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料袋,沉重的环保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月8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塑料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各地人民政府、部委等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塑料袋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塑料袋拎起了人类沉重的环保话题。  相似文献   

2.
到今年6月1日,“限塑令”实施满一年了。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限塑令”,要求从当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要求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一年来,“限塑令”确实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超市,大多数消费者已养成自带购物袋的习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显示,自去年6月1日商务部发布“限塑令”以来,  相似文献   

3.
江中帆 《法庭内外》2007,(10):44-45
消费者协会将该协会为消费者成功维权的一则案例列为“全市十大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在媒体上予以公示,却被商家告上了法庭。消费者协会怎么也不能接受的是本以为胜券在握的官司,经过4年的艰难诉讼后,却输了官司。那么,消费者协会的维权行动,咋就侵权了呢?  相似文献   

4.
“秒杀”原系电脑游戏中的名词,现已延伸到网络购物,是指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商品,让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通过网络进行抢购。然而,一些无良商家、见利忘义之徒,却乘机浑水摸鱼,甚至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那么,消费者遭遇“秒杀”纠纷该如何维权呢?  相似文献   

5.
轮胎的售后服务政策为啥“遮遮掩掩”?质量鉴定为啥商家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质保期到底怎么算?理赔标准是按国标还是听“行规”?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部分企业轮胎商家颇为“牛气”,消费者面临着“有‘三包’无理赔”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6.
顾客历来都是商家的衣食父母,被尊称为“上帝”。但商家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宗教信徒与上帝之间来得纯洁,而是建立在买卖利益关系基础上的欢喜“冤家”。与商家相比,消费者自然是弱者,所以在商家与消费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媒体总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抑强扶弱的心理,自然更多的时候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说话。这本身没有错。但有时候作为“强者”的商家面对“弱者”的顾客的某些“出格”行为,也只能哑巴吃黄连,而我们的媒体却很少去关注。本刊记者日前特意走访了大润发和欧尚等沪上大超市,让我们的记者告诉你,哪些不文明行为在给商家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7.
限塑法令立意甚好,但在法律上却存在着重大问题:第一,限塑令广泛涉及厂家、商家和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对如此重大的社会公共事务,国务院办公厅不应当具有对外发文管制的主体资格;第二,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不能作为商务部、发改委和工商总局制定《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的立法依据;第三,《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是否有权设定罚款亦存在疑问。  相似文献   

8.
亚生 《江淮法治》2009,(12):34-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被当作奢侈品的汽车越来越多地驶进寻常百姓家。可是,用户一旦买到以欺诈行为生产、销售的汽车,怎么办?是依照《合同法》,经营者构成违约,车主要求将车子退回,还是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下简称“《消法》”),经营者构成侵权,车主要求“退一赔一”?如果索赔,是由卖车的商家还是产车的厂家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9.
任江  张雪红 《法治纵横》2013,(13):18-23
2007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个通知被大家称为“限塑令”、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实施.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10.
钱静庄 《检察风云》2011,(15):94-94
为什么没有闹钟的铃声,你却每天按时醒来?为什么女子月经周期恰与月亮盈缺周期相似?生物体的生命过程是复杂的,又是奇妙的,生物节律时时都在奏响着迷人的“节律交响曲”。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从此,消费者习以为常的免费购物塑料袋将开始有偿使用。那么,在限塑活动开展之后,"限塑令"的实施情况如何?社会各群体的反应怎样?法学视野下限塑所体现的权力行为与市场自由的关系又是如何?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2.
“醉驾”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早已众所周知。但许多人并不知道,一些没有“醉驾”,却因为与“醉驾”之间存在某种关联者,最终也会被法院判令承担损失。那么,为什么明明是别人“醉驾”,却偏偏要承担责任呢?  相似文献   

13.
张丽 《公民与法治》2010,(18):39-40
居家过日子,难免会遇到家电需要维修的时候。说明书、保修卡在手倒无所谓,如果没有就需要查询一下了。但最近,不少媒体曝出消费者频频遭遇“山寨”维修。为什么现在家电维修领域的“李鬼”那么多,消费者又当如何辨清真伪,维护自身利益?请看记者的调查。  相似文献   

14.
李克杰 《政府法制》2008,(10):46-47
富豪落马不只是2007年的特色,但在2007年却表现得非常集中,老问题新面孔式的黑色连续剧继续并更加频繁地在中国商界上演,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反思。2007年虽已过去,但2007年由落马富豪所带来的思考却刚刚开始。是什么催生了众多的“问题富豪”?为什么说“问题富豪”不是一天炼成的?又如何避免出现“问题富豪”?不言而喻,弄清背后的原因,是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防止“问题富豪”产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商家赠送的商品质量不合格怎么办?河南省安阳市王磊问:今年元旦,安阳某商家推出买一赠一活动,承诺凡购买商家音响、家电的,赠送一个“国优海燕牌”话筒。我在商家购买了一组音响,获赠一个话筒。回家后,我发现话筒既没有商标、合格证明,也没有生产厂名、厂址标识,而且有严重质量问题,不能使用。我向商家交涉,要求退换,售货员以店堂告示‘嘴进商品概不退换”为由不予退换。请问,商家赠送的商品质量不合格能予退换吗?答:针对你所反映的情况,我们认为你可以要求更换、退货,还可以要求商家赔偿。现将此事涉及的法律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其中第二项关于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引发不少质疑。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面临着与民法的公平原则和私法自治原则的协调;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时,也要考虑其政策目标和可能存在的未预期后果;企业在环保方面应当有所作为,实践其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姚博 《法律与生活》2014,(22):64-64
有些消费者网购时遭遇过这样的事情:已付款,网店却突然消失;货送到后发现有质量问题,再上网时发现网店已经不存在……为什么网店会"快闪"?发生这种事情,产生的消费纠纷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18.
《公民与法治》2011,(24):41-41
进入九月,家电业迎来“金九银十”促销季。家电业竞争如火如荼,商家更是使出浑身解数,除了各种送礼、返现等优惠外,在售后方面希望借助有偿延伸服务期限等方式另辟蹊径以求制胜。所谓延保,就是延长保修,是指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在制造商提供的质保期满后,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消费者常常遇到购物所附赠品或抽奖的奖品出现质量问题,找商家讨说法却被商家以“这个本来就没收你们的钱”为由推脱.为此,重庆市人大制定了《重庆市产品质量条例》,其中规定商家必须对有质量问题的赠品、奖品负责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该《条例》自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执行,社会各界人士各抒己见,使其一时成为一个高频词。政府限塑的行为顺应了当今世界的潮流,然而与此同时也产生许多副作用。用立法来强行改变人们使用塑料袋这一生活习惯的限塑令,最终能否成功对于今后指导立法实践活动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