多层资本市场的设想。由此,本文试以金融控股公司为契,探讨其监管构架与完善,并试图以此见证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从“分业”到“混业”:日本金融业的法律转变及其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阐述了日本从追随美国建立金融分业制度到先于美国走上混业经营的过程 ,深入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内在原因 ,着力探讨了从“分业”到“混业”转变过程中法律运作的特点 ,并指出了这些特点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同场竞技乃至全面角逐已是在所难免。由此引出的分业与混业两种经营模式的选择问题显得尤为引人关注。本文在简要阐明引入混业经营机制的必要性的前提下,详细分析了几种混业经营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了它们的优劣。  相似文献   

16.
金融控股公司的出现,使得我国金融业面临实际上的混业经营与法律上的分业监管之间的矛盾,而关于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却是空白。加入WTO以后,金融业的全面开放要求我国尽快完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立法,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本文从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设立条件、建立"防火墙"制度,并针对具体问题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等方面谈了对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WTO规则关于金融业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两个原则上即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这两项原则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要求我国金融监管必须与世界接轨。在入世后我国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是实行分业经营 ,还是实行混业经营 ,产生了较大的争论。有人主张商业银行应当实地混业经营 ,认为这样才能提高银行实力 ,有利于银行业的发展 ;有人则反对混业经营 ,认为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 ,将给国家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 ,不利于国家、社会的安全。就入世后的发展而言 ,笔者赞成混业经营的观点 ,基于经营方式由分业变成混业 ,监…  相似文献   

18.
银信合作是指银行与信托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理财合作、信贷资产证券化合作及其他业务合作的行为。银信合作的出现,是为了实现银行与信托公司两类金融机构进行优势互补、功能对接,也顺应了自2005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呈现的分业监管、混业经营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中美银行经营体制的法律趋同及我国银行业未来立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美国颁布《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打破分业制走向金融混业制以后,各国关于"分业"与"混业"的争论更是愈加激烈。在我国加入WTO后,要求突破分业限制、实现混业经营的呼声日趋高涨。那么,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向何去?比较中美分业制法律制度的发展过程,对准确把握我国银行立法的未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以此为研究基点,从经济学、法律学角度全面分析中国银行业未来的分业制立法还是混业制立法,并就未来法律模式选择、具体内容以及何时实现这种模式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修订前的《证券法》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修订后的《证券法》在此基础上规定“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同时,修改后的《证券法》,也已经摒弃了“禁止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的表述,代之以“依法拓宽资金入市渠道,禁止违规资金入市”。从而为未来合规资金的入市预留了空间。但是,银证混业仍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银行资金入市的可行性,如何平衡银证融合的利弊,监管体制应作哪些调整或变革。这将是风险与利润的一次新的权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