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陈云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陈云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为了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陈云曾三赴苏联:第一次是在长征时期,另外两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苏联之行:赴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情况1935年6月,陈云从四川省天全县灵关殿秘密离开长征队伍,经成都、重庆,  相似文献   

2.
英勇的西征     
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最早向国内外报道红军长征英勇事迹的人,便是陈云。1935年6月,陈云奉中央之命,从四川经上海后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1935年10月15日,陈云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上作了关于红军长征的报告。这份报告,当时被人整理成《英勇的西征》,署名"施平",于1936年初,在共产国际主办的《共产国际》上发表。本文为《英勇的西征》节选。  相似文献   

3.
1935年6月中旬,陈云接受党中央的派遣离开长征队伍,前往上海恢复党的白区工作,并设法恢复同共产国际的联系,同年7月到达上海.此前,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鉴于上海地下党组织屡遭破坏,来信指示取消上海临时中央局,并将我党在上海的一些人员接到莫斯科.9月下旬,陈云一行秘密到达莫斯科.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过四川史实考证两则何成学1935年5月底,中央红军长征过四川飞夺泸定桥,在泸定县召开了有名的泸定桥会议,会议上决定派政治局委员、中央白区工作部长陈云同志去上海恢复党的白区工作。然而,关于泸定桥会议召开日期和陈云奉命离开长征队伍去上海的时间或者...  相似文献   

5.
正在关于长征的史料中,很少提及陈云。长征途中,陈云先后担任军委纵队政委、渡河(指金沙江)司令部政委等要职。但在1935年6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不久,即将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陈云却突然"消失"了。于是,部队里出现种种传说——有的说陈云已经牺牲了,更多的人说陈云"失踪"了。陈云在长征途中为何悄然"失踪"?他究竟到哪里去了?红军长征开始后,蒋介石一方面调集部队对红军主力围追堵截,另一方面疯狂破坏白区党组织,致使上海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当时,苏区临危受命绝密行动  相似文献   

6.
姚群民 《党史文汇》2002,(12):30-30
在众多有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早期报道中,陈云同志撰写的《随军西行见闻录》是最早以亲历亲闻角度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共与红军领袖的文献。文章于1935年秋写成,次年在中共主办的巴黎《全民月刊》上发表,同年在莫斯科出版单行本。此后,传入国内,以多种版本出现,流传很广。1934年10月,陈云作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的中央代表,参加了长征。1935年1月,他出席遵义会议。5月,受党中央的委托,陈云离开长征队伍,前往共产国际。他先到上海,8月,从上海启程,20日到达莫斯科。当时,苏联、…  相似文献   

7.
上海是对陈云一生影响至深至远的一座城市。陈云热爱上海、关心上海,亦对促进上海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记。 15岁那年,陈云离开家乡青浦县练塘镇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这是陈云人生道路上的霞要转折。从1919年12月到1927年4月,他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生活了七八年。成为职业革命家后,他又在上海进行了五六年革命活动,直到1933年初离开上海赴苏区。13年间,包括商务印书馆在内的上海,给了陈云多方面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孤身一人闯新疆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派陈云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时隔一年多,没有音信。1936年6月,中共中央又派邓发赴新疆,再由新疆转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红军长征到陕北的情况。邓发从陕北吴堡出发,秘密到达西安,后凭着一张张学良签发的县长委任状,从西安坐汽车到了兰州。当时,盛世才  相似文献   

9.
1935年5月,陈云在长征途中奉党中央之命到达上海。我也牵党组织之命从无锡赶到上海参加掩护陈云在沪安全的工作。陈云到达上海后,住进法租界天主堂街(今四川南路)新永安路新永安旅馆,当即打电话同时任上海浙江实业银行副总经理的章乃器联系,并通过章乃器找到意秋阳。章秋阳即章郁庵,章乃器的三胞弟,中共党员,同陈云一起在商务印书馆工作过,这时的公开职业是上海东方信托储蓄公司高级职员,兼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经纪人。章秋阳立即将陈云接到在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中路)358弄尚贤坊21号的家中。当时,我潜伏在国民党的无锡新监担…  相似文献   

10.
红军主力长征后,曾山奉命担任江西省委代理书记、江西省军政委员会主席等重要领导职务,留守江西苏区,开展游击战争,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演绎了“半面红旗”的革命斗争故事,被誉为“游击高手”,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5月,曾山突围到上海,赴苏联留学。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和陈云一起从苏联飞抵延安,受到毛...  相似文献   

11.
吴必文 《世纪桥》2009,(16):16-19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长征中的风云人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非常熟悉,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谈到长征这一段历史时却很少提到陈云,那是什么原因呢?其实,陈云也参加了长征,但是由于中央的特殊安排,陈云没有走完全程。  相似文献   

12.
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的重要初衷,一是重新建立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二是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在莫斯科期间的经历一方面促进了陈云本人政治和经济思想的发展;另一方面陈云通过多次参加共产国际会议和其他宣传活动,增加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工农红军和毛泽东的信任,对巩固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的领导地位、最早客观地向世界宣传长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陈云和李富春相识于20世纪20年代末在上海开展地下斗争的岁月里。在后来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两个人共同参加了长征;经历了延安岁月,陈云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李富春任副部长;一起进军东北,陈云担任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李富春任副主任。本文选取了延安时期陈云和李富春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的历史片段,再现他们  相似文献   

14.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人们在谈到长征这一段历史时很少提及陈云。其实,陈云也参加了长征,尽管由于中央的特殊  相似文献   

15.
陈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初,即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六成员之一。长征前夕,陈云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红5军团中央代表,长征开始后,随红5  相似文献   

16.
《随军西行见闻录》是陈云同志(当时署名廉臣)于1935年写作的一篇记录自己长征经历的文章,是一篇比较珍贵的资料。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年后重读此文,仍觉受益匪浅。陈云在长征途中陈云是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和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参加长征的。长征开始时,他又被指定为驻红五军团的中央代表,以后又担任军委纵队的政委,参加过遵义会议等重要会议,是长征的领导者之一。1934年10月18日,陈云随红五军团从曲利出发踏上长征的征途。当时,红五军团奉命担负全军后卫的重任,但只有红十三师和红三十四师两师…  相似文献   

17.
苏若群 《党史文汇》2016,(10):55-60
正一般认为,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执委会报告之后,共产国际领导人对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才有了解。但从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从1934年10月开始的一年内,连同陈云的报告在内,至少有六种信息来源让共产国际了解到红军及其长征的情况。一、1934年11月《真理报》的文章1934年11月14日,苏联《真理报》发表署名"Α·Γ·于上海"题为《争夺四川的斗争》的文章,系据《中国评论》周刊、《上海日报》《密勒氏评论报》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陈云出川     
<正>长征出发前,中央与共产国际的联络中断。遵义会议后,中央决定派潘汉年和陈云秘密到上海恢复组织并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汇报工作。潘汉年先行一步,是混在一群烟贩子里走的;陈云随后从泸定出发。当时,蒋介石正坐镇成都追剿红军,到处增岗设哨。为确保顺利出川,陈云装扮成收账先生,化名廖家骏,由地下党员席懋昭、陈梁奉命护送。到成都后,陈云在报上刊登启示,称"家骏此次来省,路上遗失牙质图章一个,文为廖家骏印,特此登报,声明作废。"暗语向中央报告了行踪。不久,按事先约好的接头方式,陈云与潘汉年在上海顺利会合,随后前往莫斯科。  相似文献   

19.
林木 《党史博览》2005,(6):28-29
1905年6月13日,陈云出生在江苏省青浦县(今属上海市)练塘镇。陈云之父陈梅堂,平时务农,兼做一些手工活。陈云2岁时,父亲去世;4岁时,母亲病故。随后,陈云被外祖母抚养。陈云6岁时,外祖母病故,舅父廖文光将陈云立嗣为子,改名廖陈云。14岁时,陈云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上海做过地下工作,曾任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后到中央苏区。1934年10月,陈云参加了中央红军的长征。陈云的经济才能在延安时期就已显现,曾主持陕甘宁边区的财经工作。建国后,他又成为新中国的经济首脑。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平抑物价、统一财经,…  相似文献   

20.
陈云向共产国际所作有关长征的汇报,对于促成共产国际认识转变以及对于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支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陈云有关长征的文献主要涉及《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随军西行见闻录》《英勇的西征》。在长征文献的研究中,陈云有关长征文献的发现及价值已有充分研究,不过有关《随军西行见闻录》著述时间地点的论述存在不同的说法,分析探讨此疑问,对于学界深入了解陈云有关长征文献的价值意义,加深对红军长征的认识了解,有着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