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保障。然而,我国目前依法治国的观念还未深入人心,法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高度认识依法治国、实施法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解决存在问题,积极推进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保障和发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证,是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的生命线,人民法院司法活动的过程就是人民法院在有关诉讼参与人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法治建设的主体。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手段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尤其是现阶段中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进一步用法治来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依法治国是现阶段我国基本方略之一,人民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体,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确保国家各项事务都依法进行,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确立宪法至高权威胡大成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指出依法治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确立宪法至高权威,这是逻辑的必然结论。宪法是国家...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在法治条件下,为保障公民权利,应以法治的理念重新审视警察权,并应以法治的原则和观念指导警察权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在法治条件下,为保障公民权利,应以法治的理念重新审视警察权,并应以法治的原则和观念指导警察权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和推进依法治国,在新的起点和高度进一步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向深层次发展:提出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定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制定和修改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起支柱性作用的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推进依法行政,明确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保障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法治社会,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发展。5年来依法治国的重大成就表明,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主题语和关键词,它具有深厚的政治内涵,就是要将法治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治国方式;它具有鲜明的法治价值,就是要将法治作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从政治维度理解依法治国和从法治视角分析依法治国,其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价值契合和制度共识,正确处理权力与法律的关系不仅是科学阐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政治内涵的基础和根本,也是突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属性的关键和核心。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执政党依法执政、立法机关依法立法、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环节;市场经济需要自由与平等,自由与平等需要法律规范行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治行政与之呼应;人权不得侵犯与人权需要发展要求行政厉行法治,对人权的关怀框定了法治行政的架构和内容.依法治国、市场经济和人权关怀,不仅成为跨越世纪的热门话题,更构成中国法治行政的深刻背景.实施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注人权保障和人权发展,使中国法治行政前景明朗.  相似文献   

10.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写入执政党的工作报告;1999年宪法第三次修改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一系列新部署;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吹响了法治建设的新号角,掀开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刑事政策对犯罪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日益重要,轻缓化发展是各国刑事政策的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我国的刑事政策也应沿着轻缓化和人道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在对付犯罪的策略上,通过刑罚把犯罪遏止在不危及社会基本生存条件的范围和限度内,凭借其他社会控制手段把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由于刑事政策和刑事立法存在密切的联系,我国应根据具体国情制定适当的刑事政策和完善我国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2.
法治政府及模型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 ,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方略。要建设法治国家 ,首先就要致力于构建法治政府 ,这既是法治国家的实现手段 ,又是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法治政府的相关形态 ,指出了我国进行法治政府建设应该适用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承认行政法的不成文渊源是西方法治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在行政法中引入不成文渊源能够有效克服成文行政法律规范的局限,主动应对行政裁量日益扩展的挑战,积极推动行政法规则的自我更新。我国行政法目前应当优先承认判例和政策的不成文法源地位。  相似文献   

14.
创新社会管理方法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的治国方略及奋斗目标,运用法治能够有效的调整社会关系,达到平衡、完善社会管理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法律体制内的思考是法治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法治的建设,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人们的法律知识也有了一定提高。但是,遇到涉及法律性问题时,人们能否自觉运用法律思维进行评价则不无疑问。以提前还贷为例,可以展示法律解释方法的应用,以及我国体制外思考的现象,证明法律适用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而强调体制内思考的重要性,这对我国法治建设、人们法律信仰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国家本位主义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指导思想,造成了刑事诉讼法具体制度和法条的设计时以国家权力和利益至上,忽视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与国际刑事诉讼法发展的趋势不符。本文对国家本位主义进行分析,以图对确立新的刑诉法立法指导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涉及立法、执法、体制、观念等诸多因素,从中国的国情和现实出发,困境在于传统文化模式中缺乏尚法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出路在于必须确立尚法理念。尚法理念的确立,是法实施、法功能、法价值、法效益能否真正实现的文化支撑点。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对环境污染的有效预防和治理,是一个高度综合、高度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的恢复,并且和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管理体制、政策法律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为了有效控制排污行为、保护环境资源,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在环境污染治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从法律层面上对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以及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基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得出排污收费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准排污税”。  相似文献   

19.
民间法是在一定区域内,由习惯风俗长久演变而来的逐步制度化的规则,具有地域性、非正式性和内生权威性等特点。虽然民间法与正式的国家法有所不同,但它在维护乡土社会的稳定和解决婚姻家庭矛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应当重视并有效地利用在社会中起实际调整作用的民间法。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分析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关系,解决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探索民间法司法适用的合理性,对我国法律继承和法律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法学教育     
法学教育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特别是 1995年党中央提出“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后 ,我国的法学教育更上一层楼。许多院校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设立法学公共课 ,把我国的法学教育工作推上新的高度。但如何做好该项工作 ,提高法学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这是我们应深入研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