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8,(5):54-55
乐水在2008年第2期的《理财》上撰文指出:时常听到身边有人抱怨自己很穷,说买不起车、买不起房,天生就是打工的命。他们中有的虽是白领,但始终是月光族;有的想自己干,却没有起步资金;有的怀揣高学历文凭。但一直怀才不遇……似乎眼前所有的“悲观”,都让他们感到了财富的遥远。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可断言,对财富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1935年3月,鲁迅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所写的序言中感叹道:“在北京这地方,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一九二○年至二二年这三年间,倒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昔之称为战士者,“有的高开,有的退隐,有的前进”。他们后来经历殊绝,成败相异。有的名声显赫,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走上马列主义道路,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有的变成为反动政客或官方的御用文人;有的则走上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有的由激进变颓唐,直到最后堕落,或者由保守变进步,各自写下了自己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韩璐 《北京党史》2006,(3):54-56
黄炎培是著名的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作为民主党派人物,书生爱国是他的真实写照。他的一生都在为国为民不断的探索,救国富国是他一生的不断追求。作为巾问党派,他曾在教育救国与政治救国的道路上不断的徘徊,直到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他一直在政海巾实践与探索。在民主的道路上行使着儒者的身分.在徘徊与平衡中黄炎培对中共执政历史必然性的认识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4.
放弃错误主张积极追随孙中山在日本留学时,杨度认识了孙中山先生,并同他辩论过如何救国的方法、道路。在一次孙中山主办的宴会上,杨度曾对孙中山说:“我主张君主立宪,我事成,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革命,先生成,我当尽弃自己的主张以助先生。”并举起酒杯,当众立誓:“我失败而先生成功,我当尽力以赴之!”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一诺言。辛亥革命后,杨度曾先后支持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但均遭失败。从此,他从错误中清醒过来,放弃君主立宪主张,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受到孙中山的高度信任。在《孙中山全集》第八卷刊登有1923…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曾与许多同窗结下了深情厚谊。解放后,一些同学向毛泽东写信,有的想通过他介绍工作,有的想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毛泽东均一一回信,对他们的生活尽量给予同志式的帮助和照顾;但对他们的介绍工作要求,则未轻易答应,并予婉言拒绝。  相似文献   

6.
失街亭就要斩马谡欲晓原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同志曾在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说过:“失街亭就要斩马谡!”然而,现实生活中对失街亭者不但不斩,反而加官晋爵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有的领导干部到一个单位垮一个单位,管一个单位烂一个单位,却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官照当不误...  相似文献   

7.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百余年来,中华民族横遭蹂躏,丧权辱国。中国人民在愤慨、反抗之余,逐步形成了一个坚定不移的最大共识:要摆脱贫困愚昧,改变被压榨受欺侮的命运,只有走现代化之路。“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甚至“全盘西化”也罢,“工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形形色色的救国论无非想找出一条从宗法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贾大福 《先锋队》2010,(5):35-37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然而,往高处如何走?怎样走?为谁而走?却令人颇费思量。有的人,往高处走,追求真理,胸怀祖国和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如孔繁森,奏响了人生高亢的旋律;而有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极端个人主义发酵膨胀,殚精竭虑朝思暮想自己的“位子”“票子”“孩子前途”,构建自己的安乐窝,置党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  相似文献   

9.
《廉政瞭望》2003,(4):45-46
关注世界风云,不难发现各国都展开了反腐败行动,国外涉及高层领导人的腐败丑闻、大案层出不穷。他们中有的贵为一国之首,却沦为阶下囚;有的遭到弹劾,惶惶不可终日;有的四处躲藏,逃避法律的追究。  相似文献   

10.
杨汝祥 《当代贵州》2012,(21):40-41
自辛亥革命以后,贵州呈现出人才辈出的现象,一时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这些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中,有的顺应历史潮流追寻真理,为人民作出了贡献,有的在曲折的道路上探索实践救国的主张。今天,重新审视他们的人生轨迹,其中不少人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都可称为时代的先驱。任可澄就是其中一位。屡开贵阳新式教育的先河任可澄,原名文爃,号自清,别号匏叟。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8,(12):61-62
不久前,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党委办公室招聘文秘,我想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又是党员,写作功底也不错,便前往应聘。可在进行笔试时,下面这道题把我难住了:“国有企业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我根据自己的理解随便写了几条,也不知道对错,现在想请贵刊给提供一个正确答案!  相似文献   

12.
感悟忧乐     
人的一生谁也离不开忧和乐。有的人一生颇为得意,飞黄腾达又福泽后代,乐哉!然而在其奋斗之中,尤其是战胜困难和对手的准备阶段,何尝不忧;也有的人一生历经坎坷,不得善终且殃及子孙,忧哉!然而每一次劫难过后,回眸往事之艰险,庆幸劫后余生时,何尝不乐;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13.
80年前的一群热血青年,为救国救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开辟出一条道路。虽然这条道路仍然坎坷重重,他们却从此一往无前……  相似文献   

14.
理智的人生     
燕秦 《湘潮》2013,(5):1-1
有的人在幸福里头.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在幸福外头,却苦中觅乐,自娱自乐,自得其乐。有的人在寂寞里头,却甘于寂寞,把寂寞当成一种享受;有的人在寂寞外头,却生怕寂寞时刻准备与寂寞作战,逃离寂寞。  相似文献   

15.
以薪定岗好     
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访问困难职工时,进了一位退休工程师的家,发现他的住房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困难,于是动容地说:“我心里不是滋味!”这句话,犹如拂动的春风,温暖了人们的心田,说明党中央与困难职工是心心相印、息息相关的。但是笔者也发现与此截然相反的另一种“滋味”。在一些亏损企业,有的领导明知职工的生活窘迫,但他们的日子却仍很“潇洒”,满有“滋味”:进出高级宾馆酒楼,品尝着山珍海味;用贷款购置豪华轿车,享受着讲气派、图虚荣的滋味;在眼花缭乱的高档歌舞厅中,体味着轻歌曼舞的滋味……群众对他们这些做法,心里愤…  相似文献   

16.
有感于“狗咬耗子”杨帆有这样一幅漫画:成群结队的耗子公然当着猫的面行窃,有的甚至站在猫的肩上盗取墙上挂着猪肉。而猫却视而不见.置若罔闻。这时,若从旁边猛地钻出一只狗来,将老鼠一一逮住,该多解恨!看了漫画,我这样想.多少年来,“狗咬耗子”这句歇后语使狗...  相似文献   

17.
淮水 《支部生活》2008,(12):35-36
2009年,全球饥饿人口可能突破10亿!粮食,粮食安全,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也牵动着蒋志农——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心.世界上有一种人是永远值得尊敬的,他们为了天下苍生,选择了一条注定要与坎坷和寂寞结缘的道路,数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待到众生欣然地享受他们的劳动成果时,他们只剩下两鬓斑白、满身沧桑、一脸恬静。  相似文献   

18.
正新华社记者王军曾发表过多篇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文章,他对城市有特殊的情怀。他说:"别人看清明上河图或许走马观花,而我却从里面看出了宋代城市建设中的密码。"在新书《历史的峡口》中,他对城市规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一座城市的发展建设,首先应该从它的道路规划做起。道路不在于它有多宽,而在于它与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有着多大的联系。北京的道路越修越宽,车却还是照样堵,原因何在?就因为往往只有这一条通道,你想殊途同归却做不到。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曾有人野心勃勃地试图组建一个区别于中共的“新”党,试图走一条既别于国民党也别于中共的第三条道路。此人就是中共党内的大叛徒,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的顾顺章。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与林伯渠的友谊,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进入20世纪后政党政治中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民主主义者并肩走向共产主义道路的一个典型。 在那灾难深重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先后走上了爱国主义的道路,李大钊和林伯渠也不例外,他们为寻求救国之道走到一起,相识、相交,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 林伯渠曾两次赴日。第一次是1904年春东渡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