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1985,(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公开发表了。这是又一个推进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 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党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讲农村工作的。每一个一号文件都受到亿万农民的衷心欢迎,推动着农村改革的形势有如江河奔腾,一浪高过一浪,蓬蓬勃勃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柳梆 《瞭望》1984,(30)
当前,农村改革的大好形势已经带来了其他各行各业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正由农村到城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的改革是在艰难曲折中走向成功和胜利的。但是,这几年农业生产力迅猛发展,而上层建筑依然如故,与生产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村改革带来的大变化向城市提出了新问题,要求新的城乡关系,要求变革上层建筑。从这个意义来讲,这是又一次地“农村包围城市”的形势。如果城市改革能跟上来,各种经济关系理顺了,整个国民经济必将产生新的飞跃。四川省的经验是,先从县一级改革开始。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2,(3)
税费改革使安徽农村发生了一些喜人变化,农民负担减轻,政府职能归位,农村的生产力开始出现更加活跃的征兆。统计表明,每减轻一元钱的农民负担,其中超过0.8元被直接用于农业再投入,这无疑增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可以预料,随着农民负担减轻的长期化,农村市场将逐步扩大,农村经济有了进入良性循环的基础。因此,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税费改革都是“德政”,人们说,税费改革“上合三个代表,下顺百姓民意,是同大包干一样的好政策”。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三角”模式被人们称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三大模式形成于80年代初期,为了能够在不断深化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模式所在地区从来没有停止过所有制的改革。为积极探索深圳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转型问题,深圳市委组织有关专家“三大模式”进行了充分调研。本刊发表这一组文章,希望为深圳农村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在农村第一步改革中领先的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在第二步改革中不见得能继续领先。因为,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与第二步不是一步之差,而是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到商品经济的具有革命意义的飞跃。滁县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不再翻过去率先大包干的“功劳簿”了,而是开始学着用商品经济的眼光去看、去处理农村经济中的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6.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毅然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开了新的步伐。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到今年已步入第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间,农村改革首当其冲、首建其功,使中国农业乃至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废除低效率的人民公社体制,确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实现了农村改革的“第一个飞跃”。1978年11月,面对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面对贫困的生存环境,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  相似文献   

7.
《瞭望》1986,(2)
过去一年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农副产品购销制度,扩大市场调节,调整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这是农村改革的第二步。 经过一年的实践,农村改革成效显著,其主要标志是:农村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的改革已经从单一的领域拓展到各个领域,从生产环节延伸到流通及分配环节,从经济涉及到政治,从农村走向城市。在新的形势下,中央提出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完善双层经营,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是个大题目,千头万绪,究竟怎样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我认为,当前应当把搞活县级,作为牵动整个农村改革的“牛鼻子”,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9.
最近,佛山市、苏州市、烟台市、成都市以及浙江省富阳县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主持或研究农村经济工作的负责人聚会成都,就当前农村改革形势进行了交谈。 经过八年改革,我国农村经济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些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在这些地区,前些年那种“一包就灵”、“一放就活”、“一调就上”的高速度发展时期已经过去。目前的第二步改革比第一步改革复杂得多、困难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综合改革与体制创新的根本目标,是使农民成为建设、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知名农村问题专家何开荫曾深有感触地说:要透析“三农问题”,再难找到比安徽更具说服力的“活标本”了。从发轫于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到肇始于安徽、成熟于安徽的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改革的“安徽模式”一次  相似文献   

11.
·上篇· 决策者大念“教育经” “北有北京,南有江门”,这是近年教育界赞扬这两个城市教育工作抓得好的一句话。以市委书记古日新为首的江门历届党政领导班子,牢牢确立用一流教育实现一流经济的战略思想,从宏观决策、具体操作到实际效果,都真正体现出“教育是大事中的大事”。1990年,江门提前10年率先达到了全国预定要到2000年才完成的普及9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以古日新为首的江门市委始终强调,大力发展教育应是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责任。抓教育,首先就要保证有足够的投入。80年代以来,江门市政府对教育拨款一直呈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2.
股份合作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形式李祖芳,张世贝一我国农村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里,农业的发展要顺利实现从自给半自给的农业经济到商品农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大力发展“高优高”农业,实行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基地化、集...  相似文献   

13.
农村金融的现状及其改革措施○张书邦农村经济多元化的形成要求农村金融结构的多元化与之相适应。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在农村经济出现多元化的同时,农村金融基本上仍然是以农业银行为依托的单一结构。这期间尽管提出了改革农村信用社的方案,要求农村信用社从农业银行的...  相似文献   

14.
齐毅 《瞭望》1984,(24)
我国经济改革的势头已经从农村转向城市。这是新近结束的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也是中央的一项重要决策。现在我们整个国家形势很好,政治稳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当前的任务是,农村改革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商品生产。城市改革必须抓紧进行。城市改革跟不上,将严重影响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  相似文献   

15.
两年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至今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城郊经济综合改革”为试验主题的河北省石家庄市郊区、以“ 异地扶贫开发综合改革”为试验主题的广西自治区北海市和以“湖区资源产业化开发综合改革”为试验主题的江西省鄱阳湖区,相继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序列;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将苏南试验区试验主题调整为“农村现代化试验”,试验工作扩大到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并增设武进县为试验点,在渔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增加湖北省汉川县为试验点。至此,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已达29个,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科技进步。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改革农村各类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一环。下面这组报道从不同侧面报道了一些地区近年来因地制宜改革和发展农村各类教育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近几个月来,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关于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的讨论文章。这些文章较多地论证了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的必要性,却很少分析这两者结合的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 为什么说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不仅有它的现实必要性,而且有其历史必然性? 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和股份公司都是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过渡点”。这两种经济组织形式的结合和健康发展,将会更有效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更有利于建立并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下面,从“过渡点”这个角度,分别对股份公司  相似文献   

18.
加快农村税费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瞭望》2001,(3)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正在推进的农村税费改革,是涉及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解决农村“三乱” (向农民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 ),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维护农村稳定的一项治本之策。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之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农民增收困难是尤为突出的问题。近几年农民纯收入增幅逐年下降,由 1996年的 9%,下降到 1999…  相似文献   

19.
七八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已走过将近20个春秋。毋庸置疑,这是一场“革命性”的社会变革。工会是社会经济矛盾的产物,社会及经济等领域的变化必将引起工会工作的变化。面对改革着的社会,工会有无必要进行改革?如何对改革进行定位?如何改革?这是工会工作者以至全社会都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中国改革的现实状况,立足社会现代化和社会整体发展,从社会学角度,兼及组织学、经济学等视角,对工会改革作一探索性研究。研究主要从改革动力、改革基调、改革思路等方面展开。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一、“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村小康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观察形势、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主要位置,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为农村小康建设提供了契机。早在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就力主改革要首先从农村开始,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制定了党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的政策。19B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内经济搞活首先从农村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