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很多人觉得:掌握资讯,可以让自己做事更方便.但不少人错误地理解了"资讯"二字的含义,把它同"小道消息"、"他人隐私"画上等号. 中国人离不开饭局,饭局上离不开"小道消息".吃的是山珍海味,品的却是家长里短. 一个人的讲话,若总是不离他人隐私,且所说的内容总能让你时时有惊讶,离他远点,否则,下一个被出卖的,就是你.  相似文献   

2.
差异三条     
世上本来只有饭没有局,吃的人多了,就有了饭局。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饭局文化。从前,生活是从一顿饭到下一顿饭,后来,生活是从一个饭局到下一个饭局。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是没饭吃.而是太多非吃不可的饭。  相似文献   

3.
大仙 《法制博览》2010,(12):28-28
美食专栏作家沈宏非说:“一周一个饭局是正常人,一天一个饭局是大红人,一天三个饭局是交际花,一天很多饭局,是餐厅服务员。”经济学家茅于轼长期以来有个观点,中国的粮食最起码够全中国再吃20年,所以他赞同退耕建房,这样房价就下来了。  相似文献   

4.
有的人是喜欢应酬的,他们中的领袖人物被称为是“派对动物”或“饭局组织者”,这类人通常意气风发,左右逢源,握手寒喧,嬉闹玩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这类人,我并无反感,相反会有不少欣赏之心。人有能力大小之说,能游刃有余与各种应酬之中,掌控场面,皆大欢喜,不是一般人物所能做到的。一场饭局之中,少了这类灵魂人物,会冷清的多。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5,(25)
<正>前两天,一个律师朋友A在微信圈里感叹:当事人不讲诚信,官司赢了,也执行到位了,但就是不肯支付律师费,还反过来威胁他。我给A打了个电话。他告诉我:案件执行中,为了当事人的案件能迅速执行到位,他请了执行局的工作人员吃个饭。在饭局中,也邀请当事人B参加。邀请B参加这个饭局的目的是,想让对方知道,作为他的代理律师,A尽力做了工作。不过,当一切如愿时,B反悔、不肯支付律师费。"约有50万元律师费,一年的工算白打了。"律师A的情绪有些低落。我告诉他说,"你就和B打官司嘛。"朋友说,"打不得,因  相似文献   

6.
随录讲人     
日本的饭局不但多,而且常常吃不饱,回来还要自己给五脏庙加料。日本的饭局菜式众多,往往一顿饭下来一二十道菜,盘子大碗大,但菜量少得可怜,一道菜分到每个人的盘子里不过一勺一口而已,即便二十道菜也不过二十来口。吃一个日本饭局常常要用三四个钟头,这二十来口菜分成三四个小时上来,其充饥水平可以想象。有的朋友不免对日本人颇有腹诽。  相似文献   

7.
饭局     
想起用“饭局”为题写一点文字,是缘于朋友的一个电话。那天傍晚朋友告之有一个饭局,宴请的是业务单位的,一笔很大的单子,希望我能去作陪,我不知道自己还有三陪的潜质,本不想去的,但朋友话语郑重,似乎我不到场这笔业务就拿不下来一样。施施然前往,还真是开了眼界,酒桌正集了“三山五岳”的朋友,或油头粉面或大腹便便,都是做工程的,本是爽快,但利益驱使下也唯唯诺诺起来,目光闪烁,神情忸怩,话只说到一半,酒只喝到七分,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2016,(19)
正近期的房价狂飙,让我想到了一位台湾朋友。说是朋友,其实算不上。4年前,在台北的一个饭局上,我们有过一面之缘。我现在想到的,是他的投资观念对我的"震撼"—很遗憾,我现在才被"震撼"过来。他是国民党的"官二代",台湾最好的台湾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好工作。后来,找亲戚借钱开了一家做医疗器械的工厂,出口美国和日本。再后来就不做了,开始经营会展和广告公司,主要帮台湾中小企业在大  相似文献   

9.
上上签 《法制博览》2011,(14):63-63
这年头男人越来越胖。很多男人在把老婆的肚子搞大的同时,把自己的肚子也搞大了。近来我发现饭局上的话题越来越有一个奇怪的趋势:女人们闷声不响地听男人大谈减肥话题。这在过去,可绝对是男人侧目而女人热衷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步入具有"两升一拓"时代特征的合作共赢新时代,即所维护的核心利益从捍卫主权、推动发展升级为促进合作共赢,所追求和倡导的核心理念从伸张正义、搁置争议升级为主张正确义利观;所惠及的范围从第三世界国家、周边地区拓展到全球共同发展。由此而来的,中国周边外交通过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其"亲、诚、惠、容"的理念、"树典范"的定位、"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野和"点面线片相结合"的实践内涵,优先推动周边共建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典范。但是,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着大国零和博弈、恶邻以小恶缠、周边存疑平衡的综合困境以及"繁荣稳定中断"、"恶邻挟强自重"、"大国意外对决"的灾难性风险。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有护霸之心、无超越之备,有激化矛盾之策、无管控风险之力,有肇事逞威之能、无正视事实之心,其后果正在逐步加大三大灾难性风险。中国要与周边走通、走宽共建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典范新路,必须促进各方实现"管控超越"、"制度超越"两大共同超越。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包括的内容和涉及的问题,有基本理论与深度理论之分,有"基本理论问题"与"深度理论问题"之别."深度理论问题"是在"基本理论问题"基础上深化、延展、开拓的结果.当前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迫切需要在揭示和探索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一系列"深度理论问题"上下功夫,对什么是科学发展观蕴含的深度理论问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些...  相似文献   

12.
张丽娜 《法制博览》2010,(14):64-64
一桌子女人饭局上谈男人,四个女人都曾情海湿身,为爱情很受过些累吃过些苦,现都是单身,因此得出许多结论:A女说:“千万不要嫁湖南男人,花心还大男人”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上半年,性侵害少女案件纷至迭来。谩骂者有之,谴责者有之,反思者有之。一方面,义愤填膺,怒发冲冠;另一方面,扼腕叹息,悲歌嗟叹。甚至有人悲观地感慨:恤幼之善在物欲膨胀中沦落,青春之花在无良摧残下调零!从2009年的"习水嫖宿幼女案",到2012年的"丽江嫖宿幼女案",再到最近沸沸扬扬、引发网络舆  相似文献   

14.
周彪 《南风窗》2013,(5):12-12
当如潮的人流涌动于全国各地的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赶趟儿回家团聚和家人共度春节的时候,有一群人却无法找到"温暖的停靠",只能在异地他乡的节日喧闹声中寂寞地回味曾经和亲人团聚的感觉。他们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流浪者,他们是中国特有的维权方式—上访衍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因维权而失存身之地、生活之靠、天伦之乐,人生之悲莫此为甚。追溯起来,上访是国人自古有之的一种维权手段,从"拦轿喊冤"到进京"告御状",几千年来此类维权可谓绵绵不绝,  相似文献   

15.
户口再松绑     
张墨宁 《南风窗》2012,(7):35-36
"暂住证"时代即将终结,与之相关联的歧视、不公正、漂泊感能否一同消匿,则是居住证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中国,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处于"人户分离"状态,离开生长之地,去寻觅更有吸引力的财富和生活。大都市的优越和迁徙自由的实现却并没有带来期望中的幸福感。因户籍而产生的门槛,使他们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方面成为"二等公民"。2012年2月,新一轮的户籍制  相似文献   

16.
李克诚 《南风窗》2014,(4):41-43
<正>新一届中央纪委在开局之年甫一出手,便给公众留下惊艳之笔。落马高官数量之多、频次之快,均创历史纪录。有预计认为,接下来数月内,或还将有别的"老虎"被伏。2013年1月23日,当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首次提出,当前反腐"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时,外界对这位中纪委"掌门人"最大的印象和评价恐怕还是"务实且清醒"。时隔一年多之后,当18名省部级高官、数百位厅官密集落马,就连普通民众也感受到整个官场风气悄然生变时,恐怕再也没人会怀疑这位素来有着"复杂问  相似文献   

17.
孙伟锋 《南风窗》2012,(20):96-96
作为"法律+X"的典型,冯象和朱苏力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思想资源里的"X"偏重于宗教文学,后者侧重于社会调查,而这种迥异于大陆法系的创作又是拜美利坚法学教育所赐。相对于8年前的版本,新版增加了"利未记"章节和2004年后的新作,但一以贯之的是法治转型大背景下重建宪政的鼓与呼。为有法治之幸福,必经法治之痛苦。这种痛苦,就是转型。《政法笔记》里的子标题都是过去10几年国内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雷墨 《南风窗》2014,(6):76-78
<正>对于亚努科维奇来说,推动国内改革、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符合国家长期利益,但接受俄罗斯150亿美元援助稳定国内经济,则符合他个人短期的选举利益。"乌克兰"这个词在俄语中有"边区、边缘之地"的意思。对于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法国等欧洲核心国家来说,乌克兰也算"边缘之地"。对于美国来说,乌克兰更是一个遥远的存在。但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让这个"边缘之地"成了俄罗斯与美欧战略博弈的一个战场。正因为如此,发端于基辅独立广场的民众反政府示威,戏剧性  相似文献   

19.
正凡是士人大场面的集会不免也有一些程式,古之难以考究,当下到可以目睹的大多是军歌嘹亮的开幕闭幕之方式。不过这些场合或许也未必就好,在读书人中想要齐唱起同一首歌,那也是难事,更为重要的是,假如不是领导高层而是士人闲暇出席,借用这种手段,多少有些尴尬,也难以激起一丝涟漪。这种内心深处的看法我不知道书生白丁是否有同感,唯独可以实证的是在我国本土所开创的"中国犯罪学高层论坛"上,使用这种方式不那么妥当,不免受到公开反对甚至几分讥讽嘲弄。这是由于在这个群体中从其拉起山头起就形成了不平则鸣、不同则争、不公则讼的风气了。近日,鄙人观察近年"中国犯罪学高层论坛"之"联播"实况,不由自主引发许多感叹,无意之中产生有一种怀旧悲凉之心态,聊发出一种断想,情不自禁流露笔端,书写出来,既为表达个人之陋见,也为寄托一丝馨香祷祝之朴实情怀。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16)
正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一名言对高等教育现代化之初的中国大学进行了精辟解构,对建基于理想信念的"象牙塔"进行了建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人们的利益诉求不断彰显,功利主义思潮不断侵蚀建筑在"象牙塔"周围的"理想外墙",日渐迷茫的"天之骄子"光环不再,"功利读书者"的特质逐渐凸显。《南风窗》关于"我的大学"的系列报道,探讨了大学生功利性读书、大学教师功利性科研、大学功利性变迁等问题,集中呈现了今天的大学、大学生、大学教师行为与思想的图景,引发了对于大学中理想与功利二者关系的思辨。传承大学的理想主义与以职业为导向的"功利性读书"是否完全对立,毫无耦合之可能呢?细细分析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