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责任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其内在结构包括责任意识、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青少年时期是责任感培育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的责任教育已成为各国共识。责任教育是美国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的责任教育和实践活动培育青少年的责任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积极吸取美国青少年责任感培育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加以利用,是提升我国青少年责任感培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将家庭、学校和社区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责任教育,培育青少年对于他人、社会、国家的责任感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现今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因为它对国家、民族、社会起着重大的作用。为了了解澳门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的状况,以探讨目前澳门公民教育的成效和澳门青少年对澳门社会的认同,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对400位13—29岁的澳门青少年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受访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水平属于中等偏上,社会责任态度、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责任策略、社会责任内容得分较高,女性比男性社会责任感高,但是社会责任策略稍显欠缺。此项研究将对改善澳门的公民教育、领导力教育和素质教育能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8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倍受长辈溺爱,由于部分家长的错位施教和受学校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青少年逃避生活现实孤僻懦弱,缺乏抵御挫折和社会不良行为的的独立性与辨识力,反映出部分青少年生命观、幸福观、仁爱观、义利观和公德观核心价值的缺失,这将对民族振兴及发展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4.
责任感的形成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是通过外部的引导教育培养和个人内在的自我体验相结合而形成的。只有外部引导与自我内化相对性统一才能培养起责任感。责任行为是责任感的外化,是责任感的最终归宿。知道该怎么做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切切实实地做好该做的一切是最重要的。只有把“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变为客观现实的“责任行为”,青少年学生才不至于沦为“口头上的将军,行动上的矮子”。  相似文献   

5.
科学家社会责任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体现在科研道德、社会责任意识、社会伦理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彰显,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有助于推进科学诚信,实现科技的公平竞争;有助于加强科技风险意识与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有效减少和规避科技负面效应;有助于实现科技伦理的价值引导,体现人文科技观.这些,都实现了科学与人文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论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历史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感的断裂是大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大众文化日益蔓延的时代,青少年的历史观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具体体现为:对基本历史知识模糊;记忆和追寻历史的意识薄弱;历史责任感缺乏。如何消解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历史观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成了当今青少年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给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挑战,深入分析互联网的特点及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双重影响,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立足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境遇,积极培育其社会责任感,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坚持方向性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渗透性原则,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坚持实践性原则,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迷恋"网婚"现象近几年已屡见不鲜,虚幻的网上恋情给青少年身心带来了一定伤害,本文从婚姻家庭的严肃性、爱情的专一持久性、责任感三个方面,分析了"网婚"对青少年婚姻家庭道德观的影响和危害,以期唤醒青少年的健康认知.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发展导向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肯定了青少年的无穷的能量和独特的创造力,强调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关系的相互影响;重点专注于青少年的正面能量与优势,以及其内部和外部的社会资产;通过了解和善用青少年的资源和能力,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价值,了解自身优势,重建自我适应社会角色的渠道,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最终使青少年能有效地面对和解决个人或社会问题。在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和公益服务方面这一理论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体现,从事社会工作的青年工作者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为了培育青少年的成长就经常运用了"服务学习""志愿服务"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模式。"服务学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12)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员干部所肩负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新时期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培育党员干部"走在前、做表率"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引领作用,需要党员干部认识价值观养成的特点,增强践行的责任感;认识价值与利益的关系,增强对其认同感;融入党员干部社会生活,增强践行的生命力;加强制度建设,增加践行的执行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价值,增强其价值判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