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财产继承     
法之 《支部生活》2009,(5):52-52
财产继承是指财产所有人死亡后,按照法律的规定,将死者遗留的财产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它与财产所有权制度、债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等,构成了我国民法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权利人死亡也没有其近亲属出现的情形下,并不必然导致该权益没有必要予以维护。在法律规定的权利主张和诉讼时效期间,如果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没有主张其继承权利,那么救助站对死者赔偿金的管理就能够转变成对该利益的享有。  相似文献   

3.
李林启 《世纪桥》2012,(7):42-43
关于死者人格利益法律保护的问题在学界及实务中一直存在着争论。本文就死者人格利益法律保护的理论界说、法律规定及保护期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死者人格利益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再婚是其行使婚姻自由权的表现,也是其晚年享受健康生活的一种需求与保证。目前,我国老年人再婚自由权法律规定较为原则和笼统,再婚老年夫妻财产权利保障较难,法律对老年人非婚同居现象未作相应限制,老年人权利保障刚性规定较弱,现实中难以实现。为此,实践中,应完善法律以保护老年人再婚自由的权利,明确老年人再婚的各自财产权,加强老年人银发同居现象的规制,不断完善老年人再婚各项权利的保障措施,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继承法>第3条规定,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人死亡之后不能为主体,必须将死者的财产转移为他人所有.继续保护死者的个人财产权,使其他公民、国家或集体组织合法地取得死者遗留的财产,这是我国继承法的最终目的.根据<继承法>第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可以看出,遗产所有权的移转方式,即公民、国家或集体组织合法取得死者遗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6.
本案点评     
这是一起遗产分割纠纷案.按照我国法律规定,遗产的继承,如果被继承人生前有遗嘱的按遗嘱进行,没有遗嘱的按法定顺序继承.  相似文献   

7.
谢建美 《党史文苑》2012,(24):22-23,27
刘少奇有关公民财产保护的思想,主要是从新中国建立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的,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有关财产权利的深刻理解,是对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的科学认识及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超越与发展,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这是因为继承这一民事法律关系是由被继承人死亡这一法律事实的发生而引起的。由于被继承人死亡,他所有的财产即转化为遗产而为继承人继承,遗产的所有权也就为继承人所取得。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对唯物主义规定三个特征(参《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第四章第二节)对斯大林的这个规定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斯大林关于唯物主义的三个特征的规定,是继承了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论述和列宁《唯物主义与  相似文献   

10.
法之 《支部生活》2006,(11):44-45
根据国家现行法律,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 ①配偶:我国《婚姻法》和《继承法》规定,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因此配偶是法定继承人,但是只有存在合法婚姻关系的夫妻,才能享有配偶继承权。若男女双方系非法同居、重婚等违法两性关系,不具有婚姻的效力,双方当事人之间不具有配偶身份,不享有配偶继承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必须坚持的十条方针之一。农村中存在的乱收费或者变相乱收费,是导致农民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治理农村乱收费的基础。一、用法律形式确定农村收费的界限,保障农民的财产权利。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在农村,任何国家机关或者任何组织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收费或者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收费都是非法的行为C根据国…  相似文献   

12.
近日,有网友疑惑由雅安地震造成的坍塌房屋的按揭月供该如何偿还。对此,律师的解释是——根据相关法律和合同约定,如果人在房子没了,按揭的月供还得继续偿还。如果人死了房还在,根据法律则应由遗产继承人用该人遗产清偿该人的生前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的债务,由继承人自愿偿还。(4月26日《羊城晚报》)不少网友认为"屋灭人在,还得还贷"的法律规定未免过于残忍,银行应该免除灾民的债务。灾民的处境的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侵权法的“归责原则”有三种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它是规定侵权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侵权法所规定的指导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它是在侵权的各个构成要件中发挥评价作用的要件。上述第一种定义是妥当的,后两种定义不完全科学。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所称的“归责原则”其实是在追随第一种学说。《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四类“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4.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指赋予农民更多不动产的财产权利,并且是部分财产权能。从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以及调动农村生产要素积极性等方面来看,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需要具备以下前提条件,即对不动产进行清晰的权能界定、完备的产权交易市场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属于其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因此,在确定遗产时,一定要注意,首先,不能把家庭共有财产都作为死者个人的遗产.只有死者个人所有的那一部分才是遗产,例如婚姻法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为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16.
死者的人格受法律保护吗?法条第九百九十四条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战略的孕育、确立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依法治国思想的孕育依法治国 ,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的阐述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简言之 ,依法治国就是将国家一切事务的治理纳入法制轨道。这一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建国后 ,新中国确定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党和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是民主集中制。这两点规定了我国民主、法…  相似文献   

18.
柴正 《新湘评论》2002,(7):20-20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国有资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的理解。广义的国有资产,是指属于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和财产权利,即国家以各种形式进行的投资及其收益、拨款、接受的馈赠、凭借国家权力取得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种类型的财产和财产权利。狭义的国有资产仅指经营性国有资产,即以营利为目的而使用的资产,其实质是国家作为投资者在企业中依法拥有的各种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19.
咨询信箱     
未售公房能否继承某读者问:我父母于上月双双击世,父母所住两居室楼房是1984年底由西长安街拆迁过来的。1986年7月因离婚,我与父母同住。父母去世后,我要和姐姐们的反对,他们说这是父亲的遗产,人人有份。请问:父母的两居室公房能做为遗产分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这里所说的继承权,是指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的私有财产继承的权利。公民承租的公有住房是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不是公民的私有财产,所以承租的公有住房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相似文献   

20.
孙宪忠指出,物权法对私人所有权法律地位的充分承认,是国家进入建设性社会的标志。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包含着对于民众基本财产权利充分承认与保护的精神。中国古代关于“有恒产者有恒心”的古训对于物权法的制定起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作用。本次全国人大通过的物权法,充分承认了私人所有权的法律地位,是国家进入建设性社会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