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清末民初的留洋运动中,留法热潮影响尤甚。周恩来、邓小平、钱三强、严济慈、李健吾等人都曾留学法国。为什么与去英国、德国的学生相比,留法学生要多得多呢?谈起原因,这和一家豆腐工厂有关。1902年,李石曾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前往法国,成为中国的第一批留法学生。1907年,李石曾和好友齐竺山在巴黎郊区创办了法国第一家豆腐工厂。李石曾从老家招来40多名青年,试行"勤以做工,俭以求学"。  相似文献   

2.
正寻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开展,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这年2月,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吴稚晖等人在北京创立留法俭学会,同时设立留法预备学校,到1913年6月共有100多名学生前往法国。1913年孙中山领导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留法预备学校遭到取缔,吴玉章等人被迫流亡海  相似文献   

3.
温长松 《当代党员》2023,(Z1):98-99
<正>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留学运动。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在青年特别是学生中传播,一部分优秀的勤工俭学生自此走上革命道路,为我们党的成立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来自四川巴县(现重庆市巴南区等地)的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中国掀起了第二次留学高潮,抱着救亡图存目的的大批爱国青年,远涉重洋,赴异国留学。当时年仅二十几岁的毛泽东积极投入了这一热潮。他支持鼓励青年出国留学,组织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同时又冷静思考留学问题,提出了目己独特的见解,形成了青年毛泽东的留学观。  相似文献   

5.
陈毅,字仲弘,一九○一年出生于四川乐至县,小学毕业后考入成都甲种工业学校。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兴起留法勤工俭学热潮,他怀着探索与追求的奋进精神,转入成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一九一九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四川省政府补助的四百元勤工俭学旅费,于六月间同六十一名川籍留法勤工俭学生赴沪,并于八月十二日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赴法国留学 邓小平第一次过香港,是在他年仅16岁的时候。当时,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他怀抱着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投身到了由吴玉章发起的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之中。 1920年9月11日,邓小平等90名中国学生,在上海登上了法国邮般“安特莱波”号,从而踏上了赴法勤工俭学的万里征途。3天之后,邮船途中驶抵香港。当时船上一个名叫冯学宗的四川巴县学生,在写给亲友的信中,记述了香港当时的情形和学生们的一些感觉。  相似文献   

7.
百年风采     
正100年前,一大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到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史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重庆是留法勤工俭学人员的重要输出地,输送了以邓小平、聂荣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同时以赵世炎为代表的渝籍青年也从全国各地汇入到留法勤工俭学大军的洪流中。他们当中许多人在法国一边做工,一边学习新知识、新  相似文献   

8.
黎余 《当代党员》2021,(6):25-27
寻路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胸怀救国梦的中国青年远渡重洋到法国"勤于做工、俭以求学",史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四川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赴法人数最多的省份,重庆则是四川开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据统计,四川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人数达511人,而重庆仅巴县和江津两地就有93人。  相似文献   

9.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我国青年为寻求救国真理,输入先进科学文化而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求学活动,它发轫于20世纪初,结束于1925年前后.作为此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李石曾对运动的开展起了重大作用.可是,迄今为止,对于李石曾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学界还未给予充分重视.尤其是涉及到李石曾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所起的作用问题的研究,虽有论者进行过论述,但由于是先行性研究,所以探讨的尚不全面,还有诸多方面有待开掘.鉴于此,根据数月来的资料爬梳,拟对此作一述论,并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0.
正五四运动时期,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中国大地兴起了一场青年知识分子到法国勤工俭学的热潮。一大批有志青年怀着满腔热血,到欧洲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先后有数以千计家境贫寒的知识青年来到欧洲文明的中心法国,一面做工,一面求学。他们通过勤工俭学掌握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立志归国后通过"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办法,使中国富强起来。踏上留法之路1912年,吴玉章、蔡元培、李石  相似文献   

11.
五四爱国运动兴起的前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留法勤工俭学热潮。这股热潮,给相对封闭、正在觉醒中的中国带来极大的冲击,加剧了中国大地的裂变。在勤工俭学的人流中,也有一批江西籍的热血青年。那么,究竟有多少江西人士赴法勤工俭学,是哪些人,他们后来的作为又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五四爱国运动兴起的前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股留法勤工俭学热潮。这股热潮.给相对封闭、正在觉醒中的中国带来极大的冲击,加剧了中国大地的裂变。在勤工俭学的人流中,也有一批江西籍的热血青年。那么,究竟有多少江西人士赴法勤工俭学,是哪些人.他们后来的作为又怎么样?  相似文献   

13.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我国青年为寻求救国真理,输入先进科学文化而开展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求学活动,它发轫于20世纪初,结束于1925年前后。作为此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李石曾对运动的开展起了重大作用。可是,迄今为止,对于李石曾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学界还未  相似文献   

14.
正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广大青年学生中曾经掀起一场留法勤工俭学热潮。年轻的邓小平就是在这股热潮中,从广安来到重庆。在重庆,邓小平深切地感受到浓厚的民主、科学的新文化氛围。他和留法预备学校的学生们在刻苦学习的同时,积极投身运动之中,参加了重庆学生抵制日货的斗争。在一场场使人热血沸腾的运动中,邓小平更坚定了自己爱国救国、振兴实业的思想。这无形中对他以后世界观的形成和革命实践活动的进行,具有相  相似文献   

15.
《湘潮》1985,(1)
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生于湖南有醴陵县阳三石,1919年,积极参加了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先后在法国组织了领导勤工俭学运动的“劳动学会”和留法勤工俭学学会。1921年4月,李立三和赵世炎曾写信给蔡和森建议创建  相似文献   

16.
孙石月 《党史文汇》2000,(12):23-23
自 1919年3月 17日第一批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至1921年以后,再很少有青年以勤工俭学为目的去法国留学。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高潮之后便很快归于沉寂。这一骤起骤落的运动,留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勤工俭学使青年学生体验和实践了“劳工神圣”和“与劳工为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当年勤工俭学运动的参加者子晖曾总结说:“我们至少做到了三件事:一、没有钱的穷学生也能出洋,打破了官费阔少的专利;二、中学甚至小学的也出西洋,打破定要大学专门然后出洋求高深学问,即人才教育贵精不贵多说。尤其很…  相似文献   

17.
赵勇 《湘潮》2015,(1):6-7
五四运动时期,不少青年为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赴法开展勤工俭学运动。当时新民学会积极组织,不少女子积极响应,而蔡畅即是其中的先行者。蔡畅发起"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学会",在法四年参加三次重大斗争,并加入新民学会和旅欧支部共产党。本文从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兴起背景和蔡畅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及其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女革命家蔡畅,并力求从女子角度展示留法勤工俭学这场意义重大的海外留学运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1919年至1920年间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上海的开展情况,重点从为什么从上海出发,留法学生到上海报到,查验赴法资格和订购赴法船票,在沪候船期间的生活等几个方面阐述,详细分析以上海华法教育会为主的各种学生团体和机构,如何帮助约1600名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走上留法勤工俭学之路,以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1920年秋,陈独秀委托即将应聘去法国里昂大学任教的张申府,在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建立共产党小组。同年底,张到巴黎,首先发展了刘清扬;后来,张、刘二人又发展了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已在国内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此时,也转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他们通过留法勤工俭学中的"工学世界社"、"勤工俭学会"等进步团体,开展革命活动,扩大组织。1922年夏,在巴黎正式成立了包括旅法、旅德、旅比3个支部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党中央和团中央通知,将"少共"更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同时,由已经参加了共产主义小…  相似文献   

20.
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激起重庆及其附近地区一大批爱国青年学生纷纷奔赴海外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少年小平一步一步从故乡广安走到重庆,走到法国,走上了职业革命家道路。重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造就了以邓小平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在川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