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如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全球化在给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带来挑战的同时,也给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为中国共产党在更宽领域和更大范围内锤炼执政能力、展示执政形象、施展执政本领、实现执政价值提供了新的契机,它总体体现在实践和思想理论两方面。全球化首先是一个实践话题。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及其执政党有过世界殖民和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历史,曾经是世界历史或者说历史上的全球化进程的主宰者。他们在推动世界经济的巨大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国家长期的贫富分化,甚至给人类带来了…  相似文献   

2.
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理解55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全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深刻认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一、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决定》首先对我们党面临的时代条件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十六大为党的建设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执政党能力建设概念的提出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多样化,在世界充满动荡和不安的环境下把执政规律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认识到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党执政面临着四大考验,其中的"外部环境"考验就是党执政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际环境是指我们党在在一定时期内的执政过程中面临的对本国执政产生影响的本国之外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总和。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浩浩荡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恐怖主义势力抬头,国际共产主义处于低潮,世界科技文化竞争激烈。给我们党的执政带来了一系列的新挑战,能否科学地认识国际环境发展的趋势,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努力改造、优化党执政的国际环境,是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是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不能忽视的特殊世情。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趋势下,对外关系的处理直接体现了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高低,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外关系中处理国际局势和国际事务的能力对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  相似文献   

6.
唐坚 《理论前沿》2003,(21):47-47
长期执政、市场经济、全面开放,是我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它决定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动党建新的伟大工程,是我党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它决定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极端必要性。一、把握新形势,认清执政考验在新形势面前,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看,党的执政能力面临的新考验表现为:一是干部结构面临巨大变化的经济结构的新考验。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加快了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而我们的干部结构正经历着年轻结构———知识化结构——…  相似文献   

7.
网络政治日渐热门,有其独具的特质。网络政治给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执网能力建设是适应网络时代发展要求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务,推进和运用网络党建是真正具有先进性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各个角落的扩张,网络政治给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执网能力建设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要求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务,推进和运用网络党建是真正具有先进性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9.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不仅表现为党员队伍的壮大、组织结构的优化、整体素质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表现为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党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记忆了中国改革开放前行的足迹 ,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我们党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贸组织是我们党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做出的战略选择,也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这必将引发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的一系列深刻变革。伴随着这一变革,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基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建设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入世对吸收各阶层优秀青年入党带来的某些不利影响,对此,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有力的措施以确保党的队伍后继有人,使党永保青春活力和旺盛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我们树立宪政思维,学会运用宪政思维执政。宪政思维是契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本质与要求的思维。运用宪政思维执政,有利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我们树立宪政思维,学会运用宪政思维执政。宪政思维是契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本质与要求的思维。运用宪政思维执政,有利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战略性选择;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WTD是一把名副其实的双刃剑,入世必将对攀枝花市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带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入世后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这既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的利条件,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东动荡、美国一强独大、反全球化声音不绝于耳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办。对此,我认为继续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是本世纪中国的必然选择,或者说只有更加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才能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全球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一国执政党的  相似文献   

16.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适应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也相应处于分化、调整和组合过程中。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本文试从在社会阶层分化中兴起的中间阶层的视角,来分析和探讨面对新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我们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提高多党合作能力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创建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正确处理党际关系,是执政党长期执政的前提条件;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聚合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扩大我国政党制度的包容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崭新课题;而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团结,是加强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列为党执政的五大能力之一。这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是党执政为民、巩固执政社会基础、实现执政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04年9月16日至1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六届四中全会。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为我们党在当前和今后加强自身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行动纲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由一个革命的政党转变为执政党后的正确战略选择,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它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历史性会议,标志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检验执政能力建设的成效。就我们兖州来说,当前面临的任务繁重艰巨,一定要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以发展民营经济为总抓手,推动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