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涉政坛的蒋介石首先经历了两件大事:暗杀陶成章与陈其美被刺。而暗杀陶成章更是首开民国时期用暗杀手段对付政敌的卑劣先例。蒋介石从此之后便经常把暗杀作为对付政敌与政客的有效手段。自他掌握国民党统治政权后,各类政治暗杀事件可谓层出不穷,而且无不  相似文献   

2.
王增勤 《廉政瞭望》2009,(12):60-61
传奇爱国志士王亚樵,将暗杀作为抗日和反蒋的主要手段,行刺侵华日军大将、蒋介石等,蒋介石曾悬赏100万大洋的天价缉拿他。但这样一个古今中外无人出其右的“暗杀大王”,最后却不幸死于别人对他的“暗杀”。  相似文献   

3.
王亚樵是民国时期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爱国志士,他将暗杀作为抗日和反蒋的主要手段,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震惊中外的刺杀大案,比较著名的行刺对象就有侵华日军大将白川义则、“国联”调查团团长李顿、国民党主席蒋介石、副主席汪精卫和财政部部长宋子文等国内外军政要人。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对王亚樵非常恐惧,竟然悬赏100万大洋在海内外缉拿他,而当时对很多“共匪要犯”的悬赏额最高才不过10万大洋。就是这样一个可谓古今中外无人出其右的“暗杀大王”,最后也不幸死于别人的暗杀。  相似文献   

4.
风流奸雄汪精卫,究竟是怎么死的?正史说他病死在日本。其实那是一场假戏。汪精卫的死因,固然起于旧创复发,但真正送他上西天的,还是军统戴笠买通医生护士,下毒暗杀的。这一桩诡谲离奇的公案至今鲜为人知。汪精卫,又名兆铭,字季新,1883年生于广东番禹,1903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担任《民报》主编,1910年因参加暗杀清摄政王载洋而闻名天下,深得孙中山赏识,历任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各项要职,是蒋介石的头号政敌。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暗中同日本相勾结,表面打着“和平救国”的幌子,于1938年12月18日逃往越南河内,发…  相似文献   

5.
1939年末,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蒋介石派胡宗南数十万大军里三层外三层包围了陕甘宁边区。国民党绥德警备区的反共专家、“磨擦专员”何绍南,秉承蒋介石旨意,在各县组织了暗杀队、石头队、棒子队,对我边区与驻军大搞暗杀与破坏活动,由于他们巧妙伪装,不易被人识破。中共中央在运筹帷幄决策领导全国抗日大计同时,针对蒋介石暗杀阴谋不得不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中央保卫部特将对革命忠诚、技艺高超的蒋泽民,从重庆周恩来身边调至延安,专做毛泽东的保卫参谋。朱德再三叮嘱他:“毛主席是我们党的领袖,他的健康与安全直接关系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国的解放事业。你的工作很重要,要想细,要  相似文献   

6.
王贞虎 《党课》2011,(14):90-92
从黄埔军校开始,周恩来就开始与蒋介石打交道,对蒋介石的为人既有理性分析,又有感性认识。抗日战争时期,他作为中共首席代表长驻重庆,和蒋介石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谋略战,可谓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云梯”,双方斗智斗勇,殚精竭虑。为尽可能维持合作抗日大局,周恩来使出各种办法以对付蒋介石。  相似文献   

7.
王增勤 《党史纵横》2010,(12):42-44
王亚樵是民国时期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士,他将暗杀作为抗日和反蒋的主要手段,一生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震动中外的刺杀大案,比较著名的行刺对象就有侵华日军大将白川义则、国联调查团团长李顿、国民党主席蒋介石、副主席汪精卫和财政部长宋子文等国内外军政要人。  相似文献   

8.
闽西这块红土地,曾哺育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地下工作者。他是中央特科红队队员,曾把蒋介石对中央红军的“铁桶围剿”计划送到周恩来手中。他参加了营救澎湃、方志敏,惩办叛徒白鑫,暗杀蒋介石等一系列活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秘密战线的  相似文献   

9.
1950年3月的一天,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本《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作者乃海峡彼岸他的政敌毛泽东。 毛泽东此书写于1936年12月。蒋介石这时怎么会研读起毛泽东14年前的旧著呢?毛泽东此书写的就是如何打败蒋介石的战略问题。当年,蒋介石也曾翻阅过这本书。但他当时正忙于跟毛泽东打仗,心静不下来。如今,他是败军之将,正在作沉痛的反思。读毛泽东此  相似文献   

10.
熊坤静  胡艳 《党史文苑》2011,(19):33-37
原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一书中,形容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就像在公园里乘坐滑车一样,时起时落"。可以这样说,在周恩来与蒋介石的长期交往中,他们既是齐心协力的朋友,又是唇枪舌剑的政敌。共事在黄埔军校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后,作为校长的蒋介石,为  相似文献   

11.
1948年 5月 1日,中国共产党发出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和社会贤达的热烈响应,他们通过种种渠道,辗转北上。民主人士对新政协的热情态度使蒋介石大为恼火,于是派出大批特务去阻止、破坏民主人士的北平之行,甚至不惜使用软禁、暗杀的卑鄙手段。一时间,乌云四起,杀气腾腾。   民盟中央常委黄炎培在上海常熟路的荣康别墅受到严密监视。国民党政府已将黄炎培列入黑名单榜首,第一要杀的就是他。只是由于他影响太大,因而迟迟未敢下手,只好派军统特务王新衡领着一帮特务在弄堂口暗中潜伏。黄炎…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汇》2001,(8):F004-F004
1946年7月,蒋介石在挑起全面内战的同时,更加疯狂地镇压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7月11日,国民党持务用微声手枪在昆明大街上暗杀了民盟中央执行委员李公朴。与此同时,国民党刽子手们还拉出了一个长长的黑名单,上面第二个暗杀对象就是另一位民盟中央执行委员闻一多。  相似文献   

13.
1950年10月19日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和生命在第一和第二战役中重创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朝鲜形势顿时起了变化。 狂妄的麦克阿瑟如梦初醒,知道中国军队不好对付,便又想到蒋介石,想以中国人对付中国人。11月28日,他急电蒋介石,要求仍派第五十二军前往朝鲜为美军第八集团军解围,并告之分别从冲  相似文献   

14.
赵凌云 《党史文汇》2000,(11):39-41
三渡丹江 智息风波蒋介石用尽气力要消灭中原解放军,先后动用程潜、刘峙、胡宗南31个旅围追堵截,中原解放军却胜利入陕,且要在这一战略要地建立根据地。于是蒋介石不得不将胡宗南围攻陕北的10个旅调往陕南加紧“围剿”。中原解放军与陕南游击队会师后,合编分散游击,使蒋介石的“围剿”计划又一次成为纸上谈兵的笑料。于是,敌人采取了更恶毒的一手,强化专治,实行暗杀,并对暗杀对象作了调查,下发了《共军中原匪首调查表》,从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政委郑位三,到江汉军区警卫团参谋长李贵祥,共计34名。与此同时,胡宗南与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15.
明红 《党史文苑》2002,(2):28-30
华君武先生的寓所在北京月坛南路。他的书房非常简朴,右边并排放着三个书柜,书柜前摆着茶几与藤编沙发,靠北的窗边是一张写字台。华老衣着很随便,与他书房的风格浑然一体,两者都充溢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一股不为世俗所累的自信、自在,一派自得其乐的沉醉、祥和。一切,都恰如他笔下的漫画:简约、拙朴。我们的访谈,就在这种宁静中开始了。他画了一幅讽刺蒋介石的漫画,竟被特务列入暗杀名单,罪名是“侮辱领袖”。1945年抗战胜利后,华君武被派到刚刚创办不久的《东北日报》任支部书记。当时,简洁、传神的民间俚语,纷纷走进…  相似文献   

16.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内的抗日战争进入艰苦阶段,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此时新疆督办盛世才认为“亲苏、联共”靠不住了,便露出反革命面目,转向国民党,投靠蒋介石,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大开杀戒。他先后制造了所谓的“杜重远阴谋暴动案”、“崔荣昌案”、“陈培生案”、“六星社案”,丧心病狂地诬陷、迫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一时间,新疆上空乌云滚滚,一片白色恐怖。  相似文献   

17.
1977年7月5日,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齐亚·哈克在全国实行军事管制,对布托继续实行保护性拘留。哈克指使布托的政敌卡苏里向法院控告布托犯有谋杀罪,拉合尔高等法院于1978年3月18日以阴谋暗杀政敌的罪名,判处布托死刑。 3月21日我驻巴大使陆维钊立即会见哈克,表示我国政府对此事的关注,同时声明,此事完全是巴基斯坦的内政,我们也无意干涉其内政。布托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曾经对中巴两国友好作出  相似文献   

18.
1961年美台当局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面临失败,肯尼迪政府力图改取“重要问题案”,蒋介石坚持沿用“延期审议案”。紧张的交涉引起美台关系的危机。深层原因涉及肯尼迪酝酿调整对华政策。肯尼迪最后向蒋介石作出必要时否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的秘密保证,并以美国利益的重大让步,换取台湾当局接受“重要问题案”策略。  相似文献   

19.
赵光 《党史文苑》2001,(6):37-39
孙中山自创建兴中会,就被清廷视为洪水猛兽,除明令通缉外,还指令各驻外使馆对他进行绑架和暗杀,一些政敌也企图派刺客将其置于死地。孙中山的一生曾多次历险,但每次都在保镖的护卫下化险为夷。其中有三位保镖最引人注目,他们是号称“革命女侠”的尹锐志、尹维峻姐妹,及英籍加拿大人“双枪将”马坤。这三人的经历,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尹氏姐妹哈同花园击灯救驾尹氏姐妹是光复会成员,秋瑾的战友。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欧洲进行革命宣传和筹集捐款,听到起义爆发的消息后,立即兼程回国,于1911年12月25日到达上海。孙中…  相似文献   

20.
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周恩来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赴西安前提出"努力争取蒋之大部"的方针西安事变发生前,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政策是:"一面着手对苏交涉,一面亦着手中共问题的解决。"(蒋介石:《苏俄在中国》)他派陈立夫赴苏联谈判,希望与苏联签订共同对付日本的军事同盟,同时让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