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是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比例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是实现整个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向前发展的前提。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他的这方面的经济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而且对实际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习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和《陈云同志文稿选编》,我的收益甚大、体会较深。我从事经济工作已三十多年了,对照之下,确有豁然开朗、愧喜交集之感。现在联系我所在的机械行业的调整问题谈点个人的体会。按照国民经济的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方向,是机械工业振兴的必由之路。所谓调整,就是要解决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问题。按照马克思再生产的理论,国民经济两大部类以及两大部类内部都有一个合理的比例关系。不论简单再生产或是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都必须反映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关系。两大部类  相似文献   

3.
一、农轻重生产要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Ⅰ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第Ⅱ部类是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之间互相供给产品,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因而只有两大部类生产保持恰当的比例,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地进行。 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是理论上的抽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以农轻重的分类来观察和研究社会生产的。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农业和轻工业作为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既给本部门提供消费资料和一部分生产资料,同时又给重工业提供消费资料,并从重工业那里取得生产资料。重工业作为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它的产品大部分用以满足生产需要,也有一部分供生活消费之用,它既给本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同时又  相似文献   

4.
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结合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经验,构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即农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毛泽东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注重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积极寻求对外贸易的突破,并注意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一、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系,是国民经济最高层次的比例关系。毛泽东同志早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就提出了要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要使两大产业协调发展。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仅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同时,农业的经营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废除.大锅饭",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传统农业正在向市场农业、现代化农业过渡和转变。尽管如此,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并没有改变;相反,二、三…  相似文献   

6.
有的同志认为,社会主义良性循环,就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能协调地、有效地进行。区别是否良性循环的主要标志有四:一是在比例关系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保持大体协调的比例关系,保证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协调发展,顺利实现不断扩大再生产;二是在经济效果上,能够做到以较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获得较多较好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三是在增长速度上,保持持续的稳定的而不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 5 0年代初到 60年代初 ,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从 1 95 2年到 1 962年 ,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成功的理论建构。但这个建构过程却是曲折的 ,其中经过了五个阶段 :片面注重重工业时期 ;初步意识到农业、轻工业的重要性 ,开始整体考察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时期 ;主张工业和农业发展同时并举时期 ;主张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时期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常红利 《世纪桥》2010,(11):67-67,75
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做出了伟大探讨和思想贡献。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伟大构想,强调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合中国特殊的国情,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应着重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一、美国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的理论与实践 1.产业结构理论与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每一个产业都是这一再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要求每一个产业都要以与国民经济呈合理比例的速度发展,如果一个产业比重过大,就会造成剩余和浪费;如果一个产业比重过小,就会成为再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妨碍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何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辩证关系?贾华强所谓社会主义建设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辩证关系,是指它们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排列次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之初,往往都把重工业的发展放在优先考虑和优...  相似文献   

11.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是毛泽东同志曾经告诫全党的至理名言.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制约关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前三十年时间里,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政策严重偏离了社会发展的轨迹,不仅在政治上造成了十年动乱局面,而且在经济上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就是从政策调整人手的.翻阅《邓小平文选》二至三卷的全部内容,几乎每篇都从不同角度讲到政策问题,口气语重心长,态度坚定不移,内容涉及广泛.纵观二十年的改革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政策发展史.重温邓小平同志一系列关于政策的论述,就不难发现政策在邓小平同志心中重千斤.毛泽东同志的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12.
学习《资本论》第2卷第三篇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对于指导我国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贯彻国民经济建设的十条方针,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学习这部分理论,有一定的难度。可是,只要大家集中精力,刻苦钻研,这个理论“堡垒”是可以攻克的。现将我讲授这一篇内容的点滴体会,向同志们作一简略的介绍,抛砖引玉、求师受益。一、学习马克思再生产的理论,首先要搞清楚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把社会总产品从使用价值(实物形态)的最终用途上分为两大部类:Ⅰ、生产资料,Ⅱ、消费资料;二是把社会总产品从价值构成上分为: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三个部分。这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基础。这样划分的原理,对于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再生产也是适用的。因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计划中最主要的比例关系也是两大部类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面临一系列困难与问题。为了使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积累和消费等方面的比例更加协调和平衡,陈云在1979年3月首先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79年至1980年,面对困难和阻力,陈云有压有保,艰难推进经济调整。在重视和加强农业生产,调整农业和工业关系的同时,着力清理和压缩基建项目,并重点保障以宝钢为代表的发展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重大建设项目。1981年至1983年,陈云提出一系列果断有力的措施,稳步推进经济调整,包括继续压缩基建规模、严格财政信贷管理、加强农业生产、按国家计划进行经济调整、正确处理调整与改革的关系等。通过不断调整,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更加协调和平衡,重新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4.
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公报指出:“我国人民当前的迫切任务是: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正确地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十中全会为我们提出的任务,对于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至整个的国民经济,具有十  相似文献   

15.
农业和工业是最重要的两大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中的两个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子系统。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工业农业关系问题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晋江18年来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民利益和积极性的问题,是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这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和工人、农民这两大阶级之间关系的问题。因此,在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理顺工农关系,稳农兴工,工农并举,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博大精深的经济思想中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芒。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个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和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了经济生活中纷纭复杂的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一)重工业、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指出:农、轻、重三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它们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另一方面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他说:“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是决不可以因此而忽视生产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它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68页。下引该书只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是按产业部门分类形成的社会生产结构。产业的合理分布与协调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确定了我省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后,就有必要深入研究我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变化的条件和发展的趋势。分析产业结构有“两大部类法”、“农、轻、重法”、“三次产业法”等多种分类法,各有其利弊。在此,我们采取国际上比较通用、便于进行国际比较的“三次产业分  相似文献   

18.
走工业化道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之路。毛泽东为实现中国工业化构想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提出了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从实际出发,继承了毛泽东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做出新的贡献,真正将毛泽东的有关思想落实于工业化实践中,从而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推向前进。 一 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一条能够实现工农业生产发展,又不同于西欧、苏联、东欧新型的第三条工业化道路。他讲的主要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从内容上来说,中国工业化道路就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并举,发展轻工业和发展重工业同时并举的道路。它的基本精神之核心,就是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把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较能符合中国工业化的基本客观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系文 《前线》1961,(24)
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和个人消费,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理。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成两个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即第一部类)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即第二部类),并且指出,整个社会生产要能顺利地进行,必须使两个部类的发展互相协调、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同志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十条方针,为我国今后经济建设指明了方向。十条方针,贯穿着一个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坚持计划经济,在这个前提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怎样认识和处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的关系,这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早在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就提出要在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陈云同志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中也明确指出:“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可是,多年来,上述这些正确意见和主张没有能够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