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台湾著名诗人周伯乃率20多位台湾诗人、画家、教师前来辽宁省参加“海峡两岸诗歌研讨会”之际,笔者同周先生于沈阳城灯火辉煌的夜色中,一边品茗一边谈论着诗的话题。这位已经写了50多年诗的台湾著名诗人说,中国现代诗的题材,有莽莽黄山,有滚滚长江,有咆哮的黄河,也有悠悠的西湖;这些丰富的题材,永远也抒写不完,这就是九十年代以后中国新诗的走向。他认为,近10年来,台湾诗人不仅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充分获得写作题材,而且更直接地走出台湾岛,飞向黄土高原、长白山麓、黄河、长江,这浩浩的祖国山河,给台湾诗人一种崭新的…  相似文献   

2.
“一身是骨,嶙峋,槎桠\亭亭如绿宝石\连一片叶子也不要\栽一株于阳台\谁都说像我的一首诗。”这是皖籍台湾著名诗人大荒刚刚出版的诗集《剪取富春半江水》中一首题为《绿珊瑚》的诗。他将绿珊瑚比作他的诗,而他此集的诗也确像这株绿珊瑚“一身是骨”。大荒,原名伍鸣皋,安徽无为人,1930年1月2日出生,曾就读芜湖中学,到台湾后,毕业于台湾师大国文科,任国民中学教师,1951年开始写作,参与“创世纪”诗社的筹建,创办《现代文艺》杂志。小说有《有影子的人》等,写普通人性,流露出反战情绪,是台湾党禁时代最早反省战争本质的力…  相似文献   

3.
2002年清明节这天上午,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终于踏上了故乡———武进市漕桥镇,终于站在了芳草萋萋的亲人的坟头。他和妻子范我存恭恭敬敬地点燃了三炷香,青烟袅袅,犹如游子的乡思缕缕。抬头,远山如黛;身边,乡河似碧。“从21岁负笈漂泊台岛,到小楼孤灯下怀乡的呢喃,直到往来于两岸的探亲、观光、交流,萦绕在我心头仍旧是挥之不去的乡愁。”但是这天,“一把怀古的黑伞,撑着清明寒雨霏霏”回到江南故土的余光中,他的乡愁在故乡的烟雨中,在乡亲们的亲情中消散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回乡扫墓@陈士行 @周逸敏…  相似文献   

4.
邓靖 《台声》2013,(6):72-72
4月30日至5月2日,旅居加拿大的原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河南省南阳籍著名诗人、市作协名誉主席痖弦先生回到家乡南阳,应邀拍摄《他们在岛屿写作》台湾文学大师系列纪录电影。《他们在岛屿写作》由台湾目宿媒体股份有限公司制作,是=争门为台湾文学大师拍摄的系列纪录电影。第一系列于2009年至2011年期问进行拍摄,选取了林海音、周梦蝶、  相似文献   

5.
在重写台湾文学史/诗史的文化诉求中,作为新世代著名诗人和理论家的林耀德和杨宗翰,不仅以其创新的诗歌文本标举了新世代精神,而且以其深刻的理论阐述挑战了既成的文学史/涛史秩序和建构,表现出鲜明的现代性追求。林耀德和杨宗翰关于台湾现(当)代“涛史”的论述在体例、分期、史观上存在某些差异性:在林耀德那里,“世代交替”和新世代论述是他重写文学史/涛史的两个支点;而在杨宗翰那里,世代更替已经不再是个问题,因此他更侧重于文学史/诗史的深度思考和实际操作层面。然而,在现代性精神指向上他们却具有惊人的一致性,那就是颠覆,然后重构。  相似文献   

6.
胡适与台湾有着不了的情缘,他最快乐的童年生活是在台湾度过的,他人生的最后四年也是在台湾度过的,去世后,他又长眠于台湾。  相似文献   

7.
高志虎  周林 《台声》2002,(7):35-36
以一首《乡愁》蜚声华人世界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满园青翠、月季盛开的五月回到了他的母校——南京大学,参加她的百年华诞庆典。南京大学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后经历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更名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合并,仍名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8.
姚同发 《黄埔》2008,(4):52-55
台湾著名作家叶石涛在他的《台湾文学史纲·序》开宗明义地说:“从遥远的年代开始,台湾由于地缘的关系,在文学和社会形态上,承续的主要是来自中原汉民族的传统。明末,沈光文来到台湾开始播种旧文学,历经两百多年的培育,到了清末,台湾的旧文学才真正开花结果,作品的水准到达跟大陆旧文学并驾齐驱的程度。”他还说:“台湾的新文学运动,也曾受到‘五四’文学革命的刺激。”  相似文献   

9.
相信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著名人士赵耀东先生看到台湾英业达集团无敌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掌门人陈准琰,一定会感慨自己的真知灼见。因为他说的那句著名的话:“陕西是根深叶不茂,台湾是叶茂根不深。陕西历史文化悠久,但是经济上与台湾比是不茂。台湾经济比大陆繁荣,但是没有根,所以两岸要互补才会根深叶茂。”在陈淮琰身上应验了。  相似文献   

10.
在八十七岁的我国著名诗人和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家里,我看到了他的两本集子。一本是一九八一年五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他的美学论文选集《美学散步》;另一本是台湾出版,由他在台湾的妹妹辗转寄来的,书名是《美学的散步》。这后一本书是作为台湾洪範书店的文学叢书之一出版的幸馑嫉氖?它的出版年月是一九八一年八月,同大隆出版《美学散步》几乎同时。更有意思的是,两本书所选的文章有一半是相同的。这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不以个人意志  相似文献   

11.
胡适与台湾有着不了的情缘,他最快乐的童年生活是在台湾度过的,他人生的最后4年也是在台湾度过的,而且他死后,又长眠于台湾。胡适与台湾的情缘还应该从他的父亲胡传说起。胡适的祖上并不姓胡,而是姓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唐昭宗李哗的太子随其义父胡三公南逃徽州,太子为了躲避追杀就改姓了胡。  相似文献   

12.
台湾文艺协会代表囫来大陆访问台湾文艺协会代表团应中国文联邀请,于1996年11下旬对祖国大陆进行访问、交流和观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台湾文协代表期一行有台湾“中国电视公司”副总经理、文艺协会理事长、团长饶晓明,顾问张植珊,文协理事、作家张放,文协秘书长、诗人绿蒂,文协理事、雅音小集创办人、京剧艺术家郭小庄女士,台湾“中央日报”副刊组剧组长、作家林黛女士。在京期间,台湾文协代表同大陆作家艺术家进行了广泛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国文联在文采海举办了两岸交流研讨会。会议由著名诗人事实主持_商制、霍大寿、杨匡满、李…  相似文献   

13.
《台湾新诗十家论》是陶保玺以台湾新诗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十大代表人物为研究对象所作的诗论专集。这是陶保玺回报台湾诗坛的一份厚礼,也是对台湾乃至大陆诗学研究领域的又一引人注目的贡献。需要说明的是,陶保玺对台湾一代实力派诗人的景仰与青睐并不是偶然的。早在写作《新诗大千》的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他就把目光投向了台湾诗人群体,并从中甄选了10余位诗人诗作作为该书新诗诗体结构的阐释对象。书出之后一一奉赠样书以求矫正,不想著名诗人洛夫  相似文献   

14.
2003年9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应福建省文联、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之邀,到福建参加“2003年海峡诗会”,这是诗人阔别故土半个世纪的故乡行。用他的话说,是“此行圆了我的梦”。武  相似文献   

15.
蒋建春 《台声》2013,(10):84-85
8月5日,是我的祖父蒋渭水的忌日,1931年的这一天他病逝于台北医院。那时台湾文化协会分裂、台湾民众党遭日本殖民当局取缔,在台湾非武装抗日运动的严峻时刻,他患重病不治猝逝。  相似文献   

16.
林昭武  狄英 《台声》2000,(7):36-38
“宰相有权能割地 ,孤臣无力可回天”。这是清代著名诗人、爱国将领丘逢甲的诗句。1895年清朝李鸿章在日本签定“马关条约” ,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丘逢甲闻讯后写下了这首诗 ,表达了他的愤慨心情。丘逢甲 ,台湾彰化人(1864 -1912)。清光绪十五年 (1889年 )中进士 ,官至工部主事 ,后辞官回台湾 ,组织义军抗日。台湾割让日本后 ,丘逢甲刺指血书 :“抗倭守土”4字 ,表示抗议。一年以后又写了一首激昂悲壮的诗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国恨家仇激荡于胸 ,诗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写…  相似文献   

17.
82岁的皖籍台湾著名诗人钟鼎文先生最近接受合肥市文联的邀请来到合肥,笔者有幸于他下榻的梅山饭店拜会了他。 钟先生身体仍很硬朗,耳聪目明,吐字清楚,思维敏捷。当他听说我是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立即热情地向我介绍起了他的文学创作历程。他三十年代初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其时,他就在上海各报刊诸如《东方杂志》、《现代文艺》、《现代》、《新诗》上发表诗作,与戴望舒等人有交往。他后来的诗作有些被称之为“唯美主义”,即受之启迪。后去日本留学,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社会学科,回国后曾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天下日报》总编,艾青曾于那时帮他编过副刊,俩人  相似文献   

18.
他祖籍宁波.出生上海,幼年离沪随父母到台湾,是一位来自台湾的企业家;他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建筑研究所、台湾政大企管研究所,钟情于建筑业;他在不经意间来到了大陆西部,组建企业,开发房产,创办学校,被授予“河津市荣誉市民”的称号;他心系农民工,来到上海探索职业教育跨地区合作办学模式,为的是要让农民工有一技之长;他,就是被誉为第一个到大陆西部河津投资的台商吴朝辉先生。  相似文献   

19.
以一首《乡愁》蜚声华人世界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满园青翠、月季盛开的五月回到了他的母校———南京大学,参加她的百年华诞庆典。南京大学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后经历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1950年10月更名南京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与创办于1888年的金陵大学合并,仍名南京大学。余光中1928年10月生于古都南京,曾就读于南大前身之一的金陵大学以及厦门大学。后历任台湾师范大学、台湾政治大学、香港中…  相似文献   

20.
徐道胜 《中州统战》2002,(12):30-31
国庆节前的一天,几位文友不约而同地给我打电话说。听说前两天台湾著名诗人痖弦回来了。我们没见着,听说你老兄跟他挺熟。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介绍他的情况。 我想了想,开始给他们讲述我眼中的痖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