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领域的犯罪现象越来越普遍。“白领犯罪”一词不断出现在我国法学教科书和有关论文中。那么,什么是“白领犯罪”呢?美国犯罪学家,“白领犯罪”一词的首创者萨瑟兰教授所著的《白领犯罪》一书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 中国台湾刑法学家林山田认为:“萨瑟兰教授的白领犯罪这一定义具有犯罪学和刑事政策上的重大意义。”英国犯罪学家曼海姆认为:“假如有为犯罪学而设的诺贝尔奖的话,萨即可以以其白领犯罪理论而获诺贝尔奖。现将《白领犯罪》一书第一章“白领犯罪问题”译出,以供参考。——译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犯罪概念不尽一致的各种原因,指出我国刑法学上的犯罪概念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分析了我国刑法学上的犯罪概念的不完整性。得出我国刑法学上的犯罪定义应是“犯罪是指一切危害现存社会秩序,依法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都是犯罪。另外从有些犯罪行为在其形式、手段及后果与法定犯罪并无多大判别这一现象中,本文认为是所有不受法律惩罚的行为就不是犯罪。综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刑法学的犯罪定义和犯罪学上的犯罪定义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3.
阅读指南     
人类社会对犯罪学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如同我国知名犯罪学家周路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任何学科都有其赖以形成的研究方法一样,犯罪学同样依靠使用多种研究方法而生存和发展。周先生认为:正确的实证和正确的思辨同样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二者对于保证犯罪...  相似文献   

4.
在国外犯罪学中,对于犯罪学概念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对于犯罪概念的界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于犯罪概念界定视角的探讨;我国犯罪学界则主要集中在是否择取刑法的犯罪定义与对于犯罪学所采纳的非刑法犯罪概念如何界定。我国犯罪学犯罪概念研究应从拓展视域、注重国内与国外刑法犯罪概念的差异、坚持学科一致的方法论立场、联系犯罪变化趋向四个维度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犯罪学的基础性问题。这类问题的争论并未在学界达成共识,也影响到犯罪学理论和学科的发展。对犯罪学研究对象的争论起源于对犯罪概念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的争论。犯罪学与刑法学学科界限的争论突出了犯罪现象研究的重要性。在犯罪原因研究与犯罪现象研究孰为核心的争论中,犯罪学家们发现缺乏犯罪现象研究的犯罪原因研究逐渐失去了基础,理论发展陷于停滞。在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价值判断的争论中,都显现出犯罪现象研究的基础性作用。所以犯罪学研究对象应当回归以犯罪现象研究为重心。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对犯罪学中犯罪概念的表述主要有四种,反映了对犯罪概念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似乎仍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笔者通过对现有表述的商榷性探讨,提出了犯罪学中的犯罪“是危害社会或侵犯人权的行为”,并对这一表述的理由加以说明。最后谈及对犯罪的主客观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论犯罪学     
论犯罪学康树华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发展、变化规律,寻求犯罪原因,探索预防减少以至消灭犯罪之对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一、犯罪学形成的历史与现状犯罪学,英语Criminologg,在词源学上,一般认为它是拉丁文Crimen(犯罪、罪行)和希腊文Lo...  相似文献   

8.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犯罪学研究中究竟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还是认识事物的现象事关犯罪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问题。"犯罪原因说"是自犯罪学建立以来犯罪学家们透过犯罪现象认识犯罪本质,进而制定犯罪对策的犯罪学说。被称为科学犯罪学或者新犯罪学的"犯罪现象存在论"通过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发现"犯罪现象的本质、产生、存在形态、发展和变化规律等"。问题的关键是,对犯罪现象的研究并没有超出"犯罪原因说"的范畴,最终又回到了犯罪学研究的原点。  相似文献   

9.
犯罪学与刑法学在方法论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犯罪学研究事实存在的犯罪,因此是真正意义上的"犯罪研究";刑法学是不研究"犯罪"的,其可以称之为"某某罪的研究"、"罪名研究"或是"犯罪的法律解释"。犯罪学是前犯罪学科,是上位学科;刑法学是犯罪后学科,犯罪学不只是为刑法学服务。犯罪学与刑法学有着明确的学科疆域界定。犯罪学强调互动关系,将社会和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经验事实化成不同的变量,统计并观察各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刑法学是注释法学,我注法条,法条注我。这种注释方法不应奉为法学研究教学之圭臬。  相似文献   

10.
论犯罪原因     
一、犯罪原因概述犯罪原因是犯罪学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犯罪学中分歧最多、争论最大的问题,至今尚有一些问题并未彻底弄清,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1.犯罪碌因历来是犯罪学研究的重点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产生国家和法律以来,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伴随着人类。犯罪的存在,迫使人们去探索犯罪的原因。早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古希腊的著名学者柏拉图  相似文献   

11.
犯罪学的价值和功用——兼谈犯罪学的学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是一门有用之学,而不是无用之学。犯罪学是关于犯罪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犯罪观;犯罪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人性和社会本质的独特视角和有用工具;犯罪学是刑法学的上位学科,对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指引作用;犯罪问题是一个公共政策问题,犯罪学具有政治献策功能,对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引作用;犯罪现象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业",通过犯罪学研究来科学地应对和解决犯罪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学意义。此外,犯罪学研究还具有综合性的知识训练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犯罪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就是犯罪概念如何界定,文章从学科界限、犯罪动态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角度,比较了我国犯罪学研究中的两种犯罪概念的各自特点,认为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应根据刑法的规定为宜。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检视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作为一门专门以犯罪这一特定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研究方法。在我国,由于研究方法落后所导致的整体研究水平偏低的现实,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犯罪学学科的发展。只有当我们处理好了研究方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地促进我国犯罪学学科的发展和完善。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对于犯罪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司法工作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通过各种方法对犯罪现象、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司法实务部门制定刑事政策,更好地打击和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4.
对法律行为若干问题的探讨吴春雷,徐建国一、法律行为的界定对于法律行为,我国的一些部门法,如刑法和民法的规定有较大的出入,这为我们统一认识它的概念,造成了一定困难。我国刑法认为,刑事法律行为──犯罪,至少应该具备两方面的要素:一是行为在客观上对社会造成...  相似文献   

15.
犯罪学尽管以犯罪为直接的研究对象,但是,最终却是以人为作用对象。因此,犯罪学比一般的社会学更具有人的属性。在犯罪学研究中主张“价值无涉”原则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因为犯罪学本身就包含着一种价值评判,从对某种犯罪的否定评价到对该种犯罪现象进行的研究,从对桌种犯罪原因的揭示到对某种预防、控制犯罪手段的采用,都不可避免地涉及价值评判的影响。对犯罪学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犯罪学发展的现在和未来,更好地实现预防犯罪和打击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介绍绿色犯罪学的起源,可以促进对绿色犯罪学研究视角的形成与发展的理解;绿色犯罪学包含与犯罪学相关的环境问题的创新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路径;绿色犯罪学的研究主题有气候变化、粮食和农业、废弃物、非人类动物虐待和环境正义及环境受害者/被害人学等;绿色犯罪学家对环境犯罪及其危害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和法律应对措施。这些方面可以帮助研究者从整体上理解绿色犯罪学的学科起源、发展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多篇著作及讲话中提出了有关犯罪问题的重要观点。他高度重视政治犯罪,提出了富有阶级斗争特色的犯罪原因论,与所处的历史时代相适应,顺应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犯罪观,并对打击经济犯罪、严重违法乱纪及刑事犯罪阐述了看法。这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犯罪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学理论及刑事思想史,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正>冯树梁先生,1932年生于历史悠久、风光秀美,的山东潍坊临历朐县。冯先生是我国知名犯罪学家,先后担任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和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所长,兼具公安司法两个领域之优势,成为新中国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在公安领域,在全国公安机关的共同参与下,他主持实施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犯罪学实证研究项目:《中国现阶段犯罪问题研究》。其规模之大、参与人员之  相似文献   

19.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作品中,作家讲述了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面对生存和精神的双重困境。选择了铤而走险去杀人及其杀人之后和面对刑罚的心理过程的故事。从一个层面看,《罪与罚》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从犯罪学的角度看,《罪与罚》中的犯罪学思想至今对我们仍有启示意义。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曾将犯罪的概念划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两种,但是实际上这两种犯罪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至于犯罪原因,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原因可以从犯罪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来考察。犯罪预防的困难之一是如何预防再犯或累犯。  相似文献   

20.
古典派犯罪学是启蒙思想的产物。同时也是西方犯罪学研究的起始阶段。之后产生的实证派犯罪学、犯罪社会学派对于古典犯罪学派的继承和批判,使得西方犯罪学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