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政 《学习论坛》2004,20(6):17-18,22
江泽民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的科学论断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目标和任务 ,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深刻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论及现实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我国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江泽民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与时俱进地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本质的内在关系。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奠定了后人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出发,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概括。这一概括,代表着当时我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最新水平,解决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理论文萃     
《新长征》2002,(6)
索延文在2002年4月16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努力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并通过制定和贯彻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基本纲领,切实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的重要概括,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及其追求的重要目标,突出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关键。我们党历来重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并且根据实践和理论发展的需要,从时代的高度不断提出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150多年前设定的共产主义才能实现的宏伟目标.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既表明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朝共产主义目标不断前进,又立足当前,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使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更加丰富,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统一的结合中,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分别论述了走向人类社会发展更高阶段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进行了探索.论述搞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全新的社会发展观.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及其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深刻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于当前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幼萍 《理论学刊》2005,1(12):22-23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现标志。人类只有到了共产…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重要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培养"四有"新人与实践"三个代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2.
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及其特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在我国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义保 《求实》2006,2(10):34-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和谐社会发展中诸社会要素间的冲突与协调是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规律的现实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与辩证唯物观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解放生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发展生产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又是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解放生产力本质是解放人;发展生产力,目的是为了人;消灭剥削,实质是消除奴役人;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新人学说主要包括人的本质论和人的全面发展论。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人的本质实现的终极关怀,体现了全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价值取向。江泽民把握时代契机,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并从社会主义义利观、道德建设、先进性与广泛性统一诸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人学说。  相似文献   

16.
王义保 《唯实》2006,2(10):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契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规律,和谐社会发展中诸社会要素间的冲突与协调是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规律的现实体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诉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历史观与辩证唯物观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理论成果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领域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重视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并将其视为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从共产主义延伸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人的全面发展提到了全党工作的重要议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这种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强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少数人的全面发展而是指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2 )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提高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及人的素质 ;(3)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共产主义的本质要求 ,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4)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互为前提 ;(5)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超越马克思主义苏联理解模式的理论诉求。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