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社会主义已从理想变成现实,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开辟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但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现实在人们面前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世界的大潮和趋势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制度究竟有没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社会主义的旗帜能不能在中国大地上永远飘扬?一句话,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将如何?人类的前途会怎样?一、社会主义对20世纪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1989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的那场政治风波之后,尤其是紧接着发生的东欧几国政局急剧逆转之后,不少人思想上产生了困惑和疑虑:搞了几十年社会主义,又在改革开放十年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那样一场政治动乱?几个搞了四十多年社会主义的国家,为什么一下子就垮了下去?到底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中国的社会主义究竟能不能继续搞下去?等等.这些困惑和疑虑,归结到一点,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信念问题.认真地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件突出的大事.我们作为党的宣传、理论工作干部,有责任通过透彻冷静地观察、分析和对比,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搞清这些问题.并通过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在现时代,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能否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之后,是否必然要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就是说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顺序是否可以有某种跳跃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创造历史,是否可以超越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党的十三大的报告告诉我们,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论,还是搞机械论、空想论的原则问题。一、合乎历史规律的跳跃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在其固有的基本矛盾运动的推动下,有一个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普遍形式。马克思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左翼政治力量特别是多国共产党组织无论是相互之间还是内部自身,都不同程度地陷入各种形式的纷争和内斗之中,内耗的主要动因是思想分歧、路线之争和权力利益争斗。这是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惨痛教训在21世纪仍未得到有效克服的重要体现。这种"恶性肿瘤"成了制约和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苏振兴的主要障碍之一。许多政党也不同程度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但短期内很难从结构上真正解决。考虑新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如何实现合作和联合,必须在此基础上认识并制定相关对策,既要看到前途的光明,但更要实事求是,不宜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5.
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课题。对它的不同回答,将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前途和命运。本文主要论证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列宁主义本身的思想,而不是斯大林加强于列宁主义的;斯大林和列宁在一国之内要不要、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问题上有共同之处,但在建成什么样社会主义、如何建成这样的社会主义问题上有严重分歧;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实质及其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共党史上,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它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从困境。危机中挣脱出来。它勇敢地抛弃阶段斗争动力论,确立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直接动力新说。正是由于这个动力论的变换,给社会主义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勇敢地摒弃了阶段斗争动力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在认识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困于旧思维框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这个基本原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7.
1938年,当全民抗战被“亡国论”“、速胜论”的疑云所笼罩,抗战的前途究竟在哪里?一时成为国人普遍关注的大问题之际。一部震惊中外的军事杰作的问世,透过一位时代伟人的远见卓识,一扫时局的阴霾,旋即成为指导全国抗战胜利的纲领性文献。这就是——1938年7月1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这部震惊中外的军事杰作一经问世,便一扫积淤在当时国人心头上的疑云与阴霾,焕发起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在党内外、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反响,并成为指导全国抗战胜利的纲领性文献。抗战初期“,亡国论”“、速胜论”疑云弥漫1935年6月,日军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统一的?还是对立的?如果是统一的,其原因何在,是外加的统一,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内在要求?迄今为止,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并非一致,付诸实践时更有天壤之别。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很有必要对这此问题进行认真而深入地探讨,以求得理论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本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也是科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几位科学巨人之一。他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贡献了相对论、置子论、宇宙学等,同时还怀着对人类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在许多重大社会问题上发表了真知灼见。他于晚年(1949年5月),写下了《为什么要社会主义》一文,鲜明地阐明了他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基本观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主义的本质郭文观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个关系我们事业前途与方向的重大问题,曾吸引了众多中外志士仁人不断地探讨与求索。邓小平第一个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做出科学概括,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一、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容马克...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突出贡献,就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时代主题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和社会主义领导核心论等一系列科学论断。这些论断回答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思想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12.
杨兴林 《实事求是》2003,4(3):39-41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重要规定。但是 ,这一规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这一规定的科学内涵到底是什么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在方法论上有什么根本不同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究竟只是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 ,还是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与现实社会运动的辩证统一 ?搞清楚这些基本理论问题 ,对于全面贯彻我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不够完善,少数青年学生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产生了一些困惑或混乱。如价值观上,以金钱为标准来衡量价值,认为“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政治观上,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趋同论”。对待个人、集体、国家利益态度上,认为现在搞市场经  相似文献   

14.
在举目滔滔,沧海横流的历史狂潮中,社会主义事业发生了重大曲折。一切反动势力洋洋自得,以为他们的希望和预言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被资产阶级扶植鼓励的“自由种子”人们大唱资本主义的颂歌。有的宣称社会主义是“早产儿”,有的说社会主义是被少数人煽起来的“历史误会”;而我们有些同志对社会主义也产生了怀疑,或动摇,或悲观,有的干脆改换门庭。看来,在20世纪90年代的世纪之交,历史仿佛又走到了交叉口,本来经过多次论战早已做出正确定论的问题,现在又重新提到人们的面前: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还灵不灵?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一句话,社会主义前途究竟怎样?围绕这个问题各路英才畅舒已见,好是动人。现撮其要,恭录予后。  相似文献   

15.
第一,要在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中央一再要求全党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在完整准确地把握这一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紧密围绕这一关键问题,把握并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完整性、科学性何在?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通过对这些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针对性问题的研究、学习解释和回答,来有效消除一些干部在思想认识深处存在的对邓小平理论的怀疑和不信任态度,从而使他  相似文献   

16.
刘志明 《红旗文稿》2012,(24):32-34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共产党人在深刻洞察世界形势新变化新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在斗争策略、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等事关世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都作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调整。这些调整,对于促使世界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在斗争策略上,不再迷信选举政治,强调议会内斗争与议会外斗争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何承 《前线》1965,(16)
以两条道路斗争为纲通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主要解决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是沿着社会主义光明大道继续前进,还是让资本主义复辟,退回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老路上去?这是运动中要解决的大是大非问题。这是运动的中心,也是  相似文献   

18.
《湘潮》1989,(10)
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把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主攻点,始终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上。为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他们编造了一系列“理论”,企图把人们的思想搅乱。这些“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误会”论,认为从根本上讲,中共的诞生,共产党的战胜国民党都是“历史误会”。二是“惨败”论,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中国四十年社会主义已经惨败”。是历史误会,还是历史选择?是惨败.还是伟  相似文献   

19.
读了《再论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文①(以下简称《再论》),对该文作者和某同志(《再论》所称《经济》一文的作者)的争论,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再论》提出要“平心静气地实事求是地开展讨论”,我很赞成。因此,我们还是从有文字根据的争论着手。以下集中三个方面对《再论》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再论》认为,他与某同志的争论,“主要在于,是不是可以把非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把“社…  相似文献   

20.
《前线》1965,(10)
目前,北京市各中学高初中应届毕业的同学,正在积极地准备着毕业考试。在这个时候,认真地想一想,下一步该怎样走?要用什么样的态度迎接新的生活?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广大的高初中毕业同学,在党和毛主席的教导下,经过了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觉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放眼于世界革命和祖国的前途,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个人前途和国家前途紧密地结合起来,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为自己的志願,纷纷表示自己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