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燎原 《南风窗》2013,(6):60-62
15年来,胃癌、食道癌等病症一直笼罩在大刘村上空。全村2300多人,"村里每年有不低于千分之五的人患上了癌症,至今累计有150个人患癌症。"刘志军说,除了癌症,侏儒等一些怪病也在村里流行。在山东潍坊"两天查了715家企业",但"找不到谁干的",还涉嫌给企业"通风报信"的时候,河南中鹤集团长期地下排污被人"扒"了出来。当地环保部门对此矢口否认。不过,中鹤集团承认了渗坑排污的事实,但强调"是2008年以前的事了,现在不排了"。  相似文献   

2.
黄纪苏 《南风窗》2014,(16):47-47
<正>北京大学有卓尔不群的另一面。北大的一些师生这次又挺身而出,选择在沉默中爆发。这才是令人神往的北大精神,这才像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毛泽东等先贤呆过的地方。6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暴烈得像五雷轰顶。我去参加了一个会,讨论北大的什么"燕京学堂"。会议通知写得太"价值中立"了,让人看不明白会议组织者到底想干什么。"燕京学堂"当然不看也明白,虽然说得高大上,要"构建中国文化主体性",其实就"办班"、"创收"那点事,早臭一条街了。一个惯见不怪的事情,我倒觉得有说说的必要,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它有代表性;第二个么,读者看到结尾就知道了。其他与会者们议论"中国学"、"国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8)
正欧洲把难民问题作为政治交易,最可议的是欧洲的心态。欧洲将把难民关在门外,让难民只困在中东,当欧洲人看不到难民,欧洲人的道德压力就会消失,这是一种眼不见为净的哲学。人们常说"眼见为凭",任何事情,人们看到才会相信,并产生看到的情绪反应和道德反应。但"眼见为凭"却有盲点。如果一件事发生了,但我们没有看到,因而不相信,甚至不会作出道德反应,那就会错失了道德判断,可能造成极大的误差。尤其是现代人都是透过媒体的报道来看世界,一件事媒体有报道,人们就会相信,媒体  相似文献   

4.
石破 《南风窗》2010,(26):34-34
颁奖辞因为《大迁徙》一书"不可避免地揭露了一些渭南地方官员违背移民政策,贪污腐败现象",谢朝平"因言获罪"。我们关注谢朝平的遭遇,但愿因言获罪的事永不再来;我们更关注他笔下那群移民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首都力量     
<正>他们是首都的建设者他们为北京这座城市奉献西城区总工会推行"八小时约定"倡导"敬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月底起至12月,北京市西城区总工会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中的"敬业"为核心,推出以"敬业八小时,做好今日事"为主要内容的"八小时约定",在全区广大职工中开展爱岗敬业、恪守职业准则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市总工会相关工作安排,此次"八小时约定"以"敬业八小时,做好今日事"为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1)
正我们都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这个"人",包括了"我",但更多地指"他人"。在《让直觉和世界的真相相通》(见本刊2015年第26期)这篇文章中,我在破解著名的"电车难题"时说,"岂能尽如我意,但求无愧于心。"在到底是让失控的电车按既定轨道撞死5人,还是由我们选择拐向岔道,拿无辜的1人生命去救5人,我们都是极其痛苦的,是无法尽如我意的,但再痛苦也得选。这个时候的判断标准就是"无愧于心"。这两句话,都在说:我们对做一件事最终应该听从的,不是头脑的想法,不是他人的意志和压力,而是我们内心的声音,是内心深处的直觉。这是一  相似文献   

7.
吴海宁 《南风窗》2010,(23):12-12
<正>随着诺贝尔文学和科学奖各奖项的尘埃落定,中国人又小小地失望了一回。说"小小",是因为我们对这一奖项原本就不该存有多大的念想;说"失望",毕竟最近这几年中国人的"诺奖情结"与日高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说到中途岛的"赤城"号时。常用"運命五分間"一语来代表该舰在五分钟内被炸弹重 创,失去战斗力的事。作者反用其义,以美军攻击"初月"号的2个小时,来说明"初月"号的强悍。  相似文献   

9.
案情回放 2010年4月30日,肖某与某医院订立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担任该医院注射室的护士.在师傅的带领下,肖某苦练基本功,在1年的时间内做到了给幼儿扎针一次成功99%的好成绩,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甚至有的患者就是因为肖某的扎针技术而选择肖某所在的医院就医.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9)
正GDP这样的综合性指标才是一个"现代指标",而钢产量是个"近代指标"—在弱肉强食,国际秩序构建完全以武力为后盾的时代的国家博弈"实力指标"。在普通人眼中,西方殖民者打败落后地区的抵抗力量都是通过先进的"洋枪洋炮",即"热兵器"对"冷兵器"来实现的。但这是一种不小的"误区"。西班牙人作为美洲早期的殖民者,其打败和屠杀印第安人主要依靠的并非热兵器,而仅仅是钢铁的刀剑。这种胜利的取得,最重要的原因是,印第  相似文献   

11.
<正>如今,互联网成为我们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并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各级工会组织都有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以及BBS平台……这里不仅仅是对职工的意见进行收集、统计和发布,同时还有很多有趣、感人的"网事",也许你的"网事"很平常,但其中也会有一些让人记忆深刻的事和人可以和大家分享,那么快提笔写下来,晒晒发生在你们工会的  相似文献   

12.
南方朔 《南风窗》2010,(21):94-94
<正>全球最早对"时髦"(Fad)现象作研究的乃是美国前代学者鲍加德斯(Emory Bogardus)。他在1915至1924年间,每年找100人问他们当年最时髦的5件事。他的10年研究,方法上并不严格,但结论却极精彩:(一)绝大多数"时髦"事务都是朝生暮死,能撑过3年已经极稀少,那个时代只有"男子腕表"取代了"链表"而留存下来。(二)因此,人们所谓的"新鲜事",其实是很可疑的。它初起时很能吸引人,造成"羊群效应",大家都一窝蜂地凑热闹,但因为新得没什么道理,于是很快就冷了下来。鲍加德斯的早期研究,其实已碰触到了今天所谓"创新"这个问题的根本。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可分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石勇 《南风窗》2014,(15):9-9
<正>经常有人说"道德是用来律己,不是用来律人的",并且一脸高尚的样子。据说,如此标榜可以防止"道德绑架"。这有问题吗?有。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下的情境:公交车上,一个中年渣男突然对一年轻女乘客施暴,先是跨腿坐在女子大腿上,接着,压在女子身上,猥亵并企图强奸。司机见状,赶快过来和施暴渣男搏斗,并连呼车上的乘客"快来帮她",喊了5次都无一回应,直到最后才有一个眼镜男帮忙。这并不是我假设的"思想实验",而是7月4日发生在福州27路公交车上的真实事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判例历史源远流长,早在秦朝就有"廷行事",汉朝的"决事比",宋朝的"断例",明朝的"固事生例"及清朝的"以例断案",民国时甚至直接称之为判例法,发展到今天的中国,虽然我国已无判例法之说,但是判例却是无处不在的,最高人民法院的案例指导制度,正是这一制度在当代的变化和发展。指导性案例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争议和问题,本文从指导性案例实施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比域外相关判例法制度中值得我国行政审判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加以梳理和介绍。  相似文献   

15.
陈水扁与卢武铉是好有一比的,这两人都出身寒微,都高至"总统",都因腐败问题浮出水面,在下位之后被新闻曝光被司法调查,只是一个脸皮厚,死不悔改;一个脸皮薄,以死悔改,这两人对待腐败的"负责态度"折射出了两种文化背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间大义,不说也罢。  相似文献   

16.
贪官当知耻     
《南风窗》2014,(18)
<正>古代说"刑不上大夫",并不是说当了大官就可以有了"免死牌",而是说大官有惩罚标准更高的"礼"。有罪有责就应该自杀谢罪。日本人有没有"罪恶感"一直是近代文化人类学争论的课题之一。有一派学者认为,日本没有罪恶感,但却有很强的"羞耻感",因此,日本人会为了丢脸而切腹自杀。几年前,有一对日本的老农夫妇,他们经营养鸡场,有次心存侥幸,把病死鸡拿出来卖,事情被人踢爆,这对老  相似文献   

17.
石破 《南风窗》2014,(1):8-8
<正>2013年12月,媒体报道,法国市场调查公司益普索(Ipsos)针对全球20个国家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用财产来衡量成功方面,中国受访者名列榜首,认同这一观念的人数比例高达71%,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同时,有68%的中国受访者也认同"我感到取得成功和赚钱的压力很大"这个说法。媒体惊呼:"当今的中国人太现实了!"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现实?那是因为:第一,在中国生活压力太大,如果你不向上拼,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人,你连一般的尊严与舒适的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第二,因为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等级观念就是"金钱至上",而"经济成功"被  相似文献   

18.
读到唐小兵先生的《胡适:伟大先知还是一介书生?》一文,才知今年是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90年代初,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关于胡适的改良政治思想,从这一意义上说,胡适,是我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个对象"、"第一人"。我竟然忘记了"第一人"诞辰120周年纪念,感觉有点惭愧。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了解"而趋"同情",我也是如此。初读时,胡适改良思想是被放在正确革命之对立面来看待的,读着读着,便开始同情胡适之改良了。可是,这又与因受教育而对革命持肯定的态度发生冲突。"革命"与"改良",便在一个"半梦半醒"的青年学生思想观念中纠结、斗争起来。求解不得,还写过一封信求教国内胡适研究一专家。专家回信说:这个问题太复杂,  相似文献   

19.
李淳风 《南风窗》2014,(22):70-73
<正>举报还会继续,他的微博名是"张家界铁匠龚厚钦",铁匠,来自于"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名言。"咚咚咚",早上8点多,响起了警察查房一般沉重的敲门声。龚厚钦来了。眼前是一名高大健壮的男子,一身短打——短发,短袖T恤,短裤。视线从中间往上移,先被他五星红旗样式的鲜艳T恤吸引,热情而让人充满安全感。然后是那双眸子,不大,  相似文献   

20.
世间有情众生,无利而不往,遂为所困,茫然不知所求为何也。那只看不见的手《射雕英雄传》中混迹于一伙强人之中、并以"江南七怪"二把手自居的"妙手书生"朱聪也许是小偷中的特例。一般而言,小偷总是孤军奋战,得手时"独自偷欢",失手后"一人做事一人当",将不劳而获的不良生活习惯升级为"一个人的战争"。套用托尔斯泰书写在《安娜·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