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正亲爱的龚晓光:您好!辽宁的天气逐渐变热了,你们那里如何呢?在你的上一封来信中,我感受到了你的不安。你说,自己太渺小了,工作太平凡。同时,你跟我分享了自己的工作遭遇:因为在工作中"太死板",没有"好人缘",为此你感到苦恼。在你看来,我是一个有"好人缘"的人——不管谁遇到困难,我都会主动跑去帮忙;不论谁跟我提什么私人要求,我都会尽量满足。实际上,你只说对了一半。我是个认死理儿的人,如果违反了我心中的原则,那么,即使是再容易办到的事儿,我也不会"抬抬手"的。  相似文献   

2.
何三畏 《南风窗》2010,(6):96-96
<正>几年来,薛涌严厉地批评国内"主流学者",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家"。先得分别一下"主流"的概念。在薛涌看来,"中国的主流学者",是应该打引号的。因为"草根才是主流"(薛涌一本书的名字),而中国的"主流学者",例如"主流经济学家"们,尽管也主张市场,但他们往往精英意识过重,他们的知识可能已经老化或比较有限,他们可能实质上是蔑视草根的。薛涌很不待见他们。每当他们有"不主流"的表现,薛涌的批评直言不讳。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上半年,性侵害少女案件纷至迭来。谩骂者有之,谴责者有之,反思者有之。一方面,义愤填膺,怒发冲冠;另一方面,扼腕叹息,悲歌嗟叹。甚至有人悲观地感慨:恤幼之善在物欲膨胀中沦落,青春之花在无良摧残下调零!从2009年的"习水嫖宿幼女案",到2012年的"丽江嫖宿幼女案",再到最近沸沸扬扬、引发网络舆  相似文献   

4.
南方朔 《南风窗》2010,(15):99-99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日本经济崩溃,许多妇女沦为娼妓,被称为"卖春妇"。"卖春妇"这个词的出现,所反映的历史是日本男性沙文主义的传统,它把性交易的主体定位在女性身上。因此如果要批评,就去批评"卖春妇",这些女人真是够倒霉的了,她们沦为娼妓已很凄惨,还要承担起性交易关系里的污名。  相似文献   

5.
李斯特 《南风窗》2014,(15):46-47
<正>谁都不反对这样一种知识产权制度:既保障知识主体不因物质匮乏而丧失自由和尊严,又使知识不成为少数人的特权,为全体社会成员所享用。熙来攘往的都市里,随处可见盗版游击队,盗版消费者里有公务员、高级白领、大学生甚至大学教师。莫以为又是"中国制造",在知识产权最发达的美国,他们自己承认"下载盗版音乐的人比参加总统选举投票的人还多",外国同学纷纷向中国留学生问道(下载盗版之道)。  相似文献   

6.
《南京!南京!》公映了,得力于中国电影不分等级的制度,据说为了照顾少年儿童观众,剪掉了20分钟的血腥暴力镜头。这样一剪,就增加了电影的"客观中立性"——日军残杀中国平民的"历史铁证"消失了,相反,日军攻占南京之后的太鼓祭祀,一不血腥,二不暴力,充满了"文化深度",居  相似文献   

7.
于时语 《南风窗》2014,(9):74-75
<正>大量社会学和经济学研究表明,美国寒门子弟"高考"失意的重要原因,越来越超出了教育体制本身,而无法单纯通过改革教育和"高考"来弥补。美国高校理事会前不久宣布:将对有80多年历史的"SAT高考"进行新一轮改革。改革目标是"减负",英语是dumb-down(降低难度)。除了把作文由"必考"变为"选考",语文的词汇部分也大幅删节简化,以便照顾缺乏家庭阅读环境的寒门子弟。长期以来,对SAT考试一贯的批评,便是它向富人子弟倾斜。同样的考分之  相似文献   

8.
石破 《南风窗》2014,(1):8-8
<正>2013年12月,媒体报道,法国市场调查公司益普索(Ipsos)针对全球20个国家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用财产来衡量成功方面,中国受访者名列榜首,认同这一观念的人数比例高达71%,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同时,有68%的中国受访者也认同"我感到取得成功和赚钱的压力很大"这个说法。媒体惊呼:"当今的中国人太现实了!"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现实?那是因为:第一,在中国生活压力太大,如果你不向上拼,如果你只是一名普通人,你连一般的尊严与舒适的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第二,因为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等级观念就是"金钱至上",而"经济成功"被  相似文献   

9.
张洪彬 《南风窗》2011,(21):96-96
不少人把民主等同于选举代表。这种熊彼特式的看法,历来批评不断。卢梭早就批评过:"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王绍光嘲讽代议制民主只是投票选出主人的"选主政治",也可谓一针见血。在政治冷漠席卷全球的今天,这些批评就尤其值得认真对待。然而,在现代社会提倡直接民主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民族国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根本不可能聚集到一起议事。代议制几乎是唯一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刘阳 《南风窗》2008,(17):34-35
策划人语改革开放3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正是中国逐步确立依法治国的过程。对外开放也好,尊重市场规律与国际分工也好,都是"法天下"的努力,取法世界,而不再自以为可以"风景这边独好"。同时,"法天下"对于中国别有含义,即"以法临天下",这是从前现代国家迈入现代文明的起步,不再"以道临天下",无论这个"道",是老祖宗的道,还是西来的真经。  相似文献   

11.
黄卧云 《南风窗》2008,(4):60-63
"君子之道费而隐",道德无处不在而又隐而不露。是道德,而不是法律,在向我们发出指令如何行动。法律只在身外约束我们,道德却在内心约束着我们。在法律的源头,是居于心中的道德法则。  相似文献   

12.
石破 《南风窗》2014,(10):8-8
<正>每个国家的公民,不分职业、教育程度、年龄与种族,他们的行为本来均应受到法律的统一保护,亦应受到法律的统一限制,但中国的现实,常常是他们都受制于"关系"——大家都要"搞关系"。在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搞关系"势在必需。但随全球化和城市化而来的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本应不靠"关系"而靠"规则"来打交道。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搞关系"之风愈演愈烈,跟之前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搞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活动或"产业",并且它的  相似文献   

13.
石破 《南风窗》2014,(9):9-9
<正>在战争年代,革命者可以"视死如归"。"归"到哪里呢?"归"到他所属的"群体",以及该"群体"为之奋斗的事业。小时候,我们最不想看到老师的评语就是"这孩子不太合群"。在计划经济时期,"群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谁都不愿背上"脱离群众"的坏名声,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烈的"群体归属感"。当然,客观来说,它是以一定程度的压抑和丧失个人尊严与自由为代价的。现在,在陌生人社会,我们成了一个一个的个体。邻里没有了,亲戚也少了,过去一个村或一个社区的人你全都认识,现在你只是跟临时"有用"(对你的谋利、晋升以及满足感情需求来说)的人快速地  相似文献   

14.
错位的呼吁     
<正>一种当下流行的看法是,人们越来越冷漠自私,不太关心公共事务,不愿维护公共利益。但在一些事情上,这个看法并不准确,比如微博兴起后,一度流行的"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就形成了一时之风潮。此外还有多地市民自发的抵制PX活动,以及几乎充斥着街头巷尾、微博微信,各种对公共事务和公共利益的呼吁。  相似文献   

15.
赵灵敏 《南风窗》2007,(24):38-40
中日之间的矛盾关系到两国的基本定位与国策之走向,这些问题不会因为某一领导人的更替而有所改变。尤其是在两大保守党垄断的日本政坛,要福田康夫这样一位内政型或者是过渡期首相发表有太多内涵的"新福田主义",恐怕不太现实。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春节,不少网友被百合网的外婆逼婚广告吓呆:慈祥外婆变身"逼婚狂魔",最终漂亮的女主角"为了外婆"迅速结婚。有网友指责这则广告添堵又瘆人,甚至有网友发起"万人抵制百合网"的微博活动,你的看法如何?支持@大坚果和小坚果:当时看到这个广告都惊呆了!为了外婆而结婚,太坑自己了吧!那以后要是婚姻不幸福,外婆岂不是还要再回来催你离婚!@二猫反省中:要与道德绑架和陈腐婚恋观斗争到底,看到这广告就烦!这种为了结婚而结婚的婚姻会长久吗!有本事广告别只演到结婚!  相似文献   

17.
南方朔 《南风窗》2010,(20):95-95
<正>现在,许多人都喜欢把"知识分子的批判角色"、"批评的权利"这些字词和概念挂在嘴上。有批评,才会有进步,因此对这种人我总是保有一份向往和尊敬,不敢有丝毫不敬。但真话总得有人来讲,批评的批评者乃是个人的人生实现,但这条路可真是寂寞万分。原因就在于以前的西方,有一两个世纪培养出的人道良心,它可以持续灌溉着批评者的热情之花。而在中国,"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价值流传,也使得知识分子批评的道德支持不虑匮乏,而且有很好的回  相似文献   

18.
"贤"者,即人间之贤能之士。贤能之士越多,用得越好,民族就愈兴旺,国家就愈富强。故古今有识之士不但十分重视"选贤",且尤为重视"用贤"。然则,何为"用贤"之道?清末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所著《明良论四》中有一番议论很使人开窍。他说:如果警告举起刀子的庖丁说,多割一刀就要鞭挞你,少割一刀也要鞭挞你;对准备弹琴的伯牙说,你今天只能寄意于高山,而不准托思于流水;如果把后羿的弓矫直,  相似文献   

19.
重塑精神,重扬理想——对话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体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现在人们一般都不太敢提。《人民日报》上有过一些讨论。有人批评教育部对大学管得太多了,但是又不愿意直接说。实际上,教育部自己也有体会。"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的效率问题经常受到不切合实际的指责.如果国有资产增长快了,利润率大幅提高了,会指责你是"国进民退",挤压了非公经济,甚至说你是明盈实亏;如果利润率低了,说你低效率,国有不如私有,主张"国退民进".最近看到有人用统计数字批评国企:"近几年国进民退,国有资产从1999年9万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43万亿元,是10年前的5倍.令人震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整体上处于亏损状态."并运用了一些数据.但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