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花夕拾     
《传承》2003,(6)
□往事谁是最可爱的人1951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热情地讴歌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他们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的代称,《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教材,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后来,“最可爱的人”的殊荣,在不同的时期代表着不同战线的先进工作者,如抗击“非典”中,白衣使者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林彪神化毛主席1959年国庆,林彪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时,前后共振臂高呼了八次“万岁”:“中华人…  相似文献   

2.
上了辈份的人看了本文题目,就会想起五十年代著名作家魏巍的名著《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英雄群像。他们赴汤蹈火,置生死于度外,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了朝鲜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七十年代,“最可爱的人”又成了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战士们的敬称;到了八十年代,理解军人,把爱无私献给解放军战士的当代大学生被誉为“最可爱的人”那么,到了九十年代,谁又是今天最可爱的人呢?  相似文献   

3.
黄亮 《今日浙江》2008,(11):76-76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半个世纪前的朝鲜战场上,魏巍写下了不朽的名篇。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8级特强地震,在大自然的暴虐面前,我们又见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易碎品”这一说法,早已为人们所接受,但是,为什么发表于几十年前的《西行漫记》、《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仍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呢?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电视连续剧《可爱的中国》在中央一台黄金时段的热播,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拜读了方志敏烈士的遗著——《可爱的中国》。这本封面全部为红色的小册子这些日子以来总是端端正正地放在我的案头,她和国旗同一颜色,书名在右上角,竖排,是烈士手迹。我最早知道《可爱的中国》,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上高小时从语文老师口里听到,当时就有一种极  相似文献   

6.
提起“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中华大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宋振中是烈士宋绮云、徐林侠夫妇的小儿子,小名森森,监狱中的难友们都亲切地管他叫“小萝卜头”。 “小萝卜头”这个绰号是怎样来的,谁也说不清。 60年代初,长篇小说《红岩》出版后,“小萝卜头”宋振中,这个可敬可爱的孩子已成为人们赞誉的小英雄,牺牲时他才9岁,是共和国最年轻的烈士。当人们知道“小萝卜头”的四个姐姐和两个哥哥还健在时,信件像雪片一样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飞来。人们希望更多地了解有关烈士的情况及其家人的过去和现在,记者也有同样的愿望。 珍贵的回忆 我专程走访了宋振平老人。她系宋绮云、徐林侠夫妇的长女,“小  相似文献   

7.
王萌 《人民公安》2008,(18):6-6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每当看到或听到这段饱含激情的文字,你想都不用想就能说出这是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片断。而后你还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其作者——魏巍。  相似文献   

8.
曾经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家魏巍,曾专门发表过一首献给夫人的诗——《塞外晚耿》:"如果战友允许/我要寄一支歌/给一个淳朴的乡村的女儿……谁叫我在织布机旁将你碰见/谁叫那琐碎的日子在我们身边留恋……"  相似文献   

9.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说,“中国人民子弟兵是20世纪最可爱的人”。时值21世纪.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说是中国的农民工。当今中国的高楼大厦、广场商舍、铁路煤矿、水库大坝,哪一个不主要是农民工建设的?在工厂车间、餐厅旅馆、商业网点、车站码头、街道小区、治安保卫、环境卫生等等行业的工作岗位上,都有农民工在辛勤劳动着。现在城市建设和发展已经一天也离不开农民工!他们在工地、矿山,干最重、最累、最脏、最危险的活,拿最少的工资,住工棚,粗茶淡饭,舍亲离家,过着候鸟式的生活,还要受到无端的排斥和歧视。他们创造了中国从未有过的财富,创造了惠及全球的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  相似文献   

10.
什么样的腐败最可怕?我说:被大家默认并且成为不成“游戏规则”的腐败最可怕。在羊年一片吉祥如意的祝福声中,我竞先后读到了两条这样最可怕的消息,一条是由新华社记柴骥程写的报道:《一名村干部的过年“账单”》;另一条是登在2月10日《合肥晚报》上的消息:《吉林自山市贪官李铁成受贿案曝出“奇观”——全县科以上干部全部行贿》。  相似文献   

11.
黄莺 《当代广西》2005,(22):43-43
“文能载道集萃惊人可怜青年心头血,死而无憾功垂社会留待壮志在人间”,这副1949年上海《文萃》三烈士追悼会上大公报馆的挽联高度概括了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文萃》三烈士的精神。三烈士中最年轻的陈子涛烈士,年仅28岁,是广西玉林人。 1920年12月28日,陈子涛出生于广西玉林城南门新地村的一个教师家庭。1937年春,共产党员陈业坤、黄冀贤及一些进步教师到玉林初中任教,当时陈子涛就读该校。在他们的  相似文献   

12.
肖德安 《前进》2014,(9):62-62
我第一次读方志敏的《清贫》,是在学生时代连同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一起读的。参加工作后,又读过几次,还记忆犹新。今重读《清贫》,别有一番感受。《清贫》,是方志敏烈士1935年5月26日写于狱中囚室的。方志敏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将领,“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而他个人的财产只有一块时表、一支自来水笔、几套旧褂裤和几双线袜。在他被俘的那天,有两个想发财的士兵从他“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相似文献   

13.
石祥 《协商论坛》2008,(9):44-47
著名作家魏巍于8月24日晚7点12分在北京301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8岁。魏巍,1920年出生于河南,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总政治部文艺处副处长、北京军区宣传部副部长、《聂荣臻传》写作组组长、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等职。在创作方面,魏巍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曾经广为流传,并入选中学课本,影响过几代读者。从1959年始至1978年,历时20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战争生活,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创作奖。这部长篇小说与魏巍的另两部作品《也球的红飘带》、《火凤凰》一起,构成了“革命战争”三部曲。  相似文献   

14.
看了描绘赵云霄烈士赴刑场前同刚满月的女儿诀别的油画——《母亲》,又读了赵云霄、陈觉、李硕勋、刘伯坚四位革命先烈用血泪和忠诚凝成的遗书。使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人活着。总有追求,有的人追求享受;有的人追求刺激;有的人追求安逸;有的人追求虚荣。而赵云霄、陈觉、李硕勋、刘伯坚等烈士的人生历程虽是短暂的,但是他们为人民的幸福,人类的解放而献身,他们追求的是奉献。他们留下的遗书,字字句句都是豪言壮语,都洋溢着革命的激情,正如陈觉烈士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中说:“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虽然我们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在人生的道路上,在生与死的选择中,他们选择了“宁愿向前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烈士们生命的火花,凝铸于铁窗镣铐之下,迸发于刀光血  相似文献   

15.
佐人 《现代领导》2010,(1):35-35,34
六十多年前,方志敏烈士在被囚半栽的短暂时间里,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光辉篇章,这是烈士生前用鲜血和生命凝铸出来的无价之宝。这些著作,仿佛是烈士伟大人格的化身。充满了无产阶级舍身忘我的精神,特别是那种“居高位而一贫如洗.  相似文献   

16.
《时代潮》2000,(11)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50周年前夕,我来到风景秀丽的北京西郊,在西山上的一个小院,我见到了北京军区政治部原顾问、著名作家魏巍。当我提起那场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抗美援朝战争,提起他那篇教育、影响几代人的《谁是最可爱的人》,80高龄的魏老,陷入了沉思。我的提问把老人又引向炮火纷飞的战场,引向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人物。魏老是河南郑州人,1937年10月从郑州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毕业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是谁取的?长期以来都存在争论。有人认为.这个名称源于1920年11月7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李达等人创办的半秘密性机关刊物 《共产党》月刊。但由于该刊没有“中国”两个字,这一说法很快遭到否定。也有的人以1957年苏共中央移交给中共中央的一份记载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代表大会的档案为证,因为该档案中有张太雷于翻译成英语,制定于1920年11月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因此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定名时间应该是1920年11月。经过长时间的考证,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提出“中国共产党”这…  相似文献   

18.
诗学随笔(二则)亦愚一苏轼《赠刘景文》诗解读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题作《赠刘景文》,为苏轼元五年(1090)知杭州时作。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将其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井提,谓韩咏早春,苏咏初冬,“...  相似文献   

19.
今年央视春晚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节目,而是穿插其中的广告。观众最认同的一句台词出自《和谁说相声》——姜昆口口声声称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推荐的新人”赵津生所言:“强烈抗议广告时间插播电视剧!”  相似文献   

20.
陀螺之舞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本小说,而关于。小说,无非8小时之外事不关己地笑看他人生活起伏的消遣。但《杜拉拉升职记》同时被很多人视为是一本工具书。一部白领的生存法则,这似乎符合了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的阅读需要——娱乐和实用。于是,“杜拉拉”火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