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必须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加快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产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作为教育强国重要一环的基础教育,特别是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整体落后的面貌未能得到彻底改变,全国有6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一部分留守儿童上学也存在困难。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关中小学义务教育质量的问题受到吴志明、崔玉英等108名全国政协委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李纪恒书记在全区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意义,切实增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  相似文献   

4.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贵仁 《求是》2012,(12):3-6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党的教育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开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论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现在我们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一个国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可靠保证。我国是一个有着12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树立和培养创新意识是时代的要求,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民族振兴的希望。一、要发展就要有创新意识纵观人类的进步史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个生机勃勃的发展时期都充满了创新。哪一个民族和国家善于创新,其社会进步的步伐就加快,经济发…  相似文献   

6.
《实践》2020,(9)
正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主要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线教师。首先,我向在座各位老师,向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致以诚挚的问候!古人说:"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遵义市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质量与公平两大主题,不断推动遵义教育高质量发展,树起了优质教育的新标杆。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遵义市各级党委政府有步骤、有重点地发展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4,(12):5-6
科学作为历史进步的杠杆,从来都是与现实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突破,许多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人们期待科技创新的渗透力、扩散力,能够转变为促进世界经济稳步复苏的强大力量。科学技术无止境,是一座持续攀升的通天塔,会引领世界发展进步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黄莉 《共产党人》2011,(23):30+36
创新是我们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新时期,要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并在全面推进社会进步中发挥应有作用,必须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一、坚持理论创新,始终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高校要在这个伟大时代做出更多贡献、获得更大发展,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头脑,指导办学治校的伟大实践。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1.提出"中国梦"的重要理念,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奋斗目标"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基本内涵是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为中国人民造  相似文献   

12.
罗振建 《探索》2012,(1):65-69,7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归祖国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使爱国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增添为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统一战线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和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对统一战线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统一战线的爱国主义旗帜更加鲜明,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更加广泛,统一战线的"四性"(广泛性、包容性、多样性、社会性)特征更加突出,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更加重要,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对象更加扩大,人民政协发展成为"五者"政治联盟的最大统一战线组织。做好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的统战工作,一是要切实把广泛团结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作为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任务,有必要将"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写入宪法序言和政协章程;二是要明确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统战工作的方针和内容;三是要积极探索做好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统战工作的机制和方法;四是要重点做好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中代表性人士的工作;五是要充分发挥联谊会在拥护中华民族振兴爱国者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走向二一十一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更具有深刻时代内涵的历史超越.这意味着一个现代化时代的构建和一代新人的塑造.当我们站在跨世纪的人口处来观照和审视当代中国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和人格价值的问题时,无疑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事关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的时代性课题.要实现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首先需要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2,(35):63-63
社会主义胜利前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大进步潮流在中华大地上融为一体,是人类历史上非常罕见的文化现象。这是我们在研究文化振兴时需要时刻牢记在心的文化背景。处在中华振兴关键时期的中国,急需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文化打造最强大的“精神引擎”,使国家的“软实力”变得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非常必要。第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第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进步之灯。第三,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崛起之基。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促进文化繁荣、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大转折大发展中的创新精神□程桂芳凡对人类历史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理论,必定是根据时代特征创新的理论,是既继承前人又勇于突破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所产生的民族精神,也必定是敢于探索和勇于开拓的。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希望,就在于此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红船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是中华民族实现历史转折的精神引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04,(22)
高等学校尤其是院(系)党的组织加强党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拓展新思路,实施新举措,对凝聚人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十分重大。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事业无止境,党的建设创新也无止境;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在变化,其方法也要不断探索;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在提升,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加强和改进。在新形势下,我们建设工程  相似文献   

19.
正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常抓不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当前,在沈阳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道路上,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回眸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一路从创新中走来,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创新中,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创新中,实现一次又一次伟大飞跃;在创新中,赢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