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1月14日下午播放了根据我的作品改编、由江浩等同志导演的儿童电视剧《爷爷,你真逗!》(上、下集) 有人奇怪,马上问我:“你写过《爷爷,你真逗!》的小说么?”没有,我没有写过,我只写过中篇小说《小兵的脚印》和短篇小说《那年我十六岁》,那部  相似文献   

2.
“清明”一词最先只是阴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节气的称谓,据汉代《孝经纬》所载:“冬至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汉代另一书《三统历》描述:“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到了明代,有《山堂肆考·时令》明确指出清明这一称谓的来由:“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亮,故谓之清明。”清明节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古时清明节的节期很长,前和寒食节(清明前三天)后和上巳节(俗称三月三)相连。从禁火冷食、祭祖扫墓到踏青郊游、娱乐活动逐渐演变丰富起来。清明节于1935年由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相似文献   

3.
正新时代当有新风尚。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清明节文明祭扫工作,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伴随着一丝杏花雨,一缕梨花风,今年的清明时节,再一次如约而至。关于"清明"两字的来历,《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清明承继着太多内涵,既是踏春赏青的节气,亦包含追思先辈、祭祖扫墓的核心内容。祭奠先祖,英魂归乡,公祭先烈……全国各地形式各异的纪念活动表明,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一  相似文献   

4.
清明断想     
我有翻挂历撕日历的生活习惯。元宵过后,早晨起床看日历,真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清明很快又到了。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此时农业生产多忙于春耕春种,江南农谚曰:“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相似文献   

5.
《公安月刊》终于到了。当我轻轻摩挲着散发着浓浓油墨味的《公安月刊》时,一股暖流涌过心间。是她,伴随着我从一个不请世事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公安战士。认识她是通过父亲的介绍。那时我正上小学,父亲是一名基层派出所的民警。每月,当腋下夹着崭新的《公安月刊》的父亲回到家中时,我总是扑过去,从父亲的怀中夺过她,然后趴在院子里的小凳子上,一字一句地读,惹得洗脸的父亲呵呵直笑。这时,母亲端着盛好的饭菜,从里屋走出来看了一眼父亲,回头笑着对我说:“今天吃《公安月刊》夹鸡蛋了。”这时候,《公安月刊》已在我的心中播下了…  相似文献   

6.
在我学习《青少年修养》后,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使我体会到做人的道理。我的爷爷今年七十多岁了。由于他年纪大了,得了气管炎,经常一边咳嗽,一边大口大口地吐黄痰。我很看不惯,就用白眼瞪他。妈妈看我这样对待爷爷,就说我,骂我。爷爷看到我这样就不住地唉声叹气。自从我学习了“尊敬长辈”这一课以后,我明白了,我们的老一辈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爷爷是黄埔一期的学生,这是我一生最以为荣的。但我出生时,爷爷却已经走了,这自然成了我一生最大的憾事。父亲很少提起爷爷,哪怕是清明一起去八宝山,父亲的表情也始终是严峻的,我们只能默默诉说自己想说的话。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前夕,父亲才和我有了一次关于爷爷的长谈。那一次,我落泪了,我为爷爷不平凡的一生而感慨万千。去广州,去黄埔,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2004年5月,我终于成行。上午10时,太阳已完全占领了这个城市,我们来到了鱼珠码头,阵阵江风带来了丝丝凉意,也给我带来了一丝惊奇,我原以为这会是一个热闹的地方,可码头边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8.
在每年清明节快要来临的前—个月,父亲就来电话,问问工作,问问生活,末了就一句:清明将至,别忘了回来给先人们上一炷香。在父亲很小的时候,爷爷就战死沙场,尸骨无存,靠奶奶在兵荒马乱中拉扯着三个孩子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9.
记得我曾经读过台湾诗人余光中爷爷的一首小诗《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在余爷爷的笔下,乡愁变成了一枚小小的邮票,变成了思念的鸿雁、怀乡的信使。一枚小小的邮票,那多齿的方舟上,不仅抒写着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诗情,也满载着大陆少年的思念啊!   爸爸的邮册里,曾珍藏着一套《台湾风光》的特种邮票,那晶莹剔透、积雪不化的玉山,那湖光山色、四季不同的日月潭,那举世闻名的天祥大瀑布,…  相似文献   

10.
在每年清明节快要来临的前—个月,父亲就来电话,问问工作,问问生活,末了就一句:清明将至,别忘了回来给先人们上一炷香。在父亲很小的时候,爷爷就战死沙场,尸骨无存,靠奶奶在兵荒马乱中拉扯着三个孩子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11.
<正> 当《黑走马》的旋律奏响的时候,2岁半的玛哈巴力已经可以和着节拍像模像样地舞动几下,然而她不明白为什么一向疼爱她的爷爷不能再像往常那样慈爱地将她抱上膝头。奶奶说爷爷去了好远好远的地方,那个地方没有严冬,只有无边无际的草原和成群的骏马,雄鹰在天空翱翔。自从1978年成家以后,哈萨克族牧民哈楞别克·哈斯木逐渐担当起三个重要角色:丈夫、父亲、中共党员。对于  相似文献   

12.
爸爸、妈妈都是初中教师,而我正上初中,因此,三口人以校为家,过着虽然忙碌但却有序的生活。不知为什么,每到节假日,我总想到老家去玩。老家有爷爷、奶奶,还有已经分家的二叔、三叔两家。虽然有十里之遥,但我也不嫌远,总是乐而忘返。到了老家,先给爷爷、奶奶报到,然后就自由玩耍。在爷爷家扣扣电风扇,搬搬收录机,时而又被电视上的武打片所吸引。唉,这些玩意儿在学校里都有,我要玩点新鲜的。来到二叔家,跳上小四轮拖拉机,正襟危坐,手握方向盘,自视前方,口中吐出一串相声词,严然一个有执照的驾驶员。玩腻了,穿上旱冰鞋,…  相似文献   

13.
<正>导语年年清明,今又清明。2014年,是清明节纳入共和国法定假日的第七年,2014年,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精神的首个清明节。这一年,举国上下在贯彻两办《意见》新形势下,践行着文明低碳祭扫的理念,树立着文明清新的风尚。清明祭扫是人们缅怀先人和传递亲情的重要方式。"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宋代诗人范成大对清明节途中所见景象的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4,(5):3-3
<正>《历书》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时候,大地、万物、生灵,皆同于一四维空间,思念成经纬。我瞧见,海峡无水。两岸同胞同源同祖同宗同种同文,清明祭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信仰行为。清明时间,海峡通衢,公孙兄携一干人马前来大陆,像多数台湾乡亲回乡祭祖,顺便踏青会友。我是友人之一。从陕西桥山祭祖至京,公孙兄约见,两岸咖  相似文献   

15.
偶读《党建通讯》(2009年第7期)上的一篇文章“对话柏万青”,柏万青同志说:“老年协会的群众跟着我,我跟着党。A等于B,B等于C,C就等于A。”联想到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个别地方官员的“雷语”:“给我抹黑,就是给全县抹黑”、“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如此等等。两相对照,不禁生发些许感慨。  相似文献   

16.
童年时代,我最喜爱的读物便是冰心的《寄小读者》。长大一点了,对冰心的《繁星》等诗歌爱不释手,每首都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一直到进入了大学,冰心仍然是我最敬爱的作家。参加工作了,我床头摆着的第一本书仍然是《冰心选集》。当我得知冰心是民进中央的副主席时,我便热切  相似文献   

17.
替别人贷款,别人还不上,我父亲还要替人还款吗?编辑同志:去年九月,我村某甲想从信用社贷款,但信用社对他不信任,不贷给他,他求我父亲替他贷,我父亲就用自己的私章贷了7000元,交给了某甲,担保人是某乙,担保协是他的《房权证》。现在还款期限已到,某甲无力...  相似文献   

18.
写《特别谍案》一书,与我写其它 作品不同。写《沧海风流》,主人公胡征是我的大学老师,与李辉与胡风案件有点相似,他是“胡风分子”贾植芳的学生,历史把两代文化人安排作师生关系,就有了后来的文化人对上一代文化人命运思索。写《百战将军·肖永银》,是因为我要替我的老师还一份历史情债,因为当“胡风分子”胡征沦落在陕西最偏僻的陇县山中的时候,他写了数百封求助信均石沉大海,是当年他在战场上被俘时的旅长肖永银救拔了他的苦难。写《黄河大移民》和《天国葬礼》,我都是追寻着一个信息很快地见到了我笔下的主人公们。吕出情报…  相似文献   

19.
罗丹 《台声》2013,(2):83-83
常想起爷爷讲述的那些往事、那些感触,还有他对我的期望和叮嘱 当我年幼还不懂事的时候,经常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您姓门而我姓罗啊?爷爷总是告诉我:“你要记得我们家的根在台湾新竹,咱们家姓罗。”但是却从来没有仔细跟我解释过原因。也许是我渐渐成长,也许是爷爷年纪大了更愿意回忆往事,这些年爷爷常常给我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也了解了爷爷达一一代老台胞的坎坷人生。  相似文献   

20.
伴我同行     
16年前,我首次接触统战工作时,脑子里一片空白,惟一知道的就是统一战线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当时的县委统战部部长王留成对我说:“桂云,你初到统战部,首先要多学习统一战线知识。只有多学习,才能了解统战,热爱统战,干好统战工作。”说着,他拿出保存得很好的10多本《中州统战》(时为《统战理论研究》)递给我。我细细读完这10多本杂志,心里明朗了许多,充实了许多,同时也喜爱上了统战工作,喜爱上了《中州统战》。 统战工作,我一干就是16年。16年间,当我工作遇到困难,束手无策或力不从心的时候,往往是《中州统战》给我指路,特别是1994年我担任部办公室主任以来,工作千头万绪,更加离不开《中州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