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国富国穷根源的研究成果不断被介绍到国内来,除了目前仍流行的产权和制度决定国富国穷的解释外,最近10多年,又相继出现了民主决定国富国穷、竞争力决定国富国穷和创新决定国富国穷的观点,甚至出现了地理位置、资源和气候决定国富国穷的观点,这些观点非常具有迷惑性。尽管产权、制度、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正"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迅猛崛起,不仅遭到了阿政府和当地武装力量的抵制,更引发了全球关注。而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发展势头后,"伊斯兰国"尚难以威胁阿富汗全境并将其发展成为替代伊叙的新基地。然而,凭借其在全球恐怖主义网络中的资源和影响力,"伊斯兰国"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影响阿富汗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2014年6月陡然崛起的"伊斯兰国"一跃成为当代最富有和强大的极端主义组织,半年后它确认在阿富汗  相似文献   

3.
古巴、越南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受到综合国力和国际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但它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与它们重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分不开的。两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的经验主要有:内容创新的本土化方向、领导核心的先进性要求、资源利用的群众性选择和教育方式的现实性回归。以上四点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2014年6月以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异军突起,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对中东国家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无论从武装人员构成和财力状况、还是装备水平方面来说,"伊斯兰国"都已超越"基地"组织、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基斯坦塔利班等其他极端组织,一跃成为全球实力最强和影响力最大的恐怖组织,并引发全球暴恐势力的纷纷效仿。尽管美国主导的国际军事联盟对"伊斯兰国"的军事打击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发展,但由于它凭借不断把握政治机会结构、提升资源动员能力和强化意识形态叙事等优势,国际社会想在短时间内彻底摧毁该组织还只是一种愿望。然而,"伊斯兰国"生成与发展的结构性缺陷也正是目前国际社会打击这一极端暴恐组织的着力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政府能力"对一国军事能力生成具有重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威胁研判能力、自身凝聚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三个方面。一国政府对国际威胁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国军事能力建设的目标选择;政府自身的凝聚能力影响着国家军事能力生成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效率;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能力则构成影响国家军事能力生成过程中能够用于分配的国家物质资源多寡和精神、智力资源贫富等基础性因素。为佐证上述观点,我们选取了1865—1895年中国晚清政府调控衰落失败的案例进行分析。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晚清政府军事能力低下的最有力证据,但失败的关键在于当时清朝政府能力的孱弱。  相似文献   

6.
邱兆锋 《南风窗》2010,(2):78-80
纵观我国海疆油气开发,主要在内海的渤海海域顺利开展了国际合作。由于划界争议,中日之间的东海油气共同开发举步维艰。而在广袤的南海,我国油气开发只是在北部湾、珠江口与海南岛附近"转悠",越南、菲律宾等五国却在"如火如荼"地掠夺深水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曾经由苏联一国扩展到十六国。到上个世纪末先后垮掉十一国,剩下的五国在经济体制和对外关系体制方面不同程度地实行了改革开放,中国、越南等国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但是在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体制方面仍然面临艰巨的改革任务。在这里我只想就这五国政党制度存在的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美国跨国公司与中美关系发展:1993~20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开始,全球化的效应产生了国家问紧密连结的相互依赖关系.相互依赖关系植基于依赖的基础之上.观察相对的依赖程度高低。可以体现相互依赖的结构情形。就国家间的互动关系而言。相互依赖的概念指称着国家问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层面上的长久交往与接触,产生了对各层面相互影响的一种结合状态。就国家间资源禀赋条件不同的角度来说。资源禀赋条件强大的国  相似文献   

9.
网战TOP 10     
惊呼:谁在掏空中国的战略资源?作者我的西交点击67696水量154 http://jczs.news.sina.com.cn/bbs/index.shtml新浪军事论坛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摊到13亿人身上可能就说是资源匮乏国也不为过。但国内部分个人或单位却将种类并不算多的优势资源大量贱卖国外。作者的资料触目惊心,而国家年初颁布的相关法令说明这已经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本国甚至他国的公共关系, 去影响目的国政府的政策决策,从而达到企业的商业目标,或者改变企业的生存环境,通常有个专业的术语, 称为“政府公关”。在欧美等国,外交资源是经常被动用的“政府公关”手段之一,这类手段被称为“游说”或“院外活动”。一般的时候,这种手段可能表现为搭政府外交活动的“经济便车”。加拿大和德国总理数次访华,都带来了几百人的商务团队,随行的企业家人数已经远远超过外交人员,而且总理亲自为本国的跨国公司做推广和促销。重要的时候,这种手段升级为直接聘请前外交官员担任顾问,甚至担任开拓一国市场的大区总裁。  相似文献   

11.
“纳布科”项目与美欧俄及里海新兴资源国能源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布科管道项目是欧盟实施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首选。欧盟与俄罗斯围绕该项目在中亚-里海新兴油气资源国、外高加索和伊朗以及土耳其、中东欧过境国等展开博弈。管道的未来命运将取决于美国与伊朗关系改善以及俄美关系演变。  相似文献   

12.
德黑兰选举骚乱发生后,英国成了第一个被伊朗扣上搞破坏帽子的国家。英伊关系恶化,把欧盟拖下水。萨科奇表示,欧盟应当不惜动用任何资源与英国一道对伊朗作出反应。所以,如果说伊朗"搞砸"八国峰会,还不如说是英国"搞砸"了八国峰会。  相似文献   

13.
中俄两国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从20世纪初起,在两国的交往中便出现了民间组织的身影,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中俄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中俄两国民间组织的交往已经历了一个世纪的锤炼,在21世纪新型国际形势的要求下展开了宽领域、多层次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民粹主义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扮演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尤以英国和日本两国为甚。本文主要介绍了英、日两国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政治派别、组织形式及政治主张,通过对两国民粹主义的话语特色进行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两国的民粹主义政客如何在各自国家的政坛发挥着"极右"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两国的政治走向。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05,(14)
6月27日的《时代》以“中国的新革命”为总题刊载了超过20个版的相关文章。该组文章以崛起的中国为主线,从中美之间日益紧密的关系,中国社会的变化,美国大企业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全面解读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人权等方面的情况。文章说,去年美国人购买了价值110亿美元“中国制造”的服装和价值1850亿美元的其它商品。然而,大多数美国人没有认识到中美两国的未来息息相关。把美中两国绑到一起的不仅仅是棉服,也不仅仅是玩具或鞋子。中国持有上千亿美元的美国债券,两国公司围绕石油等资源展开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国在地缘政治中的表现影响着如何解决对美国决策者来说意义重大的问题,比如朝鲜核  相似文献   

16.
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诞生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挑起叙利亚内战紧密相关,也与基地组织密切相连。在"建国"目标、军事能力、财政经费、招募手段、人员构成等方面伊斯兰国远远超过了基地组织,由此开辟了恐怖主义的新纪元。伊斯兰国极端恐怖组织与行为具有极端残忍性、种族主义、宗教分裂与教派冲突、国际化和国家实体化的特征。在美国及盟国、俄罗斯的打击下,伊斯兰国的军事攻势和侵略扩张将受到有效遏制,但伊斯兰国的组织及其恐怖行为将依然长期存在,而且有死灰复燃的可能;随着战略收缩,伊斯兰国有可能在中东地区以外的国家如欧美西方国家以及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发动更频繁的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17.
贺文萍 《当代世界》2009,(12):11-13
近年来,拥有丰富资源储藏和市场潜力、政治经济形势亦不断好转的非洲重新回到了世界的聚光灯下:仅2009年下半年以来,欧美一系列重要的对非会议和访问纷至沓来。2009年8月5-14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对肯尼亚、南非、安哥拉、刚果民主共和国、尼日利亚、利比里亚和佛得角等非洲七国进行访问。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第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国际贸易的扩张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价格的均等化,从而对劳工、地主和资本家的收入和财富带来不同的影响。在这一时期,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劳动力充裕而土地稀缺,资本要素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稀缺状态。作为稀缺要素所有者,三国的地主和资本家通过对政权的把持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其经济实力和规模因世界贸易扩张而受损的趋向。作为充裕要素所有者,这三国劳工的经济实力和规模随着国际贸易的扩张日益壮大,从而为其集体行动积聚起更广泛的政治资源。随着不同要素所有者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三国劳工针对土地和资本要素所有者在抗争政治和常规政治层面都展开了政治动员,劳工的反建制主义由此兴起。  相似文献   

19.
揭开新世纪中俄关系发展新篇章 中俄两国在20世纪既有过结盟的关系,也有过对抗的矛盾.冷战结束后,中俄两国领导人根据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从各自国家建设的战略需要和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出发,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国家关系.在建立新型国家关系的方针和原则的指导下,中俄关系过去十多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两国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各个领域加强了互利合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两国建立了高层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各层次的交流和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两国在维护各自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方面相互支持.两国基本上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双方在经贸、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不断扩大.中俄在国际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在促进世界多极化、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发展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略协作.近年来,两国高层领导人的互访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魏冰 《国际展望》2022,14(2):36-58
国际秩序转型的动力、过程和方向是政策界与理论界关注的核心议题。历史上的国际秩序转型通常以暴力方式实现,旧的秩序被完全推翻,获胜大国及其集团围绕自身利益建立一套新的秩序安排。在当今时代,暴力方式难以为继,新兴大国只能通过一些相对和平的手段改变既有利益分配格局,以此推动秩序的渐进调整。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制度竞争成为国际秩序转型的核心动力,崛起国寻求提升在制度体系内的物质利益和规则主导权,守成国则试图利用制度体系内的优势地位维护既得利益。崛起国的制度竞争策略包括改革既有制度、创建新的包容守成国的制度和排斥守成国的制度,守成国针对崛起国的行动而制定相应的反制策略。双方的制度竞争通过改变既有利益分配的不同维度来决定国际秩序的转型模式。当前,中国通过改革既有制度和创建新的包容守成国的制度实现了物质利益和规则主导权的提升,中美两国在国际制度领域的持续互动将决定未来国际秩序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