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巴格达专电伊拉克贸易部3月31日宣布,在联合国986号决议框架下,伊拉克将从4月10日起,在全国向伊拉克人分配用石油换来的食品。1995年安理会通过"石油换食品"的986号决议、伊拉克于去年5月20日接受该决议,并与联合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伊拉克终于在去年12月10日开始出口限量石油。根据该协议,首批食品总算在最近运抵伊拉克。食品和药品如能源源不断运来,伊拉克人餐桌上的食品供应将会有所改善。届时,每人每月能分配到的面粉将由原来的7公斤增加到9公斤、大米由125公斤增加到25公斤、食糖由半公斤增加到1公斤、茶叶由100克增加到250克…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2,(24)
中国 中国赞赏布什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 外交部发言人6月3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对美国总统布什6月2日向国会建议无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表示赞赏。发言人重申,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中美关系,希望双方共同努力,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的基础上,使两国关系继续得到改善,这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3.
6月2日,白宫发表声明说,克林顿总统决定延长今年对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声明说,延长对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将使美国能继续与中国进行全面的、建设性的接触,以便在双边关系、地区性及全球性问题上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坛近日上演了一幕两件大事交叉进行,错综复杂的戏剧。一方面是众议院多数党共和党意欲在本届国会期满之前,通过对克林顿总统的弹劾;一方面是克林顿总统假借贯彻联合国决议之名,却又绕开联合国和安理会,悍然下令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打着“法...  相似文献   

5.
国际要闻     
《瞭望》1996,(28)
克林顿宣布取消对华出口 防务设备及通信卫星的禁令 美国总统克林顿6月24日通知国会,他决定取消对中国出口美国制造的防务设备及通信卫星的禁令。克林顿说,他的这一决定是“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的”。 叶利钦调整人事 在俄罗斯举行第二轮选举前,叶利钦采取重大举措进行人事调整:6月25日叶利钦签发了一系列关于人事调整的命令:解除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副秘书鲁巴诺夫和特罗申的职务,由杰尼索夫和哈尔拉莫夫接替;吸收俄安全委员会新任秘书列别德和保卫局局长克拉皮温加入总统干部政策委员会所属最高军职、最高军  相似文献   

6.
巴格达专电 经过四轮长达4个月的艰苦谈判,伊拉克与联合国就“石油换食品”问题不久前在《谅解备忘录》上签了字。根据这项协议,将允许伊拉克每半年出口价值20亿美元的石油,以进口所急需的食品和药品。这是自伊拉克1990年因入侵科威特而受联合国制裁以来,国际社会首次允许其出口石油。 伊拉克舆论指出,协议的签字,是伊拉克在走向全面解除制裁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是萨达姆外交政策的胜利。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舆论则认为,萨达姆政府原本在去年4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986号决议时就该接受的东西,在将近一年后,并在更加严厉的国际监督条件下才接受了这项协议,使萨达姆在国际上再次丢了脸。  相似文献   

7.
纽约专电 最近,美国国会的有关小组委员会陆续举行听证会,辩论是否继续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布什总统在5月24日正式提出继续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一年的建议,交国会审议并将在30天内作出批准或拒绝总统建议的决定。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两国的经济利益,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全面关系,已引起美国各界人士乃至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布什10月16日正式签署了美国国会上周通过的授权总统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决议,随着国会的授权,布什政府预计不久就将正式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对伊新决议草案,与此同时,各国要求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从16日开始,安理会就伊拉克问题举行为期两天的公开辩论,绝大多数国家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危机。有关各方在联合国内围绕如何解决伊拉克危机展开的争论将随着美国新决议草案的正式提交而进入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9.
10月1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使这项法案成为美国的法律。从此,美国将终止持续了20年的对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即正常贸易关系)进行年度审议的歧视性做法,从法律上为美国实现对华正常贸易关系铺平了道路。中美两国于1979年建交时签署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决定双方互相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但在该协定于1980年生效后,美国方面却按其国内的《1974年贸易法》中的有关规定,坚持对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问题进行年度审议。1999年11月,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  相似文献   

10.
《瞭望》2001,(6)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1月17日在维也纳举行的部长级特别会议上决定,从2月1日起将原油日产量减少150万桶。如果不包括受联合国制裁的伊拉克在内,欧佩克成员国目前每天的原油总产量为2670万桶。●印度1月17日在其东部奥里萨邦惠勒岛成功试射了一枚“烈火”二型中程弹道导弹。●美国总统克林顿1月19日在白宫发表电视告别演说。同日,克林顿发布了他卸任前的最后一道行政命令,宣布解除美对南斯拉夫联盟的贸易和经济制裁。●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埃克哈德19日表示,因阿富汗塔利班未能在规定期限内交出沙特流亡分子本·拉丹,联合…  相似文献   

11.
1994年,我国党和国家、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领导人频频出访,举世瞩目,开拓了共和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海外舆论评论中国刮起了“外交旋风”:有的说1994年是“中国的外交年”;也有的说1994年是“中国外交获得成功的一年”。的确,过去的一年是新中国外交空前活跃、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中国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双方高层往来增加,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两国军队交往得到恢复。1994年3月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访华。5月26日,克林顿宣布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并且决定将最惠国待遇与人权  相似文献   

12.
国际要闻     
《瞭望》1996,(38)
美国空袭伊拉克 世界反应强烈 美国军队9月3日和4日根据总统克林顿的命令,在24小时内连续两次向伊拉克境内的“军事设施”发射了44枚巡航导弹。伊拉克5日称,美军还袭击了首都巴格达,但美国予以否认。 8月下旬,伊拉克库尔德民主党和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在伊拉克北部发生严重武装冲突,31日,伊军进入伊北部库尔德人地区打击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武装。美国认为这为它再次对伊进行军事打击提供了借口。美在空袭伊的当天,克林顿宣布扩大在伊南部设立的“禁飞区”,即把原来的美、英、法3国规定的“禁飞区”从北纬32度扩大到33度。伊拉克7日宣布,伊防  相似文献   

13.
国际要闻     
《瞭望》1996,(50)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第四次审议会议在日内瓦举行 来自138个国家的代表11月25日起在日内瓦举行为期两周的会议,审议1972年通过的关于禁止生物武器的公约。自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获得通过以来,迄今已有138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伊同意石油换食品计划全部条件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福阿11月25日说,伊拉克已经同意执行“以石油换食品”计划的全部条件。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奥尔布赖特当天也表示,美国将同意伊拉克出口石油的价格机制。联合国安理会去年4月通过第986号决议,允许伊拉克每半年出口价值20亿美元的石油,用于进口食品。药品和其它民用物资,以减轻国际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3,(24)
·事件·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7名专家组成的一个调查小组6日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对该国一处核设施被抢一事展开调查。这是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第一批返回伊拉克的联合国武器专家。 ●俄罗斯总统新闻局7日宣布,普京总统已经签署关于批准《俄美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联邦法律。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0,(15)
(3月28日—4月3日)本刊国际编辑室今日世界 美国总统克林顿3月28日在白宫同来访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举行会谈。穆巴拉克3月24日至28日访问了美国。 联合国阿富汗问题协调机构29日发表声明,宣布该机构已于28日晚撤出了派驻阿富汗南部城市坎大哈的工作人员,关闭了设在该地的联合国办事机构,取消了对该地区的一切援助活动。 总部设在莫斯科的“国际社会法庭28日至29日在贝尔格莱德“萨瓦中心”,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去年侵略南联盟的罪行进行了缺席审判。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30日决定派遣特使前往因严重干旱陷入粮食危…  相似文献   

16.
刘顺 《瞭望》2002,(39)
9月16日晚,出席第57届联大的伊拉克外长萨布里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伊拉克政府愿无条件接受联合国武器核查。中东舆论认为,伊拉克的立场转变,打破了4年来在武器核查问题上出现的僵局,无疑将有助于缓解一触即发的海湾紧张局势。但是,美国对伊动武立场并未改变,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近来,从华盛顿的国会山上不时传出一些与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极不协调的言论。有些美国国会议员乘审议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问题之机,横生枝节,制造种种“理由”,给延长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制造障碍,而且试图干涉中国的内政。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警惕。 这些美国议员叫嚷,中国与美国的贸易不平衡,中国“出口劳改犯生产的产品”、“出售核技术”、人权状况不符合美国的标准,等等。他  相似文献   

18.
六月廿九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三周内的第二次中东之行以失败告终,因为她没有说服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同意在7月15日召开巴美以三方峰会。克林顿总统在听取奥尔布赖特的汇报后宣布,他将在巴以举行新一轮谈判后决定是否发起三方峰会。此间分析家认为,尽管奥尔布赖特白跑一趟,但是举行三方峰会的大门并没有彻底关闭,巴以和谈取得突破特别是部分解决最终地位诸问题的希望仍然存在。 美巴以峰会何以如此重要?去年8月,三方酝酿《沙姆沙伊赫备忘录》时曾商定,巴以在最终地位谈判启动5个月并取得基本一致后,克林顿…  相似文献   

19.
在对伊拉克进行第四次空中打击后,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8年12月19日宣布结束这场代号为“沙漠之狐”、为期4天的军事行动。这是伊拉克继1991年1月17日“沙漠风暴”行动,以及1991年、1993年和1994年先后三次共10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的袭击之...  相似文献   

20.
1月23日晚,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第104届国会发表了他上任以来的第四次国情咨文讲话,阐述了美国的内外政策。由于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克林顿的国情咨文被认为是竞选连任的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