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地上升到天上……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这里所说的实际活动,首先应该是生产活动。因此,从哲学层次来研究人的发展,必须同生产力的发展结合起来。离开人去研究生产力,或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去研究人,这不仅在理论上是不充分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为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必然有悖于人类进步的根本目的。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必须始终以人的现代化为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把人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人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渐进、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 ,二者不可分割、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起始范畴。马克思在创立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历来十分重视对这一范畴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生产力范畴的理论指南。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人们在对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念的理解上发生了偏差,即仅仅从社会历史的物质前提、基础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念,很少或忽视了从主体、从人的活动和发展的角度去分析马克思的生产力观念中所蕴含的属人性,即生产力同时也是人发展自己的活动方式的方面。马克思一再指出:社会发展即是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生产力无疑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但它决不是一种具有独立人格意志的超历史存在物,始终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操纵着人类历史的命运。生产力只能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4.
精神生产力是精神力(人类精神在人类非产业活动中所显示的力量)的产业化,精神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精神产品时的产业力量,它是与物质生产力和管理生产力相区别的一种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运动过程,运动需要动力源泉。人类社会的发展,又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运动过程,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特殊的社会发展规律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统率下,在各自独特的范围和层次中发挥着其他规律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五十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必须合理构建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层次体系,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一、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构建与我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有意识的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人的活动来推进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需要是物质资料的需要。马克思说得好,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宗教、哲学和其他。要满足人们吃喝住穿的需要,就必须进行生产活动。生产活动是通过生产力的运动来实现的,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的或者是最基本的动力。在生产力这个动力系统中,人又是最积极和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以人民为主体权属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人的彻底解放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制度基础,这就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最广阔的前景和施展空间。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直线性发展的,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潘江业  李燕 《求实》2003,46(Z1):138-139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和历史类型,首先必须确定对生产力进行观察分析的立足点和视角。由于研究主体的立足点和视角差异,对生产力客体的理解及其动态划分标准的把握就会相去甚远,对现实生产力的指导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以往的经济学理论中,生产力常常被定义为:“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获取物质财富的能力”。这种定义所内含的观察生产力的立足点,是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对生产力的观察视角是“见物不见人”,把生产力更多地看作是一种物的积累、财富的堆砌。这种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经济思想史中的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以及古典经济学的各种学说。以往对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和历史类型的划分,也基本上是以这样立足点和视角来进行的。 在这样的生产力观指导下,人类全力地征服和改造自然,千方百计地聚敛财富,创造出了大量的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技术和装备。但是,当人类生产力发展经过相当长的农业文明之后,近现代的工业文明带来了空前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产生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利润的无限贪婪,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的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发展这三方面的基本矛盾出现了激烈的冲突。人类的生产活动在提供了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正在给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稳定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深刻理解这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和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推动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稳定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产的状况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而生产力的发展首先必须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甚或出现社会动乱,那它不但没有精力和物质基础去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就连既有的生产力也会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生产力的进步、人类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化过程,论述了环境保护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李斯特从国民经济学的角度,把生产力界定为由一系列科学技术、国民素质、社会政治状况及现有物质条件等因素构成的综合体。马克思在继承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研究价值的基础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对长期被李斯特忽视和遮蔽的视域进行了凸显和整合。二者生产力理论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要求,而且也充分表明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因此,整合李斯特和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强调生产力发展的民族性和阶段性,重视非物质生产力的价值,构建合理的生产力体系,对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是生产力中首要的基本要素。生产力从本质上讲,就是人的能力;离开了人,生产力的其他一切要素都是死物。而人的能力可分为体能和智能两种。人类智能主要有科技、经济、管理、教育、政治、军事、外交、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形式。其中尤以科技、经济、管理、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智能对生产力发展作用最大,又特别是科技智能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智能形式。随着生产力向高级化、现代化发展,人类智能对生产力发展起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1.创造与信息功能。人类超越世间万物的本领是创造、为了认识世界,人类在长久的实践中不断地艰…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通化市要跟上发展潮流,全面实现“十五”奋斗目标,推进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提高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认识,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放。一、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更替,从根本上说都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  相似文献   

12.
李永峰 《唯实》2004,(7):18-19
社会实践由人类活动构成。人类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 ,利益意识是人类意识的“神经” ,而个体利益意识和整体利益意识是人类利益意识内在的二元结构。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利益意识内在二元结构中个体利益意识和整体利益意识主体地位的变化。利益意识内在的二元结构性张力的变化 ,在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共同点认为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史,首先便是生产发展史,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运动的发展史。但在谈到历史发展的根本动  相似文献   

14.
开放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标示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人类交往活动进行的深度、广度和频率的指标,是较高生产力发展基础上人类交往活动普遍化的反映,开放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全球化的形成是基于资本运动的本性,使整个世界在经济上日益联为一个整体。本文从交往和开放行为的普遍化造成的全球各国、各民族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从而形成了一个全球互动体系的角度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开放的特点与陷阱。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中排在首位的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我们党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每当旧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必须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这种革命性的变革,要靠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兴阶级推翻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反动阶级的统治来实现。无产阶级是现代大机器生产的代表,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兴阶级,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使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要求与之相匹配的"交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交往的不断进步,交往的拓展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变革,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交往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17.
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昌黎 《理论学刊》2002,2(2):14-17
马克思主义一向重视发展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对先进生产力因选择的坐标不同而有多种表述 ,通常是用科技要素、知识经济来表示当代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者既相互联系 ,又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前者是生产力领域的概念 ,后者涉及到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领域 ,是指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什么样的政治文化以及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国工业化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的使命,我们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犤1犦因此,进一步认识和论证中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种重要的方式。例如,在古代,推罗人(今黎巴嫩之苏尔)为了谋求发展,积极从事海外贸易和殖民地活动,于公元9世纪末在北非(今突尼斯)建立了当时最大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二者是社会的个人在发展上的两个不同的方面."[1]马克思的这一论断,从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揭示了人的发展规律,抓住了考察人的发展的根本点.对于我们认识和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赵立川  龚平 《世纪桥》2010,(23):44-45
文化是在人类发展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是人类活动的灵魂。哲学是最高的文化,是文化中的制高点,它追问的是人的活动的内在本质、规律以及目的的意义和价值,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可以这样说,文化是一种呈现人的活动的存在;而哲学则是一种体现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晶。哲学塑造着文化的精神,文化中凝结着哲学思维的因子,二者互为发展,密不可分。深入、系统地研究与探讨哲学与文化的关系,并反思其中的内在机理,对指导我们当下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