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已引起政府和各界有识人士的广泛重视,有关对策性规范也正在陆续出台。但隐形国有资产流失仍是个易为人忽视的问题,必须给予关注。时下隐形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为:一、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或资产控股公司、出资母公司对企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产流失与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据估算:80年代,国有资产每年流失约500亿元,90年代以来,每年流失达800-1000亿元。这种大规模流失是通过各种合法的、准合法的及非法的手段分割形成。一、国有资产流失形成巨大黑洞 我国的国有资产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公司)。当前,许多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效益不佳的后面隐藏着国有资产的巨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存在于企业决策立项、基本建设、物资采购、生产经营、销售分配、评估交易、股份制改造等各个环节上。主要表现为: 1.盲目决策,巨额国有资金…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低价转让变卖国有资产;二是国有企业低价出租国有资产;三是股份制企业将属于国家所有的股份低价转让给另一方当事人;四是为了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政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战略主导地位。企业国有资产是我国工人阶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积累下来的财产,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严厉打击侵吞国有资产的违纪违法分子,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我们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具体体现。一、要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深入研究在新形势下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原因、特点和规律不同企业、不同历史阶段,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和成因不尽相同,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流失会不断表现出新的形式。当前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5.
企业转制中无形资产的司法保护●钱卫清吴礼洪一、国有企业转制中无形资产流失问题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存量由于被无偿转移而减少。无形资产是指特定的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并能在一定时期为所有人带来经济利益的财产。无形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的司法保护□钱卫清吴礼洪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流失问题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存量由于被无偿转移而减少。无形资产是指特定的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并能在一定时期为所有人带来经济利益的财产,它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有企业正在加快进行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  决策失误,特别是投资决策失误,是国有资产流失最普遍、最严重的渠道。许多投资决策缺乏可行性分析,违反决策程序,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投资往往由企业主要领导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致使相当一部分国有资产打了水漂。  乱办实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这些实体的绝大部分资产实际上是国有企业的,但由于在成立之初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造成现在产权不清。有些人便通过“改革”的…  相似文献   

8.
钟纯 《江西律师》2001,(2):16-17,40
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制、产权出售、破产重组、兼并、组建或挂靠企业集团、脱壳经营等限制形式中,国有资产存量由于被无偿转移而减少。国有资产包括国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9.
10.如何避免国有企业产权转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答:目前,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法规规章还不完善,在国有企业产权转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10.
1999年8月份,江泽民主席在东北主持召开的八省区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搞好国有企业既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前途和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同时指出,我国的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不仅要管好用好而且要使其保值和增值。作为担负着反贪防腐重任的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有责任与义务对国有资产流失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思考。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和原因1.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不法行为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张国炎隋海军如何使国有资产增值、保值,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增强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如何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涉及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这仍然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面临的一...  相似文献   

12.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尤其在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中,以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为表现形式的国有资产的流失触目惊心,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新时期国有资产监管应当注意的重要问题。应当以国有企业为中心,以知识产权的确认、评估、作价为途径,围绕着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的监管保护体制,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当前在一些地方,市县一级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借机构改革之机,侵占国有资产。主要是借机构改革、单位人员精简之机,国有资产未按正常程序进行申报、评估、公开拍卖,而是利用手中权力  相似文献   

14.
对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国有企业实施破产,是防止国有资产继续损失的最终措施,但令人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极易发生国有资产流失。流失的原因及渠道低估低卖。中介机构执业素质不高,不严格依法评估国有资产、不按规定程序进行产权交易,这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直接原因。有  相似文献   

15.
背景──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有资产是国家拥有和控制,并为国家带来权益(经济利益或其他效果)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劳动的和非劳动的产物。国有资产包括资源性资产和非资源性资产;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等。国有资产的流失就是指国有资产及其权益在未得到补偿或补偿不足的情况下,被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所拥有或控制,或者国有资产虽未被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所拥有或控制,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或其他效果的全部或一部分被非国有性质的产权主体无偿占有或控制。当前,在原为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或国有股占控股…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产的低效运行和流失现象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管理出现失误、失职,甚至有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利用职务之便,侵害国有资产权益,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那么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监督管理,怎样建立一套有效的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监控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是我们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企业经营者在缺乏监控激励机制情况下出现的问题 我们知道国有资产的管理基础是每一个企业,企业中生产经营的核心是经营…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给企业带来了蓬勃生机。与此同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如何正确认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做到保值增值,防止其流失,是党和政府、全社会都必须关注的大问题。笔者根据厦门市检察机关履行检察职能特别是查处案件中发现的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违法犯罪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l、国有企业在向股份转制过程中,有的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还兼下属子公司总经理,大权独揽…  相似文献   

18.
一、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资产存量由于被无偿转移而减少。无形资产是指特定的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并能在一定时期为所有人带来经济利益的财产。由于无形资产价值形态的特殊性,在企业改制中易流失,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主要途径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化大公为小公,化公有为私有,股份制改造中国有无形资产的低估、漏估等。当前,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企业改制大多涉及资产重组,但在对企业进行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过程中,一些审查、评估、拍卖等行为不规范,导致部分企业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9.
国有企业产权体制变革,是我国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适应加入 WTO新形势的一场重大改革。然而,一 些不法分子把这场改革当成了"发家致 富"、"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他们挖空心 思,或弄虚作假,或里外勾结,或明修栈 道、暗渡陈仓,用种种手段吞噬国有资 产,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固然有不 法分子利欲熏心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在 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使不法分 子有机可乘。从近年来各地发生的国有 资产流失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国有资 产的管理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漏洞。 一是企业管理混乱,不法分子混水摸 鱼。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或虽有规章制度,但由于管理松懈,给不  相似文献   

20.
防止涉讼国有资产流失的建议张如曦刘毅保从当前审理的涉及国有企业的债务、借贷、破产和合资、合营纠纷案件的情况看,涉讼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仍十分严重,审理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为有效防止涉讼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审判工作中有章可循依法办案,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