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理性思考:一是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二是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三是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坚持以人为本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两大方略,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从七个方面做出考虑。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以人为本,则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一个指导方针和重要原则。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体现在:以人为本深刻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导原则;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种新的理想社会方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目标、总任务.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体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不断展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实而可靠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极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文化条件.社会阶层及社会成员的人格和心理满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为现实的精神支撑.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思想是党的十七大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直接导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而且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原则."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互助共进的: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以人为本精神的完美体现.只有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指导并检验我们所建构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破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钥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党治国理政新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认真学习和把握以人为本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使人各尽所能,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使人各得其所,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使人和谐相处,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8.
从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战略高度出发,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试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法管理理念,对破解城市管理难题进行了基本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思路和具体举措。可以说,在“十一五”期间里,构建和谐社会将逐步从初步破题进入操作、实践的新阶段。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社会的经济细胞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建设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一、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刘泰来  徐继开 《前沿》2010,(20):11-13
邓小平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其中蕴含着一系列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生产力角度深入研究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能够极大地开拓我们的思路,提升我们的认识水平,指引我们更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陈江玲 《前沿》2007,(8):164-16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奋斗,要从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等多方面入手,拧成一股包括基本动力、活力、能力和主力在内的合力,才能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赵伟 《传承》2008,(10):56-57
"以人为本"思想是党的十七大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直接导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而且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原则。"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互助共进的: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以人为本精神的完美体现。只有依据"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指导并检验我们所建构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被确立为中国新的发展模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哲学角度审视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心路历程,审视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审视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有机体。  相似文献   

14.
包毅 《前进》2006,(2):27-29
以人为本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本质上是要把关注的目光从片面追求物质的增长和财富的积累,逐渐转移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从经济视角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洞幽烛微、探赜索隐,对于推动和完善以知识为基础的、以人本经济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增长方式在不断增加人们财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我们必须抓住人类社会转型的机遇,树立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从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2005年工作的一个重点,再到最近中央举办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为专题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这一切都昭示着中央对建设和谐社会高度重视,正致力于从实践层面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6.
聂鑫 《新东方》2005,(9):8-10
2004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格局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新格局,为中国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内涵和目标。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明确以“人和”为标志的社会,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的新形态,对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和应有之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充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教育内容,充分运用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新方法和新载体。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晶 《前沿》2010,(8):42-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经济、完善民主、健全法制和建设精神文明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统筹兼顾、整合社会,从而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维护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价值取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明确这些问题,对于研究什么是和谐社会、构建什么样的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